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年葡萄牙士兵仗势欺人,叶帅提议忍一忍,毛主席听闻后霸气回应

 小天使_ag 2023-06-19 发布于湖南

1952年,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内部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会议上,参会人员义愤填膺地各抒己见:

“必须对澳门进行经济制裁,让他们付出代价。”

“调兵,调兵过去镇压,让澳门政府看看我们也不是吃素的……”

每个人说的不一样,主题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惩罚”。众人的想法,时任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也听进去了。不过,他与众人想法不同,甚至还站在了毛主席的“对立面”。

叶剑英的看法是什么?他们又为了什么事情而争吵呢?故事还要从“关闸事件”开始说起……

一、关闸事件

关闸事件中的“关闸”指的一个类似闸门的存在,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澳门、广州的出入口。

因为“关闸”自身的特殊性,关闸口经常有官兵把守,只有在特殊的时候才会打开。本来“关闸口”作为特殊存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守规矩。

1952年7月25日下午6时,一名黑人葡萄牙士兵突然打破了关闸口的宁静。

原来,他接到了上级的任务,在站岗的时候选择了越界,不仅人往中方哨点站了站,还将处在双方之间的“木马”往前挪了挪。

见到黑人葡萄牙士兵这样,负责站岗的中国哨兵赵学登有些不满,可他并没有直言提出,而是依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好言相劝让葡萄牙士兵退后,并将他们的“木马”往后移。

赵学登以为出言提醒,葡萄牙士兵就受限于国际关系,不会再往前,并且将木马撤回。

可是,他错了。

葡萄牙士兵是奉命行事,因而,面对中方哨兵的劝诫,葡萄牙士兵非但没有听从,反而找了随行的几个同伴,在他们的帮助下,一起越过国界,将木马推得更远。

见到这种情况,赵学登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冲动行事,他再一次提醒对方,将木马从中国境内挪走。

赵学登因为不想惹事,很认真地在劝解,然而,葡萄牙士兵没有听从警告,还当他们不存在。

见讲道理行不通,赵学登决定,再给其最后一次机会,他严厉呵斥:“将木马拿走,不然你们将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赵学登的呵斥于葡萄牙士兵来看是挑战他们的尊严,为了面子,他们不再管木马所处何地,直接拿出手中的枪刺向面前众人。

葡萄牙士兵的行为太过突然,有的人来不及躲闪,不幸负伤。伤亡的出现像一种证据,在控诉葡萄牙士兵出格的行为。

可是,对于自身出格的举动,葡萄牙士兵没有反省,他们跑到了营房,拿出了分配的机关枪。

葡萄牙士兵想要以这样的方式告诉中方哨兵,他们的木马必须待在中方境内,但是,我国士兵也不是吃素的,见到葡萄牙士兵的行为已经危害了国家领土安全,中方哨兵决定还击,用武力压制。不过,为了两国关系,赵学登等人没有撕破脸面,而是拿出了手榴弹,制止葡萄牙士兵前进的举动。

赵学登以为这样葡萄牙士兵就会顾及一些,然而,我方的压制于葡萄牙士兵来看并没有威慑力,他们不以为意,拿出手中枪支,开枪进行反抗。

葡萄牙士兵的行为严重威胁了中方战士的安全,我方哨兵被迫与其发生枪战。

两方交战,关闸附近的人民群众的生命也遭受到威胁,中葡双方的关系进入紧张状态,“关闸事件”由此展开。

二、意见分歧

事件发生后,因牵连重大,被第一时间上报。

由于此次事情实在牵连甚广,中共澳门工作组组长柯正平不敢掉以轻心,掌握了一系列细节后,他当即约见了叶剑英。

见到叶剑英后,柯正平将已知细节全部告知于他。

叶剑英听后也清楚此事至关重要,于是又打了报告,将事情报告给了北京,请求上级指示。

与此同时,叶剑英也没有闲着,他明确的澳葡政府发出通知:“大国从严,小国从宽,葡国是小国,可以宽大处理。”

叶剑英的态度很明确,只要葡方能承认自己的错误,中方就能与他们和解。

叶剑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当时我国国情特殊,虽然我国不怕战争,但是,若真的打起来,很可能会再次对国家经济造成影响。

此外,叶剑英也不希望造成过多的资源浪费,因而才会在其他人提出打压决策时,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此次事件是地方事件,不用大动干戈,暂时忍一忍。”

三、决策背后

当然,叶剑英会有这样的想法,不仅是因为他希望和平解决,更是因为他早已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对于葡方的挑衅,叶剑英知道他们是有预谋的,必定还有行动,而事情正如叶剑英所料,葡萄牙士兵还有行动。

26日,葡方士兵再次挑衅关闸把守的中方哨兵,并对居民造成了实际性的伤害,据统计,共有军、民30人受伤。

当得知葡方不掉棺材不落泪,打伤我军民30人后,毛主席彻底大怒,指示:消灭一切来犯外敌。

一开始,叶剑英并不赞成对葡方大动干戈;毛主席指示,叶剑英取舍后,他也没有继续站在毛主席的对面,开始对葡方进行反击。

8月2日,中方政府关闭了关闸通道,断了澳门民众生活物资来源。

民以食为天,没了粮食,葡方政府也没了嚣张的姿态,为了平复即将激起的民怨,葡方政府答应赔偿和道歉。

8月25日,在葡萄牙士兵进行赔偿后,我方也信守承诺,解除了对澳门的封锁。

至此,关闸事件以中方获胜画上了完美结局。

回看“关闸事件”全过程,葡萄牙士兵打伤我军民30人固然可耻可恨,领导者的决策却让人们感到心安,此外,关闸事件的成功解决也象征着我国实力已经强大,旁人不再能随意欺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