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从肝论治之二—阴虚阳亢

 黄氏中医 2023-06-18 发布于黑龙江

2.阴虚阳亢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面赤多汗,口渴多饮,两目干涩,尿多且黄,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劲有力。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致肝阳上亢,或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使肝阳偏亢。肝阳偏亢迫使气血充于上,故头目眩晕,面赤,肝阳上亢化为郁热,热灼津液伤及于肺,肺宣发失司,肺合皮毛,肺气虚则卫气不固,热邪迫津液外泄而多汗;津液已伤,津液不能上承则口渴;欲饮水自救故多饮;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伤及肝血,血不养目故两目干涩;肝阳偏亢,肾水不能涵养肝木,使肾阴虚,肾虚则开阖失司,故尿多且黄;肝在志为怒,肝阳上亢则急躁易怒;舌脉为阴虚阳亢之见证。

  治疗原则:滋阴潜阳。

  常用药物:

滋阴药:枸杞子、熟地黄、玄参、首乌、山萸肉、龟板、鹿角胶等。

平肝阳药:天麻、双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磁石、龙骨、牡蛎等。

  常用方剂:平肝潜阳止消汤(作者方)处方:双钩藤,珍珠母,石决明,龙骨牡蛎,黄连,生地,元参麦冬,何首乌,葛根,花粉,甘草,白芍,

  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

  方中珍珠母、石决明,其质重坠,能降气镇逆。又能平肝潜阳、龙骨、牡潜阳降道:黄连苦寒入心肝经,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能、双钩藤苦微寒,入心包、肝经,清热平肝、《本草纲目》曰:“钩藤,手足厥阴之药也。是厥阴主风。手阴主火、惊痛眩晕,皆肝木相火之病,钩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上述六药合用,平肝潜阳清热,为急则治其标之法。生地、白芍、元参、麦冬、何首乌滋养阴液、使肝阳不亢、元而自平为治其本之法;葛根、花粉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镇肝潜阳,清热止渴,为标本兼治之良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