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爸,谢谢你给我面子”:自信的孩子,都是这样养出来的

 惠飞歌 2023-06-18 发布于河南
孩子的面子,和大人的面子一样重要。
——凯叔
图片
作者 | 居潇潇

最近,一位爸的视频打动了很多人。
他晒出了儿子“自制”的奖状,只见奖状上用毛笔字工整地写着“成绩十分特别突出”、“第一名”,甚至还像模像样地“画”了一个章。
很显然,这是孩子自己的手笔。
图片

@海南特区报

但这位爸爸并没有揭穿,他装作不知道真相的样子,还奖励了孩子十块钱,以作鼓励。
有意思的是,评论区大多也是赞同的声音,纷纷表示:
“如果真的是这个小朋友写的,这字也值了。”
“不要追究,就孩子这份胆量就够了,下次肯定是第一。”
生活中,很多爸妈在教养孩子时都曾遇到这样的“两难境地”,是戳穿孩子的谎言怒斥责骂,还是轻轻揭过,找更好的时机纠正孩子?
显然,后者是更好的选择。
在保护孩子的自尊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才能显出教育的智慧。
图片
“撒谎”的孩子,正在求救
爸妈们往往对孩子撒谎的行为深恶痛绝,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有时选择“撒谎”,是在下意识求助。
前些天,听朋友说起她教训女儿的事。
她气鼓鼓地抱怨着:“我女儿,平时成绩不错,有一次考差了,居然还学会撒谎了。那天我接到老师电话,回家特意找她要卷子,她居然说卷子还没发。真是让我气不打一处来。
问她后来怎么处理的,朋友不无得意地说:
“当然是被我狠狠教训了一顿!当着她爷爷奶奶的面,我把书包里所有东西都倒出来,卷子果然在里面。我直接让她罚抄五遍。看她下次还敢不敢!”
看着朋友得意洋洋的样子,我一时之间五味杂陈。
图片

孩子在难得的考试失手后选择隐瞒,这本身就是要强的表现。妈妈不仅没能接收到孩子“要面子”的需求,还要用伤害孩子自尊的方式去当众惩罚。
这样的教育,未免得不偿失。
其实,在成年人面前,孩子的隐瞒和撒谎有时稚嫩到可笑,选择粗暴地戳穿再简单不过。
但戳穿之后呢?
除了让孩子的自尊被践踏、不再愿意敞开心扉,没有任何益处。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因为不被信任,没有沟通的渠道,甚至可以预料到简单粗暴地打骂呵斥,孩子才“铤而走险”选择撒谎。
稚嫩如孩子,在作为成年人的父母面前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的。他们其实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尊严进行一场豪赌。
这世上,除了触及底线的严重错误,本就没有那么多值得大动肝火的“撒谎”。
作为父母,弄清楚孩子选择撒谎的原因固然重要,但做这件事的时机和方式更重要。
我们大可以先配合孩子,再寻找合适的机会根治撒谎的真正原因。
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用“撒谎”,也可以被接纳、被信任、被爱。
学者周梵曾说:“无论是父母对孩子,还是伴侣之间,人们总以为让对方感到羞耻会让对方反省。
事实上,自我改变是需要力量的,而罪恶感能最快扼杀力量。越去评判谴责他人,就越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
爸妈们,别让你粗暴的揭穿,毁了孩子改变的动力。
图片

图片
孩子的高自尊,来自价值感
美剧《You’re the Worst》里,女主角的遭遇让人印象深刻。
她看起来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实际上却有非常严重的抑郁症。在接受心理治疗时,她亲口对心理咨询师说:“我觉得自己糟糕透了。”
让她意外的是,咨询师在倾听了她的描述之后,告诉她“这是你父母的原因”。
因为从小被父母严苛要求并不断否定,她觉得自己永远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实际上,却是父母的要求太不合理,让她在频繁打击之后丧失了基本的自尊。
生活中,这样的“打击”并不少见:
“她还是个孩子,哪懂什么面子不面子的?”
“我是他妈,还不能说他了?”
“你看这孩子,还不经说了,我就随口一句,她哭了半天……”
爸妈们没有意识到,恰恰是这些脱口而出的指责,让孩子的自尊不知不觉地被伤害。
孩子的自尊有多重要?
心理学者武志红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场公益活动,在晚会上由希望工程捐助的孩子们上台表演。其中一个小男孩唱歌完全不在调上,引得全场男女老少哈哈大笑。
但男孩毫不在意,继续自信地微笑着唱完了整首歌。
渐渐地,观众们都不笑了,节目演出完毕,全场掌声雷动。大家的掌声并非送给男孩的歌声,而是送给他的自信与自尊。
图片
高自尊的孩子,对自己的价值有着更清晰的认知,哪怕一时经历失败,他们也能潇洒地开解自己:
“这次失败,我还有下次呢!”
“这个方面我不擅长,但我也有自己的优势。”
相比之下,低自尊的孩子,很容易对自身的价值产生动摇。
外界稍微有些负面评价,他们就会犹豫、自责,甚至产生“我什么都不行”的挫败感。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说,高自尊必须从幼年开始培养,成年后再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家庭教育中,大人给孩子面子其实比维护自己的面子更重要。
遇事“给孩子面子”,从小维护好他们的自尊,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培育出更坚定的价值感。
图片
尊重孩子,从“低声教育”开始
前几天,看作家毛利分享自己与儿子艾文相处的故事,许多细节很有意思。
在她的描述里,儿子虽然成绩算不上优秀,但对花鸟虫鱼的热情几乎无穷无尽,俨然一个“野生”的植物学家。
此前全家居家时,大人唉声叹气,忧心忡忡,但艾文居然能在小区的花坛里挖到新鲜野菜,并对植物名称习性如数家珍。
和父亲回老家,艾文不远千里带回一行李箱的植物和土,一不小心撒的满地都是。
面对这样一个“猫憎狗嫌”的九岁淘气儿子,许多爸妈怕是早就动口甚至动手了,但毛利和老公却是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爱好,从不遏制他的天性。
哪怕感叹着“儿子每长大一岁,就有新的可讨厌之处”,毛利还不忘试着“把儿子当成同事小王”,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去尊重。
这种做法,让我想起一个家庭教育的概念:「低声教育」
采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的爸妈,第一,不高声训斥;第二,不人前教子。
归根结底,给孩子面子,不是不教育,也不是不讲原则地袒护,而是用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场合去教育孩子。
图片

关于教育孩子,一直记得这样一句话: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只有父母足够包容和稳定,孩子才能拥有健康成长的环境。
愿每一对父母,都能在孩子成长路上给予尊重和理解;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无条件接纳与支持。
图片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