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锦治 |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天下孝义人 2023-06-18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我所经历的抗美援朝

·  我人生旅途中的金色岁月

口述:高锦治

整理:薛振华

高锦治,孝义市梧桐镇尉屯村人。1949年太原解放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在团后勤处担任军械员。转业后回到老家孝义县,先后在县食品公司、县人委办公室和税务局工作,直至1995年离休。




1950年11月,部队奉命由甘肃兰州开到山东曲阜,进行修整、学习、训练,装备好后,随即开到了东北夙化城,准备渡江抗美援朝。说到这里,高老不顾年老体弱,放大嗓门儿,响亮地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不畏困难士气高


我军渡过鸭绿江后,紧接着就开始了急行军,经常是一夜一夜不合眼。朝鲜山多水多树多,我们白天隐蔽在树林里,挖防空洞或休息,夜间专门绕开大公路,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走。为了打好阻击战,我们部队曾把山与山挖通,用防空洞连接起来。部队过临津江时,水位太深不好过,战士们大都来自河北省,他们会耍水(游泳),唯独我不会,心里犯了愁。战友们开玩笑说:“山西老西儿好吃醋,小高,这一下可吃不成了 ”(意思是要淹死的)。最后,我是揣着马尾巴过去的。马到江心时不知有啥东西绊了一下,差点把我掉进江里,耍了猴命。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们吃尽了苦,有一段时期给养供不上,没吃没喝没穿,饿了从自己背的米袋里掏出炒面,拌上冷水和冰雪吃,渴了在河里打一杯水喝,一年换一次衣服,虱子攒的用手拨。后来才吃上中国慰问的红薯片和萝卜干。敌人的吃喝比我们强,人家吃的是罐头、牛肉干等。就连吃的纸烟也是高级的,我们的战士从美国人死人身上掏纸烟吸。高老深情地说:“过临津江时,突然有一颗子弹飞来,从我腰侧穿过,说着他搂起袄襟,你看,至今还有子弹烧下的疤痕呢。”就是这样,部队官兵们个个精神饱满,士气不减。因为他们都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抢运军火到阵地


部队军械员主要管的是枪炮子弹、雷管、炸药等。我的任务很艰巨,经常冒着炮火往阵地上送武器、弹药。有一次我和一名高射炮指导员(名字记不清了)组织40辆胶皮车往“铁垣”阵地上送炮弹时,战斗打得正激烈,因为敌人的武器好、装备好,我军顽强地坚持打了五天五夜,最后还是打了败战。按规定部队撤退时,必须把剩余的军火销毁。可是只有一颗炮弹,战士们大眼看小眼,谁也不敢去引爆,怎么办呢?危急之时,我一个人上去拧开炮弹的盖子,轰隆一声给炸毁了,就因为我点了炮弹,上级给我立了三等功。
在“铁原”战场上,经常能听到敌我双方互相喊话:“过来吧,过来吧,交枪不杀!”有一次杜秀岩老侦察员在我身旁,我用帽子堵住,探头听敌人喊话,不料一颗子弹过来,把我的帽子打飞,再近一点我就没命啦。回去后战友们问:“小高,你的帽子哪里去了?”我风趣地答:“我的帽子长上翅膀飞到天上了。”逗得大家一阵狂笑。
因为我在团里表现好,师部要调我到师后勤部军械科工作(正排级),团里的领导留恋,实在不想让我走,为了顾全大局,还是服从命令给调走了。

敲锣打鼓送喜报


高老欢喜地说:“我在'铁原’战场上立功后,部队首长很快就把这个好消息,逐级通知到老家山西孝义尉屯村。村党支部接知后,马上敲锣打鼓把立功喜报和光荣榜送到我们家,街里站满了人,我全家老少高兴得喜出望外,合不拢嘴。说话间,高老的老伴从卧室里左找右寻,找出一本由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用朝鲜文)颁发的“军功证”,这是高老在朝鲜战争中,用血与火换来的呀!是他的功勋和崇高荣誉啊!虽然看上去本本有些陈旧,但它永远闪耀着熠熠光辉。
1953年由于我军的大举进攻,部队所向披靡,节节胜利,一直打过了“三八线”。在谈判签字停战后,我们回到祖国河北省邯郸市,每天有慰问团上门来慰问,他们高呼“祖国万岁”、“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等口号,部队官兵高兴得不得了。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