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学习的方法:把每天的 Anki 笔记发给 ChatGPT,随时进行一场苏格拉底式对话 | 学习骇客

 学习骇客 2023-06-18 发布于江苏

用技术和心理学改善学习

第235篇 2015~2023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我一直在用 ChatGPT 进行“苏格拉底式对话”形式的学习,前些天有同学问使用 ChatGPT 的方法,才想起来好像没有分享过这种方式——有条件的话,在复习完每天的任务以后,再利用对话把每天的 Anki 笔记的复习再提升一个层次。

文末附开通 ChatGPT 和 ChatGPT Plus 的简要说明。

前面还分享过:

Anki的碎片化问题终于借助ChatGPT解决了

让 ChatGPT 为 Anki 笔记画流程图

科学学习的方法:让 ChatGPT 为你转述/作类比/举例子

高效学习的方法:借助 ChatGPT 快速建立某个主题的知识结构

用ChatGPT写了个微信读书笔记转Anki的程序,手机和电脑皆可用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 适用场景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进行深度学习,可以把每天的新笔记发给 ChatGPT,和他进行一场苏格拉底式对话。让它引导你思考更深层的问题,或者补充被你忽视的问题。

如果你在学完每日任务后,还有剩余时间,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对话。如果今天你把多余的时间用来增加新学,那很难保证这些新增的内容在之后每次该复习的时候都能有时间复习,如果不能复习,那今天新增的内容大概率会被遗忘,甚至会增加复习的压力,产生更多的夹生笔记。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背书很无聊,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对话来增加趣味。如果你觉得找搭子互相抽背书很浪费时间,也可以让它就笔记问笔记或者就笔记进行发散提问。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笔记的质量,也可以让它在对话的同时对你的笔记进行评价并给出修改的建议。

如果你的状态不是很好,没有心思继续学习新内容,也可以用这种轻松的方式回顾已有的笔记。

如果你的考试很灵活,而你有的真题资料非常有限,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仿真练习。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 使用案例

LEO:你是一名教育心理学家,接下来我会给你提供一些读书笔记,这些内容来自认知心理学家Willingham的新书 outsmart your brain ,请你从这些内容出发和我展开苏格拉底式对话,每次只讨论一个话题,我回答后请你评价并追问相关问题,一次只问我一个问题。

GPT:好的,我理解你的要求了。我会等待你发送的读书笔记,然后我们可以开始苏格拉底式的对话。

可纵向滚动查看更多 ↓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Introduction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本书的主旨??

答:为独立学习者提供学习的策略指导,包括但不限于如何阅读、如何记忆、保持专注、克服焦虑等问题。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大幅进步??

答:挑战越大,进步越大,类似“烦恼即菩提”(电影《太极张三丰》的台词)。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选择「学习方法」??

答:不要一遇到问题就放弃,应该调整下/换种方式继续尝试。例如,说的「钉钉子精神」。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评估「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答:看效果,而非过程中的感受。例如,学生认为自己记笔记比复制粘贴更慢、更辛苦,于是就拒绝了。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有不费力的「学习方法」吗??

答:没有,因为大脑的工作方式就是缓慢的、费力的、不确定的;如果有,那就是别人想骗你钱。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高效学习」指什么??

答:学得快(速度/过程)且记得住(数量/结果)。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Chapter 1: How to Understand a Lecture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为什么讲课、写书时会有省略??

答:为了避免冗长和无聊。反例,Headfirst系列的编程书。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什么是「理解」??

答:理解即联系。一种是将当前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联系」,另一种是在当前信息之间发现联系。例如,学习一个有10条子项的知识点时先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听」学习为什么难以深入??

答:知识的「组织方式」和输出方式不同,通过网状或树状方式组织,但常常通过线性方式输出(讲出来/写出来),且有可能存在时间差。空间和时间上的分散,需要通过「记笔记」进行还原。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改进课程的「组织方式」??

答:开始时告知整体的论证结构,过程中提醒当前内容在结构中的位置。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理解」讲座/课程/书籍??

答:主题是什么;当前讲什么;当前讲的和主题有什么「关系」。例如,论据与结论的关系,技能与步骤的关系。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的「类比」??

答:就像宴席的主人与宾客,主人准备丰盛的食物,而宾客不能空着手去,然后吃完饭拍拍屁股走人。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识别出「被动学习」??

答:眼睛无神,容易分心。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记笔记」的两个作用??

答:「编码」作用,让当时记忆更容易;「复习」作用,让之后回顾更方便。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课前浏览大纲的目标??

答:了解主题和分支,方便我们之后获取结论和论据。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使用别人的笔记??

答:别人的笔记可以帮你抓住重点,提供新的理解的角度,但自己也要「记笔记」。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补充材料应该在课前还是课后阅读??

答:如果是必要的「已有知识」,则需要课前阅读,反之课后;如果「难度」可以接受,则尽量课前阅读,反之课后。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为什么学生不愿意提问??

答:露怯自己,添堵别人。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好问题和差问题??

答:好问题是为了澄清,先讲自己的理解,再请老师重新解释;而那些为了炫耀,或者不相关的,则是差问题。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学生的「提问」对于老师的价值??

答:为老师提供直接的「反馈」,哪些地方难以理解,方便他改进之后的课程设计。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

答:花30秒,用所学的新知识,向身边的某个人,解释一个老问题。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Chapter 2: How to Take Lecture Notes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是什么导致学生更愿意照抄??

答:时间压力让学生抄的更多、思考更少。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转述」笔记的必要条件??

答:如果是直播,可以记关键词事后再补充;如果是录播,最好暂停进度,先耐心地记完笔记,再继续听讲后面的内容。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顺便习惯」的例子??

答:将手机充电这件事和准备明天上课要用的东西这件事联系起来,每当要给手机充电时,这件事就作为线索激活并提醒了另一件事。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转述的英文单词??

答:Paraphrase。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决定笔记是「转述」还是照抄??

答:根据学习材料的「难度」决定,如果简单且详细,则可以照抄,省去了思考的时间可以用来多记一些。反之,则需要通过转述来增强「理解」和改善「记忆」。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什么样的「笔记」是不好的??

答:记完笔记后,自己都不想再看,那么这样的笔记就是不好的。原因可能是:① 内容没有意义,意义指的是这条笔记解释了某个概念,或者解释了某个现实问题;② 组织方式不佳,有可能是拗口、啰嗦;③ 缺少自己的理解,当时没理解就照抄下来了,也没有附上背景信息;④ 信息量太大了,每次看就头疼,既看不完,也记不全。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减少「复习」的数量??

答:记完笔记后不要立刻导入Anki进行复习,可以先放置半天,等到头脑冷静后再重新评估笔记的价值,把不重要的笔记去掉。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使用Notion记笔记有什么问题??

答:可定制的样式太多,如果做不到克制,就会增加记笔记时的注意力成本。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快速记缩略笔记的技巧??

答:如果是在纸上,就隔页记,方便扩展。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Chapter 3: How to Learn from Labs, Activities, and Demonstrations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顺便习惯」是如何起提醒作用的??

答:「记忆」的存储方式和提取方式相同,例如存储时将A之后放个B,那么提取时看到A(提取),也就会想到B。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记忆」与「思考」的关系??

答: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这里的思考不仅仅是指是否有思考、思考的程度,也指思考的方式,例如按将要提取的方式去存储记忆(如前文的看到咖啡店就想起给新邻居买礼物)。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通过「实践」进行学习有什么问题??

答:实践中有多个方面,关注哪方面需要时刻有引导。例如,在芜湖参加讯飞的入职军训。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为什么要自己「记笔记」??

答:笔记是「线索」,能把你当回到课堂上的「理解」状态。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使用「类比」方法的关键??

答:明确特征,再提供反映该特征的类比。例如,鲨鱼类比律师,关键特征是强硬、无情,而不是律师有腮。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什么是「理解」(例子)??

答:以熟带新,用熟悉的事物的特征去帮助(「类比」)理解新事物的特征。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自己做一遍有何好处,为什么??

答:自己做一遍不容易忘记,因为信息被以即将提取的方式进行存储了,即你将来希望怎么用(「提取」),现在就应该怎么学(「存储」)。「实践」「致用」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提升某项技能??

答:刻意练习:选择(薄弱环节),数量(一次一个),监控(关注过程),反馈(评估改进)。「编码」:选择一件事,过程中保持只关注,结束后要基于反馈。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记笔记」的作用??

答:增强注意力,迫使深加工,最终改善「记忆」。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Chapter 4: How to Reorganize Your Notes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设计一个例子反映笔记的组织方式影响记忆??

答:欧路词典/OpenAITranslate:10个生词的乱序列表vs用这10个单词编成故事。「写书」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为什么不愿意回头整理笔记??

答:大脑认为熟悉的事物很安全,要解除未来的威胁只能依赖新事物。就像陈奕迅唱的“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看待自己「记笔记」这件事??

答:记笔记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它迫使你整理信息并思考意义,这让学习变得更容易,也让你学过的知识记的更久。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为什么不可能一次性记好笔记??

答:学习的过程和记笔记的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被分开,让原本存在的联系被割裂,因此需要隔段时间就重新整理笔记。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结构笔记的两个要素??

答:层次结构+关系说明(如提供证据、提供例子等)。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记结构笔记的好处??

答:结构笔记提供了一个整体视角,更容易发现重复的内容,能更好地把握内容的逻辑关系。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有效的学习需要哪两种笔记??

答:学习时,记概念笔记(思考/理解/记忆);学习后,记结构笔记(联系/漏洞/逻辑)。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修改笔记??

答:从事实(facts)和练习(connections)两方面考虑多了什么(去重)、少了什么(补缺)。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看待自己不学习,直接用别人笔记的行为??

答:别人的笔记只是别人回忆的线索,即别人能通过几句话的笔记回到上课或看书时的理解状态,如果你没上过课或看过书,则不能唤醒这份回忆,只能死记硬背枯燥的寥寥几句话。但你可以通过别人的笔记借鉴笔记的WHAT和HOW,即别人记了什么、是怎么记的。就像我把我的一个同学介绍给你,你对他的了解只局限在外表、谈吐,而我却能回忆起和他同窗时的无数个喜怒哀乐的瞬间。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Copy(照抄书上的话/用别人的笔记)有什么问题??

答:只能带来肤浅的「理解」。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看待美化笔记的行为??

答:无助于「理解」和「记忆」,但可能浪费时间并消耗脑力。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导致学生笔记有问题的客观原因??

答:现场授课,过时不候,缺少机会。但可以配合讯飞录音笔,课后获得音轨同步的音频和文稿,音频能准确还原老师的话,生成的文本则可以提高查找的效率,音文同轨又能快速根据文字定位到音频。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相比于现场课,录屏课有什么问题??

答:拖延。改进方法:像新东方的中学同步课一样,虽然是录屏课,但观看和辅导都是有时效的,这样可以减少拖延。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Chapter 5: How to Read Difficult Books
微信公众号:学习骇客

问:如何检验自己是否「理解」??

答:「背诵」。如果不理解,就很难记得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会忘记。

GPT:首先,我们从第一部分的“记笔记”的主题开始。你能否分享一下你自己的记笔记习惯?你是如何选择和整理信息,以及这对你的学习有何影响?

LEO:我在记读书笔记时,采用的是问答形式的笔记,通过提问明确知识的价值,然后转入间隔复习工具 Anki 进行复习,复习一段时间后运用这些知识再去学习新知识。我发现如果不复习,绝大部分笔记都会被遗忘,更谈不上学以致用,所以我坚持“如果不能复习,宁可不学习新知识”的原则。这样的习惯和原则让我能做到 “study less, learn more”。

GPT:你的策略看起来非常周到,你很好地应用了间隔复习和利用问题来驱动学习的策略。我很喜欢你的原则,“如果不能复习,宁可不学习新知识”。它真实地反映了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我想深入探讨一下你使用Anki复习的过程。你是如何决定复习的频率和时间的?你会修改你的复习计划来适应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吗?

LEO:关于复习的时间,我会选择分散复习的策略,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复习两三次,而不会长时间集中复习完,因为分散复习可以有效地避免干扰,也能在缓解疲劳的同时让我有更多的发散思考。关于复习的频率,默认使用的是 Anki 的算法,但当我碰到特别熟悉的内容时也会主动选择更大的间隔,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和减轻复习的压力。

GPT:这个策略看起来非常高效。你在利用分散学习和利用Anki的内置算法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你适时调整复习的频率,以适应你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既然你有意识地调整复习的间隔,那么我想问,你是如何评估你对一个知识点掌握的程度的?你有什么特殊的标准或者方法来确定一个知识点是否已经很熟悉,需要增大复习间隔吗?

LEO:我在复习时,会先看问题,然后自己独立回忆,之后再查看答案,并对比我的回忆和答案的差距。主要从回答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两方面去衡量,如果回答很慢很不准确,那就选最短的间隔再继续复习,如果二者有一个低一个高,则需要再看内容的重要性决定,并且会截图保存到手机上,利用闲暇时间再打开相册进行分散分析,这样既可以消除难点又不用花时间死磕。如果我发现一个笔记在经过了很长时间后依然能准确、流畅地回忆出来,就会选择更大的间隔。我也会根据实用价值来决定复习的间隔,比如一些知识点在未来很长时间都用不上了,我会手动调整复习间隔到 365 天以上。

GPT:这个方法很好,你不仅利用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程度来决定复习间隔,也考虑了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价值。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你高效地复习,并确保对重要和有用的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你提到会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来调整复习间隔,我想问,在你看来,是什么决定了一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你是如何衡量一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的?

LEO:从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两方面来评估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如果一个知识点既能解释其他知识,又能解决现实问题,那它的重要性就是非常高的。如果一个知识点能解决许多现实问题,或者是一个困扰我很久或对我很重要的问题,那它们就是实用的。

GPT:你的评估方式非常全面,既考虑了知识点在理论上的价值,也考虑了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种评估方式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分辨出哪些知识是真正对你有用的,从而优化你的学习过程。你提到了知识点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那么我想问,对于那些你认为理论价值高但实用价值不高的知识点,你是如何处理的?你会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复习吗?

LEO:我也会继续复习,但是会选择间隔更大的复习周期。继续复习,是因为它们的理论价值很高,有利于服务我后面新学的知识。选择更大的间隔,是因为需要等我的经历更丰富后再回来看,常常就会有一种常看常新的效果,即之前没有实用价值,以后通常会有。

GPT:你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一种深思熟虑的长期学习策略,而不仅仅是追求即时的收益。你认识到理论知识可能在未来的实践中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这引导我去思考一个问题:在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一次你发现之前认为理论价值高但实用价值不高的知识点,在后来的某个时刻突然变得非常有用的经验?

LEO:有非常多这方面的案例。比如七八年前,我在备考心理学研究生时,也学过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 模式”,但那时候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应试上,个人也没有太多情绪上的困扰。但是这些年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处理过很多情绪上的问题,比如人际方面、职业规划方面,很多时候都不尽如人意,但是最近我意识到“ABC 模式”可以很好地帮我走出困境,即刺激事件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我的某种负面情绪,是因为中间环节即我的信念使我产生了情绪。比如,别人撞到我了,我就生气了,原本的信念是“我认为他是故意的”,但是运用“ABC 模式”转换下就可能是“他可能上班要迟到了,因此没注意到撞到我了”,这样一来,我就不会因此生气了。

GPT:你的经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即使一些理论知识在当下看起来并没有直接的实用价值,但在未来可能会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变化而变得非常重要和实用。这也强调了维持长期、系统的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在你的实际应用中,"ABC 模式"帮助你以更宽容和理解的角度看待事情,改变了你的反应和情绪。这种心理策略或者说心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还有其他的应用场景?比如你是否用它来解决工作中的困扰或者其他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LEO:有很多。但我觉得一个例子就够了,你还是节省点时间,我们继续讨论别的吧

GPT:好的,我们来聊聊别的话题。你提到了你用 Anki 这款工具来做间隔复习。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决定何时将一个知识点输入 Anki 的?是否有一些特定的标准或者流程?比如你会等到你完全理解了这个知识点之后再进行记忆,还是在初次接触就开始使用 Anki?

LEO:我会从初次接触就开始用 Anki 复习,当然也有人觉得要充分理解了以后再复习。我的理由是这样的:① 初学者心态很宝贵也很难得,有时候第一次的想法之后再看就没了,所以要及时记录并复习;② 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所以不要等到最后再集中去复习,应该利用平时的闲置空间去把能记住的都记住;③ 把新知巩固后变成已知,这又会提升我的能力,让我再次学习时思考得更多更深,但如果第一次不记,那么再学时可能就是和第一次一样了,就没有提升了,甚至是连第一次有的思考都会丢失了。

GPT:非常有道理。你的理念体现出立即记录和复习对于巩固记忆、激发思考以及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我想知道,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或者需要深度思考的知识点,你是否会改变这个方法?比如,你是否会等待一段时间,让这些知识在你的脑海中“沉淀”一下,然后再使用 Anki 进行复习?

LEO:对于复杂的知识点尤其需要这样,就像“贝叶斯理论”一样,从初始的先验概率开始,再在过程中根据新获得的信息不断进行完善,最后得到可用的后验概率。学习复杂知识也是这样,如果有一点理解了,就要固化下来,再接着推进。反之,如果指望一步到位,通常很难。

GPT:理解了,你是倾向于通过将复杂知识分解,然后逐步理解并固化每一部分,来达到全面理解的。这种方法确实能提高理解和记忆的效率。这让我想到,你是否会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中,比如在解决复杂问题或者项目管理上,你是否也采取这种分步解决和复习的策略?

LEO:会的。对应到“问题解决”就是运用发散思考的策略,如果问题不难,我会一次性解决掉,如果比较难并且暂时又无解,我会先保存现有成果,然后放一放,利用发散思考的力量再去获得一些思路。

GPT:非常好,你的这种策略有效地利用了思维的自我组织特性,并且给了你的大脑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整合新的信息和解决问题。你觉得这种发散思考的策略在你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具体的优点吗?

LEO:是的,它不仅节省时间,还常常能得到意料之外的解决办法。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