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龙杲/小尖故事

 潇湘原创之家 2023-06-19 发布于湖南

小尖故事



作者:龙杲

很多人知道,小尖这座山峰,是龚家洞与杜庄的分水岭;之所以称为小尖,是相对于旁边的大尖而言的。但是,“永宁八景”中的“文笔绘天”,指的就是这座山峰,明、清时期的人知道,如今,知道的人不多了。

有诗为证:“兀峙峨峨挺一峰,凌云文笔插天空。人工须与天工并,秀气还因淑气钟。草木葱茏晴日丽,云烟封锁雾阴浓。□□□□□□□,好训儿孙谒九重。”

这首诗,是清代一个叫兰窗的人写的,说的就是小尖。兰窗住在小尖山脚下,中过秀才,留下一册诗稿传世。可惜因年代久远,诗稿的纸张质量和印刷技术,像袁宏道说徐文长的《阙编》“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一样,已经稀汤遢水了。至于这首诗的第七行,写了小尖的什么,更是无法辨认。不过,不妨碍今天的我们,在前人生动的描述下,把小尖看成是一枝文笔。假如远观这座山,确实很是形象,也并非是兰窗先生独具慧眼,或者蛮人也晓得。

也有说小尖是一把尖刀的,这是另一个故事。老一辈讲的。

传说李自成是汨罗江边练埠村人,年轻时跟人学打铁,颇有几斤父母力。李的舅舅是个阴阳师,会看相,知过去未来事。他晓得外甥有些来历,一心想找个合适的机会,为其开辟鸿蒙,好成就平江李家一番雄图霸业。

李的爷爷去世了,家里请来这位舅舅择地。舅舅择来择去,终于在汨罗江边上选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坟墓坐南朝北,正对着小尖和大尖中间的空处,吩咐不得偏移。这位舅舅算计好了,按照他的摆布,不出几年,外甥位列九五至尊。

爷爷下葬的时候,李的舅舅走了。自古有坟对尖峰屋对坳一说,李家认为舅舅所看不准,或另有所图,便不按他的安排,自作主张将坟向对准了小尖的尖峰。李的舅舅晓得了这事,知道这是天意,长叹一声,作诗曰:“叫你对空不对空,尖刀当作文笔峰。十代帝王你不要,做个闯王不善终。”

李家把小尖看作一枝文笔,李家舅舅却说是一把尖刀,到底是文笔还是尖刀?又或者李自成到底是哪里人?我在这里只是讲述一座山和一个人的传说,至于故事的真实性如何?背后是否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管他个鸟。

小尖半山腰有一座学堂,教学的是一位饱学之士,很多子弟都去那里上学。

一个龚家洞的子弟A,长得很是标致,用今天的话说,妥妥的帅哥一枚。由于行经路上山连着山,沟连着沟,两下看似很近,实则相隔甚远,A只能在学堂寄宿。那时不讲星期日礼拜天,往往不定期十天半月,甚至更久,才回家一次。

?刚开始还好,但慢慢地,家里发现A不对劲儿。去时一个清爽、脱洒的少年,后来变得黄皮寡瘦,说话有气无力,整个人病怏怏的了。家里人看到A这个样子,反复盘问他哪里不舒服?A开始不肯说,架不住亲人们轮番上阵相劝,终于说出了实情。

有一次,天下着濛濛细雨,A头戴箬笠,身背行囊去学堂。到了小尖的一个山坳里,天快黑了,A看到一个长发及腰的少女,打着一把油纸伞站立路旁。A近前一看,少女长得美艳动人,彼此交谈了几句,两下相悦,少女跟着A去了学堂。夜里孤馆清寒,两个少年成就了好事,自此少女夜夜都来。A这样一说,家里人知道A被小尖上的狐狸精迷上了,便请来金子岩五显灵官收狐狸精。五显灵官大显威灵,收伏现场,狐狸精尖声惨叫,好不骇人。不久,A的病就好了。

A以他的亲身经历,也写了一首诗,奉劝世人洁身自好。诗曰:“□□□□□□□,……。”怎么都是框框?因为大家都忘了。还有一个重要证据,至今人到小尖去,路头路尾都会多长一个心眼。为什么?不说好,点到为止。

也有例外。1979年夏天,长寿街朝阳门一个吴姓小青年去了一次小尖,名义上是去帮人挑山货,实则他希望有一次奇遇。小尖山上阔木林林,小吴那次小尖行,除了看到一只钵大的蛤蟆,长发及腰的少女却没有出现,令他惋惜不已。小吴后来的人生,却人奇事亦奇,这是与小尖无关的题外话。况小尖仍然是小尖,小吴如今却老了。

生命中和小尖有关的,还有逸仙先生。逸仙先生年轻时,在几个学校当过民办教师。有一年,小尖新屋埂小学要增加一位教师,上级安排他去那里任教。小尖本就山路崎岖,新屋埂小学更在小尖后面,真个是无远天地。他想开口骂娘,猛抬头看到前来接他的、新屋埂小学惟一的另一位教师,竟然是位春花般鲜嫩的姑娘。他把脏话咽回去,立马改口答应了。

逸仙先生即刻动身,女教师在前,他在后,两人一路经过龚家洞,爬上羊牯垴,翻越小尖峰,几经艰难险阻来到新屋埂小学。也许年轻身壮烈桀,也许是其他原因,几十里山路,他竟然一点都不觉得累。

几十年以后,两鬓飞霜的逸仙先生,记得在小尖新屋埂小学,一对年轻的孤男寡女,是如何度过了两年半时光。那一段记忆实在刻骨铭心,他有了重回小尖新屋埂的念头。

前不久,曾经的小吴牵头,算是为逸仙先生先行探路,组织了一次小尖行。可惜的是,原来通往小尖的路已荆棘丛生,早就行不通了,一行人只好绕道前往。到了戴家坪,问到小尖在哪里?新屋埂在哪里?当地人遥指着绿浪翻滚的山的另一面,山实在太高,路实在太陡,大家无奈只好放弃。在尚未正式营业的露营野炊基地,大家扔几个石头在小溪流水中,溅起几朵水花,回来了。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远在粤地的逸仙先生,他斩钉截铁地说,他要择日回来,一定要循原路旧地重游。看到逸仙先生很是执拗,我连忙购买好弯刀,到时他回来,我在前面开路,一起披荆斩棘,陪他去寻找丢落在小尖新屋埂上的青春。

不久,便读到逸仙先生的《满庭芳.忆小尖》,其上阕云:“桃李无言,杜鹃欲语,桂子香透晴空。玉堂春好,人醉画图中。碧玉妆成万树,山如黛,郁郁葱葱。云深处,花神安在?含笑问群峰……。”

我在朋友圈发一张图,说弯刀是在小尖上寻获的,是当年湘鄂赣苏区的旧物,大家知道我叨天,没有人会相信。

今逸仙亦不是古逸仙,只因仰慕逸仙,他便名了逸仙,如此而已。人生有多少真实或者虚妄?包括我写的这篇小小的小尖故事。

作者简介

龙杲,市作协会员。

图片:作者提供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