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龙大哥发达史(或许是全网最全的分析)

 where5 2023-06-18 发布于四川
一、1978年,为什么是成龙?
1978年,独立制片人吴思远集结袁和平和成龙一起拍了《蛇形刁手》和《醉拳》。这两部电影使尚在低谷中的成龙开始成为国际巨星。

图片

那么,1978年,为什么是成龙呢?
先来看看张罗这两部电影的主创。
首先看吴思远。
吴思远自幼是个传统文化爱好者,博览中外群书,从小爱好文艺。1958年,14岁的吴思远随家人来到香港,完成学业之后在一所中学当老师,课不多,钱不少,日子过得挺悠哉。1967年,邵氏电影举办电影编导培训班。吴思远果断弃教从影,报班结业之后成为邵氏的一名场记。与当老师钱多活少相比,场记正好相反,收入少了四分之三,每月只有200块钱。怀揣着电影的梦想,吴思远决定坚持下来。

图片

几年的片场经验积累下来,吴思远选择单飞,并在1971年独立执导了动作影片《疯狂杀手》,开始了他作为导演、监制和出品人的生涯。
截止到1978年,吴思远已经执导了六七部动作电影,合作过包括仓田保昭、梁小龙、黄正利、黄元申、刘忠良等等知名动作电影明星。这一年,吴思远34岁,经验和资本都不缺,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了袁和平和成龙。在这一年,他还通过诱骗的伎俩推出了另一部电影,那就是张国荣的首部银幕作品《红楼春上春》,这是一部三级片,同时也是张国荣不堪回首的记忆。
再来看看袁和平。

图片

袁和平

袁和平是京剧武生袁小田之子,弟兄五六个都是香港电影知名导演或武指。袁小田练的是北派功夫,他与1937年接受粤剧红伶薛觉先到邀请,离开抗战前夕阴云密布的北京来到香港,并在两年后踏入影坛,从事武指和替身。
袁和平从小演习家传功夫,并在1962年以《白蛇传》演员身份进入影坛。在张彻1967年的成名作《独臂刀》里,我们可以发现袁和平带着头巾拿着大刀跑龙套的身影。
经过几年跑龙套的生涯之后,袁和平在1970年首次担任动作指导,合作方正是吴思远的首部导演作品《疯狂杀手》。此后几年,袁吴二人又联手制作了《饿虎狂龙》、《荡寇滩》和《南拳北腿斗金狐》等影片。这为日后1978年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1978年,袁和平时年33岁,在电影圈沉浮十多年之后,急需一部作品让自己成名。
再来看看成龙。

图片

龙7岁就被在澳洲当厨师的父母送进了于占元在香港开设的“中国京剧研究学院”。如同描写成龙、洪金宝学徒经历的电影《七小福》里演得那样,一干师兄们没少挨揍没少吃苦。另据洪金宝的采访透露,他经常教训作为小师弟的成龙,成龙也很害怕大师兄洪金宝。所以,成龙的学徒经历肯定有很多不堪回首的痛苦。
1971年,成龙出师之后进入电影圈,参演武侠电影大导演胡金铨的《侠女》。这部电影的武术指导韩英杰是成龙师傅的二女婿,韩英杰是日后呼风唤雨的“七小福”的大大大师兄。之所以有三个“大”是因为于占元为了扩大招生影响力,曾经名门之后袁和平带艺入门,算是个广告噱头。因此,袁和平是成龙口中的“大大师兄”,洪金宝是大师兄。成龙有机会参演《侠女》出道,估计肯定少不了韩英杰的推荐。此后,又在李小龙1972年的《精武门》里扮演被打死的龙套,随后在1973年《龙争虎斗》中有几微秒被李小龙抓住头发打死的正面镜头。出来混总是要从挨揍开始,要想揍别人得先学会挨别人揍。
图片
(成龙出演李翰祥风月片《金瓶双艳》)
除了在这些武侠动作大咖的作品里当喽啰,同期的成龙还擅长拍风月片、宫闱片和黄梅调的大艺术家、大导演李翰祥合作过。
1973年,成龙在李翰祥风月片《北地胭脂》里扮演帮着嫖客通风报信的小酒保。
1974年,成龙在李翰祥风月片《金瓶双艳》里扮演监视潘金莲、给武松通风报信的街头小卖货郎。
1975年,成龙在朱牧导演的《花飞满城春》里奉献大尺度演出,是其生涯唯一一部三级片。
那时还是单眼皮儿的成龙可以说是二十八线小龙套,据说他曾经苦苦哀求古龙给他写剧本。结果古龙故意戏弄他,酒足饭饱才说自己的剧本是给狄龙、姜大卫的。老大哥狄龙也曾好心把他引荐给张彻,但是成龙毕竟不是自己起根儿收的弟子,而且从长相到身手跟自己麾下的狄姜一帮好汉没法比,就没搭理他。据说,那时出头无望、心灰意冷的成龙一度想去澳洲继承父业当厨子。
然而,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他就是知名演员、导演罗维,罗维曾是李小龙《唐山大兄》的导演。
1974年,李小龙突然辞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功夫电影市场需要填补。跟风大师罗维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跟风上马模仿李小龙。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小龙”之后,成龙和罗维一拍即合,成龙也就成了罗维的干儿子(李翰祥回忆录《三十年细说从头》有明确说明成龙是罗维的“契仔”(干儿子))。

图片

(成龙出演模仿李小龙的《新精武门》)

此后几年,成龙跟着干爹拍了《新精武门》等好几部模仿李小龙的电影。然而,后李小龙时代虽然蕴藏着机遇,但是出头也非易事,毕竟江湖豪杰太多了。正当,“干父子俩”四目相对一筹莫展的时候,时间来到了1978年。
1978年,24岁的成龙突然变成了双眼皮。
1978年,吴思远邀请了老搭档袁和平,或许由于袁和平与成龙有同门之谊,又或许有罗维的面子,又或许因为此时的成龙已不再是李翰祥作品里的看门酒保,又或许成龙主演的几部票房不成功的电影有可取之处,吴思远又从罗维那里租界出成龙,三人合力拍摄了癫癫又倒倒的《醉拳》和《蛇形刁手》。自此,功夫喜剧的类型片从此确立。但是平心而论,功夫喜剧的风格并非成龙、袁和平首创。70年中后期张彻第四代弟子的《大杀四方》等影片已经具有功夫喜剧的形式,与成龙后期惯于借助场景、道具制造喜剧效果如出一辙。
图片
(1978《醉拳》)
1979年,成龙回到罗维公司独立执导了模仿上两部风格的《笑拳怪招》又取得了不错的票房,算是还了知遇之恩,毕竟要不是罗干爹出手邀约,成龙已经是个澳洲厨子了。
此后,成龙认了何冠昌何干爹,与嘉禾电影公司联手推出了部部佳作,并成为国际巨星。
二、1978年,为什么不是别人?
那么,1978年,有没有可能是别的英雄好汉开始走向辉煌呢?先看看张彻麾下一帮能征善战的弟子。
当时,60年代中期就开始红遍海内外的第一代弟子王羽34岁,70年代初走红的第二代双生狄龙和姜大卫也才32岁和31岁,第二代弟子、“大圣劈挂门”传人陈观泰33岁,张彻最爱的干儿子傅声24岁,第三代弟子、正宗洪拳传人戚冠军28岁,第四代弟子、有着完美肌肉的螳螂拳传人罗莽22岁,第四代弟子、跆拳道黑带五段、腿法高手孙建23岁……
从上面可以看出,张彻的诸代弟子十几条枪并没有年事已高或者垂垂老矣,反而都在当打之年,正是青春年少,人人都有红上加红的自然条件,每个人都是满腔热血的潇洒男儿。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乎都是正宗的武术门派出身,非成龙及“七小福”戏班子出身可比。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出头呢?原因是:1978年的邵氏电影和张彻早已经江河日下。邵氏封闭的管理体系和张彻强大的私人情感使得他们没有与外界接触的任何可能,即便吴思远打算邀请谁来共商大计,也绝不可能绕开邵氏和张彻去做私下沟通。因此,诸代弟子就只能与时代风潮失之交臂,而是继续在摄影棚里拍那些陈旧过时的影片,等待邵氏电影解散。
更为可惜的是刘家良和他的兄弟刘家辉。刘家良在70年代中期脱离张彻独立执导之后,转而力捧其弟刘家辉。1978年,二人联手奉献了《少林寺三十六房》,同样在影坛引起轰动,并让刘家辉在海外赢得盛名。随后几年,他们合作的一系列硬桥硬马的少林题材影片秉承了李小龙开辟的真功夫动作理念,给影坛奉献了扎实而新鲜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的刘家辉只有23岁,比成龙还小一岁。虽然起点比成龙还要高,但刘家辉毕竟也是邵氏明星,也注定随着邵氏电影的彻底没落而失去更多的可能。

图片

(刘家辉、刘家良)
80年代中期,邵氏结束电影运作,大部分明星都失去了工作,更别说扬名国际了,就连为邵氏抛头颅、洒热血的老员工狄龙都惨遭抛弃、未被续约。大部分英雄好汉要么去电视剧里跑龙套,要么四散天涯做武指。而不比他们能打也不比他们帅的成龙则搭上了直升飞机,一飞冲天,俯视着下面一众前辈和同辈。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力捧成龙的嘉禾与邵氏有着深入且复杂的关系,或者说恩怨也不为过。在此情形之下,他们怎么可能去转而力捧老冤家系统里的明星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开辟炉灶,培养自己的嫡系人马,而贵为嘉禾二把手何冠昌的干儿子,同时身手又跟得上,又开了双眼皮儿(有关成龙开双眼皮儿的事儿在李翰祥回忆录《三十年细说从头》里提及),当然是力捧的不二人选。
既然邵氏群星都pass了,那么邵氏以外的明星有没有可能在1978年大火呢?
梁小龙,时年30岁,从小练就了扎实的武术功底,并与吴思远在1974年合作过《香港小教父》。本该近水楼台的他星运不佳,他在此前一年的1977年因来大陆交流而遭台湾封杀。彼时的台湾是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之一,市场都没了,也就没有人找梁小龙拍片了。所以,1978年的梁小龙已经绝无可能。即便他后来解禁复出并凭借《大侠霍元甲》和《陈真》爆红,也只是局限在电视剧,他只能遗憾地与大银幕无缘了。
图片
(梁小龙)
谭道良,时年31岁,7岁联系跆拳道,20岁起连续三届韩国跆拳道冠军,绝对的真材实料,70年代就红遍港台。1975年,嘉禾曾为他量身打造《密宗圣手》,洪金宝、成龙、元彪等一干师兄弟为他跑龙套。次年在台湾拍的《南拳北腿活阎王》更是功夫电影经典,开创了南拳北腿功夫片的兴盛。但是,没有一个稳定的投资方是他最主要的问题,没有靠山和大树始终不能延续生机。谭道良在80年底初就退出了影坛,也就失去了翻红的任何可能。
与谭道良并列“四大腿王”的刘忠良(台湾)、卡萨伐(韩国)、黄正利(韩国),还有在港打拼久已的仓田保昭(日本)都是在香港的外地人,只可能锦上添花做配角,绝不可能一枝独秀当主角,自然也无法像成龙一样受到力捧。
图片
(四大腿王之一的刘忠良)
既然其他派系的英雄好汉成名无望,那么同样是“七小福”的其他师兄弟们在1978年有没有机会呢?
洪金宝,时年26岁,出身于电影世家的他在于占元的戏校也没少遭罪,自曝甚至想出师之后回去揍师傅。洪金宝7岁就以童星身份出道,并在14岁就担任了胡金铨成名作《大醉侠》的武术指导,70年代初不到20岁就组建了动作班底“洪家班”,自此成为香港影坛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1971年,洪金宝开始和嘉禾合作担任多部电影的武指,并在胡金铨名扬国际的《侠女》中有整场打斗戏份。经过多年积淀,洪金宝在1977年得到独立执导的机会,并以《三德和尚与舂米六》开启导演生涯并开创功夫喜剧风格。1978年的洪金宝已经是大哥级别的人物了,他有自己的班底,有呼风唤雨的能量,有左右逢源的资源,他自然是不需要谁的力捧。他的班底直到80年代中期都是引领香港动作风潮的存在,并一手打造出僵尸动作、灵幻动作、都市动作、军事动作等等类型片。洪金宝的特点在于经营团队,与成家班经营成龙的理念恰好相反,所以,当嘉禾要力推一个国际巨星的时候,当然是瘦一点儿、帅一点儿的成龙了。
图片
(成龙、洪金宝在《龙的心》)
元彪,时年21岁,他是唯一有可能与成龙抗衡的一个了。与成龙师出同门的元彪是闻名遐迩的“跟头王”,身手或许比成龙还要好。他在1979年受师兄洪金宝力捧担纲主演《杂家小子》,进入80年代又陆续主演了《败家仔》等热门影片,元彪古灵精怪、敏捷轻快的身手极其符合他的形象气质,一度成为当红动作明星。但是,短暂的辉煌过后,他没有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也不具备成龙那样超群的编导能力,逐渐在80年代中期掉队,也就不能走向国际了。
其他师兄弟如元华、元德、元奎等,都是幕后多于幕前,普遍辗转多家公司和多个团队,为多个导演做嫁衣,至于成为幕前的超级明星,则是难比登天了。最为主要的是,他们没有成龙那样会做人,要成名还是得需要靠山。 
图片
(元彪)
所以,1978年前,无人可以比成龙更接近《醉拳》。1978年后,无人可以比成龙有更稳固的靠山。
三、1978年之后,成龙为什么会红?
那么,80年代初,加入嘉禾的成龙为什么可以一步步走向国际呢?
1、 出色的编导能力。这项能力是成龙区别于其他功夫演员的重要特长,也是最大化自己优势、形成风格的法宝,许多演员由于缺少编导能力就无法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只能寄希望于遇到好导演和好剧本,例如甄子丹,80年代中期出道,直到20年后才遇到《叶问》而红。进入嘉禾的10年间,成龙独立导演了《师弟出马》、《龙少爷》、《A计划》系列、《警察故事》系列、《奇迹》、《飞鹰计划》等等。自编自导让成龙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并逐渐打造出来全能实力派影星的形象。

图片

2、 成家班玩命儿。成家班玩命儿般地力捧当家班主,终于使成龙成为创作能量和质量无可匹敌的明星,也彻底树立了自己的动作风格。可以说,没有这个人后受罪不要命的班底,就没有人前显贵万人迷的成龙。
3、 与更多好导演合作。进入90年代,成龙减少了自己的导演作品,更多的与其他导演合作,例如徐克的《双龙会》、陈木胜的《我是谁》、洪金宝的《一个好人》、陈嘉上的《霹雳火》、王晶的《城市猎人》、唐季礼的《红番区》等等。与这些或资深或新锐的导演合作使得延续了创造力,不断满足观众的口味,不断创造新的风格,始终占据这个动作电影的前沿。

图片

4、 嘉禾国际化战略的力捧。把自己的影片和明星推向国际是每个电影公司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邵氏电影也做过不少尝试,但手段比较单一,只有通过国际电影节去展示,而很难进入欧美主流院线。而嘉禾具有更高瞻远瞩的视野,也具有相应的策略,他们从影片的文化入手,逐渐接洽欧美电影界,与他们展开拍片合作或发行合作,最终将成龙电影推向了国际,并进而成为国际巨星。可以说,如果不是身在嘉禾,成龙一定成不了龙。
1978年,这个特殊的时间。那个在风月片里跑龙套,在模仿李小龙的路上找机会的青年时来运转。这既是一个动作巨星发迹的转折,也是诸多动作巨星没落的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