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行吟花佐酒 玉盘烹饪海生烟 本期诗题围绕:“粽子”为主题(绝.律.词)题材创作。 出题人:风雨 一、【绝句】 五绝·粽子 文/王晓艳(辽宁) 白白珍珠米,青青苇叶香。 妈妈施巧手,彩线系情长。 七绝·粽子 文/赖格彦(江西) 箬叶青青裹杏黄,粽成尖角软绵香。 群生只啖包中果,谁惜绿衣留在旁。 七绝·咏棕子 文/陈勤祥(安徽) 屈子脊梁华夏柱,离骚呐喊竞舟声。 飘香粽子千年绕,寄恋汨罗忠骨情。 七绝·粽子 文/木子(内蒙古) 箬叶青青粳米白,馅儿馥馥玉团香。 元知软糯粘牙齿,但觉口中余味长。 七绝·端午节 文/赖格彦(江西) 巷陌深深粽子香,旌旗招展赛舟忙。 端阳佳节同心庆,谁忆屈原亡国殇。 七绝·粽子 文/何芳(辽宁) 菖蒲食馔两相当,千载传承安可常。 角粽甘甜还赖枣,芳香四溢孰能忘。 七绝·粽子(新韵) 文/姚存棠(河北) 端午佳节粽子香,源于汉代汨罗江。 蒹葭叶里包粘米,祭祀屈原慰脊梁。 七绝·粽子(新韵) 文/王继浩(辽宁) 少小过节糯米尝,想吃角粽盼端阳。 此食是我心欢物,怀旧多餐别样香。 七绝·粽子(新韵) 文/钟耕玺 (山东青州) 飘香之日枉相同,不为年年端午生。 梭角分明怀正气,尽融屈子报国情。 七绝·粽子 文/马文俊(云南) 糯米花生伴桂糖,枣红栀子色金黄。 山泉烈火腾云雾,满屋飘然粽味香。 七绝·粽子 文/谢百祥(安庆) 菱形绿叶扎包存,八卦炉中百度炖。 炼出金丹馋口水,闻香美味想来吞。 七绝·端午吟 文/朱慧文 (湖北) 竞渡龙舟古到今,香棕艾草赋诗心。 端阳悲泪屈原悼,一曲离骚寓意深。 七绝·棕子 文/张贵信(吉林镇赉) 盛誉清欢粽思长,匝绳缠紧绕端阳。 母亲手巧锅蒸熟,而我古稀回忆香。 七绝·粽子 文/富贵梦(四川) 绿叶葱青闪碧光,花生糯米散清香。 红衣凤女包新粽,端午民风味道长。 七绝·端午祭 文/王清义(辽宁) 一曲离骚寄汨罗,楚辞千载逐江波。 先贤端午呼天问,来者谁人和九歌。 七绝·粽子 文/胡志清(江西武宁) 皮鲜肉嫩体芬芳,独爱精裁箬叶装。 为报灵均之殉难,投身江里让鱼尝。 七绝·粽子 文/花边云彩(海南) 草叶痴缠棕菽香,肉丁白玉腹中藏。 大锅一夜蒸腾起,知是今时悼国殇。 七绝·粽子 文/李孝军(江苏) 青青苇叶意悠长,白米晶莹肚里藏。 四角尖尖模样悄,芳心暗许待君尝。 七绝·吃粽子 文/李孝军(江苏) 剥去青衫露玉肌,浓香扑鼻诱心怡。 银牙细嚼风云起,荡气回肠在此时。 七绝·粽子 文/鑫蕊(辽宁) 绿草如茵堪作席,楚河汉界粽香时。 红心向党家兴旺。华夏腾龙舞国旗。 七绝·粽子 文/方书兰(安徽安庆) 岁岁乡民包粽忙,一层箬叶一愁肠。 欲知汨水恨多少,剥去罗衣细细尝。 七绝·端午食粽 文/冯和荣(安庆) 皮包軟糯吐鲜香,老少咸宜送福祥。 凭吊灵均舟竞渡,离骚化祈汨罗觞。 七绝·粽子 文/李开英(安徽) 青青竹叶线牵长,片片情缘馅里藏。 四角尖尖俏模样,赠予众亲送安康。 七绝·端阳节祭屈原 文/李开英(安徽) 心怀天下系民生,卓越情操才溢横。 爱国忠诚人敬仰,离骚端午祭诗情。 七绝·端午节祭屈原 文/丁燕(河南) 棕味飘香麦穗黄,龙舟竟渡祭端阳。 离骚绝唱汩罗舞,天问诗心叹楚殇。 七绝·粽子 文/王志伟(義哥) 竹叶为衣白玉藏,周身不与一般香。 心期此物盼端午,欲品甘珍慰腹肠。 七绝·粽子 文/刘安澜(安徽) 箬叶青青粽子长,豆沙糯米裹中央。 龙舟竞桨灵均唤,汨水争投祭国殇。 七绝·粽子 文/王大国(贵州省) 民间角粽源屈子,苇叶清香韵味长。 仲夏江河丝柳绿,离骚吟动汨罗觞。 七绝·粽子 文/风雨(北京) 裹素包荤各有奇,绿皮白馅遍东西。 尽尝南北千般好,最是甘香糯米鸡。 七绝·粽子 文/九月天(吉林) 绿叶成袍白玉童,今朝相见糯香融。 平生不唱离骚曲,端午将酤祭屈公。 七绝·步韵九月天老师粽子 文/紫韵幽兰(福建) 红枣花生染玉童,忆来往昔糯香融。 每逢端午总思起,黄酒三杯祭屈公。 二、【律诗】 五律·端午祭 文/胡菊霞(安徽) 缠绕彩绳长,万家包粽忙。 岁传重午祭,年诵九歌伤。 汨水犹呜咽,龙舟复启航。 千寻因信仰,屈子世流芳。 五律·端午粽情 文/刘安澜(安徽) 端阳中国节,历代祭灵均。 汨水投香粽,龙舟拜屈神。 饮杯黄酒好,避疫艾蒲亲。 诗祖英魂慰,神州传统循。 七律·粽子 文/吕亚军(内蒙通辽市) 五月清和梅正黄,芍红圃苑浴兰芳。 丝丝彩线牵童子,缕缕熏风送粽香。 苇叶巧编三角梦,粳团蒸就四时康。 珍馐有意酬忠骨,蒲酒倾壶祝国昌。 七律·粽子飘香(新韵) 文/姚存棠(河北) 每逢端午糯生香,屈子精神万古扬。 米粽佳肴传九域,离骚天问荡长江。 河塘闲置蒹葭叶,市场飙升交易商。 节日餐桌绝不少,愿当供品祭贤良。 七律·端午粽子香 文/李彬(内蒙古) 菖蒲插屋饰端阳,糯米芙蓉裹粽香。 安得佳期迎吉兆,重回故里拜高堂。 村翁采艾琼瑶地,野鹤飞蓬锦绣场。 请问鱼儿虾蠏好,莫伤屈子祭雄黄。 七律·悼屈原 文/曹愚(上海) 竹箬繁星包米粽,银河搓线慰心寒。 下锅尊敬汨江祭,上供虔诚秭县残。 忿恨难平常协劝,和颜悦色待波澜。 继承社稷终归一,纪念离骚复泥丸。 七律·端午粽子 文/苏美玲(陕西铜川) 三角成尖披绿服,连粘玉蕊裹情妆。 软甜可口韵飘散,如意平安送福祥。 艾草清幽勾旧忆,香包华美寄新芳。 汨罗江水思犹在,屈子精神永放光。 七律·端午粽子香 文/丁燕(河南) 糯米团包苇叶香,汩罗遗恨太悠长。 离骚满腹朝天问,橘颂情怀入九章。 个个彩丝缠玉臂,家家艾草挂门堂。 佳肴品饮和诗酒,屈子精神万古芳。 七律·端午节抒怀 文/巴山夜雨(河南) 乱世春秋起浪波,狂澜力挽出旋涡。 菖蒲艾粽殇三水,天问楚辞怅九歌。 美韵离骚诗诵唱,端阳追古赋相和。 龙舟竞渡招魂曲,澹泊烟岚到汨罗。 七律·端午节抒怀 文/巴山夜雨(河南) 午阳霄汉追天问,燕舞九歌浩气存。 去岁何当多泪雨,今宵感慨少诗人。 离骚饮尽人间酒,屈膝册封跪下臣。 怒发冲冠拼一死,孤钩落处钓乾坤。 七律·端午节 文/杨天鹏(辽宁) 忠魂浩气震山河,楚韵悠悠叹慨多。 角粽犹存心峭直,龙舟仍觅玉嵯峨。 岂能醉眼随尘世,宁愿清身沉汨罗。 国有介操民惜福,谁知渔父濯缨歌。 三、【词赋】 诉衷情令·粽子(晏殊体) 文/李淑霞(北京) 每逢端午粽香飘。艾草花囊娆。夜阑万家团聚。父辈讲童谣。 东北馅,四川椒,友相邀,举觞同醉,望远狂歌,共度良宵。 渔家傲·粽子(晏殊体) 文/何芳(辽宁) 莫道菖蒲蒲叶老,由来千载居其要,糯米怀仁还伴枣。花样俏,四角分明祥云绕。 羁旅无涯凡事少,常缘鹤友开心窍,有约山居安釜灶。风日好,柔柔香粽添诗料。 念奴娇·端午节祭屈原(苏轼体) 文/李彬(内蒙古) 夏芒时至,正阳节、闻粽诗人黔落。草剑悬门,缠百叶、长缕留芳绕雀。艾叶飘香, 龙舟竞水,举楫相和乐。觞雄黄醉,脱蛟龙再斟酌。 千古忠诤沉冤,昔高阳后裔,罗江乘鹤。博带峨冠,游洞水、乡秭回归魂度。翠葆增辉,榴萱更荏苒,有《离骚》作。飞仙追梦,敬钟馗祭公爵。 天净沙·包粽子(乔吉体) 文/富贵梦(四川) 豆沙新米胡桃。蛋黄青叶香茅。捆扎砂锅煮烧。炊烟盘绕。合家围桌闲聊。 虞美人·粽子(李煜体) 文/汪源(上海) 投江米食鱼虾咬。只有包包好。发明粽子有传言。纪念屈原忠烈、划龙船。 千年手艺真精湛。美味人人啖。品牌名店数谁佳。都道嘉兴有个、五芳斋。 南楼令.端午节(词林正韵 刘过体) 文/张贵信(吉林镇赉) 诗债又相摧,香风五月回。是端阳、艾叶摇帏。雁影升晴初雨霁,棕才嗅,绕空飞。 断梦醒时追,荆翁逝后陪。此相寻,庸意全颓。遥向汩罗低首敬,月牙曲,正东垂。 如梦令·粽子(无名氏体) 文/章河生(安徽安庆) 一把时光醇厚,几粒苦辛沁透。青叶裹温情,雾海冰心杂糅。沉浮杂糅,馨梦萦回依旧。 中诗协第三群诗词创作部 总编:黄莽 主编:风雨 副主编:義哥 李淑霞 苏美玲 顾问:九月天 紫韵幽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