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遍读《穷查理宝典》,我仍有许多感触

 罗宋汤的味道 2023-06-19 发布于青海

图片


导读

《穷查理宝典》这本书,是一本很有“内涵”的书。

说它有内涵,是因为对有些人来说(包括我),这本书第一次读起来,显得有些过于“大智若愚”了。

举个例子,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查理说他最喜欢的那句农夫的话——“要是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了,这样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啦”——时的感受,我觉得——这也太无聊了吧?

但是,后来我越来越体会到这本书的思想深度。

写这篇阅读感受的时候,是我第三遍看这本书,哪怕我曾经写了大量巴菲特和芒格思想的阅读感受,也依然会从这本书中,找出一些有感触的内容出来。

除了这本书,还有一份很有价值的材料,就是芒格作为wesco金融公司的董事长,每年给股东写的信。

这篇文章,就是我从《穷查理宝典》这本书和芒格致股东信中获得的阅读感受。

正文

我问查理:“你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伯克希尔也有专机,为什么还要坐商用客机,去经受这么多的麻烦呢?”

查理回答:“……我一辈子想要的就是融入生活,而不希望自己被孤立……我手里只要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查理任何时候都随身携带一本书,即使坐在经济舱的中间座位上,他只要拿着书,就安之若素。

这段摘录中的“我”,并不算是芒格的挚友,但他问的问题也是我想问的:

对于一位早已经可以拥有私人飞机,而且愿意用钱买幸福的人——查理·芒格——来说,为什么还要跟我们一样,去机场等飞机、挤飞机呢?

不知道为什么,我在芒格这段回答中,看到了他心中脆弱的一面——对于一个高傲自信的人来说,融入周围的环境似乎不是他的主要诉求,但这却是他真实的想法。

还有,只要手里有本书,在哪里都能安之若素,这种与社会和周围环境既接近又隔离的感觉,我是懂的。

因为我自己也是一样,手里拿本书,在哪里都能开始阅读,只要有一本书在手里,我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呆很久。

说得直白点,我在芒格这段摘录中,看到了我自己,感谢芒格这么坦然地说出这些话来,这些也是我想说的。

时至今日,查理对该所的律师仍有影响,他总是提醒他们,“别只看到钱”,要“选择那些你愿意与他交朋友的客户”。

我最近看了纳西姆·塔勒布的《反脆弱》,开始慢慢把“反脆弱”这个概念和生活中的事情和场景结合起来。

芒格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不要什么烂客户都接,要挑那些你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客户。

这个要求看起来很不合情理,毕竟生意和客户已经这么难找、有的做就不错了,要是还要提出这么高的标准,那还不得喝西北风啊?

再退一步,不都说“在商言商”吗,我何必还要去在乎对方的所作所为,我是否喜欢呢?

这里的关键在于,对于那些品行高尚的客户而言,他更可能给你、给你们的合作带来“正向的黑天鹅”,也就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事。

如果是那种品行不端的客户,等待你的十有八九是一只倒霉的黑天鹅。

当然,黑天鹅事件的特点之一,就是发生的概率很低,这也就意味着,哪怕你一直和品行不好的客户打交道,也不一定就意味着你会遇到坏事。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长远来看,结果(会发生什么事)远比概率(好/坏事发生的概率)重要。

换句话说,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处在一个暴露于“正向黑天鹅”的环境中,这样时间长了,我们就会活得越来越好,而选择和品行优良的人相处、相交,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和“已逝的伟人”交朋友,这听起来很好玩,但如果你确实在生活中与那些有杰出思想的已逝的伟人成为朋友,那么我认为你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这种方法比简单地给出一些基本概念好得多。

上一段摘录说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和品行良好的人交往,让自己处于正向黑天鹅的包围之下。

而在自我提升方面,我们离不开向他人学习这一方式,而既然是向他人学习,当然就要向最优秀的那些人学习,至于这些人是否还在世,不应该成为影响我们选择的因素。

至于具体的途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向名人学习比向普通人学习往往更容易,原因在于名人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得到曝光。

更大的原因是,名人一般都是有传记的,就算TA自己不写,别人也会写。

所以,我非常同意芒格的这个观点,通过名人传记向他们学习,这种方式会让我们得到很大的提升、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我看来,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对的。他没有说诚实是最好的道德品质,他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我们大多数人从小被家长教育“要诚实、不要说谎”,可我们逐渐长大后,发现说谎成了一件越来越自然的事情,坦诚直言反而成了要考虑再三的选择。

当然了,说谎的时候,我们有很多考量,有一些时候,确实存在本意角度“善意的谎言”,但是,如果你拉长时间来看,可能坦诚才是更好的。

这条摘录的关键在于,这种诚实和坦诚,我们往往说是好的“品格/品质”,但芒格最为敬重的富兰克林对此的说法更直白——他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这里的意思是,没必要去拔高,或者抽象化“诚实”这种做法,诚实是不是好的道德品质不需要纠结,重要的是,长远来看,如果你坚持诚实地为人处世,你会发现自己的处境不会太差。

用白话来说就是:长远来看,诚实是最好的选择,虽然短期看起来可能并不是的。

我们赚钱,靠的是记住浅显的,而不是掌握深奥的。我们从来不去试图成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持续地试图别变成蠢货,久而久之,我们这种人便能获得非常大的优势。

在投资里面,想要变成聪明人,往往意味着你对很多东西是熟悉的,比如相当多的行业,或者某个行业里相当多的公司。

但是,按照我的经验来看,投资时间久了,会越来越感受到“懂得多”的不容易,也越来越感受到“通透”的分量。

所谓通透,是一种很难解释的状态,但其中的标志之一,就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对所有的事情、尤其是在自己能力边缘甚至之外的事情,保持足够的敬畏。

这种敬畏看似很“怂”,另外,因为没有人会因为“不做一些事情”而被推崇,所以,短时间内,你很难看出一个很“怂”的投资者的厉害之处。

但时间久了,你可能会慢慢发现,只有这种人生存了下来,而且生存得很好、远比你当初以为得要好。

人们计算得太多,思考得太少。拥有常识不但意味着有能力辨认智慧,也意味着有能力拒绝愚蠢。如果排除了许多事情,你就不会把自己搞得一团糟。

芒格这段话里,有两部分值得品味:

一部分是后面这部分,前面已经说过,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才叫对的事情,也就不知道“做对的事情”如何实现。

实际上,如果你能坚持“不做错的事情”,就已经在逐步向着“做对的事情”靠近了,而在很多时候,这可能是最高效、靠谱的办法。

第二个值得品味的部分,是“人们计算得太多,思考得太少”。

举例来说,当我们盯着季度数据、在数据缝里找趋势的时候,当我们拿着复杂的excel表格计算自由现金流折现的时候,我们就犯了这个错误。

实际上,一些更重要的投资关注点,反而更像是常识。

比如,你真的能预测新能源领域的下一代主流技术吗?

类似这样的问题,不要急于回答和反驳,多想想很重要,比思考更重要的,是诚实对待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想好了这些更重要的问题,再去“计算”,也是不迟的,实际上,如果你想清楚了这些基本的、重要的问题,可能你都不需要去做什么计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