分享

细菌性病害发生与防治

 海底丛林 2023-06-18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细菌性病害的介绍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桔病等。细菌性病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害。全世界细菌性作物病害约有500多种,我国主要的细菌性作物病害有60-70种。  


黄单胞菌属


    菌体短杆状,多单生,少双生,单鞭毛,极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

病害代表: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条斑病、禾谷黑径病、柑橘溃疡病、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和棉花角斑病等。 




图片
图片





假单胞杆菌属


   菌体短杆状,单生,鞭毛1-4根,极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代谢为呼吸型。 

病害代表:可侵染为害多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引起叶斑或坏死及茎秆溃疡等症状。





图片
图片





欧文氏菌属


   菌体短杆状,多双生短链状、偶单生,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兼性好气、代谢为呼吸型或发酵型。

病害代表:引起植物坏死、溃疡、萎蔫、叶斑、流胶及软腐等症状。梨火疫病菌、玉米枯萎病菌。 





图片
图片






土壤杆菌属

   菌体短杆状。单牛或双生,鞭毛1-6根,周生或侧生,无芽孢,好气,代谢为呼吸型。

病害代表:根癌土壤杆菌和发根土壤杆菌是重要的植物致病菌、它们分别含有致瘤质粒和致发根质粒,造成冠瘿瘤和发根等畸形症状。





图片
图片






韧皮部杆菌属

   韧皮部菌属是新建立的属,是一类在植物韧皮部寄生为害的细菌。

病害代表:柑橘黄龙病。



图片





植物病原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是病原细菌在植物上建立寄生关系时对寄主造成破坏引起病变的特性。

寄生性和致病性是不同的两种性状。根瘤病和荧光假单胞菌和植物都能建立寄生关系,但对植物一般不造成有害病变。大白菜软腐病菌的寄生性较弱,但在贮藏期却造成严重的腐烂。


植物病原细菌的侵染途径 


植物病原细菌对植物的侵入属被动侵入,即侵入时不能形成侵入结构,而只能从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气孔、水孔、皮木(孔)和蜜腺等是细菌侵入的自然孔口。

气孔:棉花角斑病菌。

水孔:柑橘溃疡病菌和桑疫病菌。

皮木(孔):水稻白叶枯病菌。

蜜腺:梨火疫病菌。

伤口:大白菜软腐细菌和根瘤土壤杆菌。

注: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能通过伤口侵入,反之,从伤口侵入的细菌不一定能从自然孔口同植物建立寄生关系。

例如:大白菜软腐细菌和根瘤土壤杆菌只能从伤口侵入,很少从自然孔口侵入。







寄生性弱的细菌一般都是从伤口侵入的;而寄生性强的细菌既能从伤口侵入,又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自然孔口侵入为主:假单脑胞菌属和黄单胞菌属细菌。

伤口侵入为主:土壤杆菌属、欧文氏菌属细菌。

昆虫取食造成的伤口侵入:韧皮部杆菌属。







植物病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可分为局部性分布和系统性分布两类。

局部性分布:细菌局限于薄壁组织,通过细胞间蔓延,并在死亡细胞中繁殖,导致局部性病变如叶斑,腐烂和肿瘤等;

系统性分布:细菌通过薄壁组织或水孔进入维管组织,主要在维管组织的木质部或韧皮部蔓延。茄青枯病菌在木质部繁殖和蔓延购成萎蔫症状。


植物细菌病害的识别


斑点型: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所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

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

腐烂型细菌病害: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


铜制剂:黛郎/杜达(34%氢铜·王铜)、千蓦(35%碱式硫酸铜)、黛博/青野特(80%波尔多液)、星吉克/叶欣然(52%王铜·代森锌)、绿芽(48%霜霉·络氨铜)、圣典(19%噁霉·络氨铜)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春雷霉素+铜制剂:东旺青枯星(34%氢铜·王铜悬浮剂+6%春雷霉素水剂)、星吉克1+1(52%王铜·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它:风声(6%春雷霉素)、妙典(辛菌安醋酸盐)、中生菌素、井冈霉素、宁南霉素。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