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中医式的生活

 江流千古水映月 2023-06-19 发布于江苏
作者:董洪涛
这是选择中医馆在公众号发布的
第2157原创内容

我们都认为中医是治病的,我却认为,中医不仅能治病,中医内涵天地之道,其中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可以说,中医既是医学,也是哲学,还是文化,中医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学习并实践中医三十多年的中医人,我对于中医的理解是,中医最接地气,中医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要想健康,要想长寿,就不妨时时用中医理念来生活。中医式生活所带来的,不但是健康,更是愉悦和恬淡。

进一步说,中医是人生的智慧。如果能学习并践行中医,我们不但可以收获到身心的健康,更可以轻松地活到天寿。总之,中医是圣人的学问,人人都有必要学习中医。

中医最重视养生,因为中医“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就是通过养生,让人正气充足,从而不生病。我的观点是,中医是一种由身到心、由里而外的全面的养生。

中医如何养生呢?《内经》告诉我们,中医从形与神两个方面来帮助我们维持健康。

图片

从形的方面来说,《内经》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即调节饮食、起居、不过度劳累,也不久坐不动,这些都是养形的。

从神的方面来说,《内经》也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神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等,这些都是养神的。

而《内经》所讲的这些养形或养神的理念都要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中医只有不离生活,紧接地气,才能活出更健康,更长寿。

生活之中处处不离中医。中医可以存于高大上的医院,也可以处于乡间阡陌、寻常百姓家。只要是生活,就有中医。

比如,厨房里就有一堆中药,包括生姜、大葱、红糖、大米、白扁豆、醋、酒等等。

我推荐大家都可以每天早晨喝些生姜红糖水,能养阳升阳,让一天充满阳气;晚上睡前可喝酸梅汤,用乌梅、生山楂、陈皮各15克,水煎十五分钟,温服,有利于敛阳潜阳,助人安眠。这些都是食材,也都是中药。

再如,我们住的房子尽量要朝南,为什么?因为就北半球而言,南方是阳气最旺的方向。特别是北方,向南的房间更得阳气,可以让人身心温暖。反之,若长期居然朝北的房间,就容易罹患各种寒盛之病,源于长期不得阳气,阳气不足。

进一步说,推荐大家经常户外运动,要晒晒太阳。为什么?从中医来分析,太阳提供给我们生命活力。太阳是阳,阳主动,能生发阳气,让精神振奋。尤其是冬天,更要多晒太阳。天气寒冷,寒主收引,容易造成阳气生发不足。现代研究亦发现,充足的光照将通过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光刺激,有助于我们机体产生一些特定的神经递质,从而避免抑郁。

图片

每天我们上班、下班,这里面有没有中医呢?当然有。

其一,早晨要跟着太阳起床。所以,太阳出来的,意味着天地之间的阳气升发起来了,那么人的阳气也要升发起来,当然要赶紧起床,不能再睡懒觉。

有人会说,晚上睡得晚,想补补觉。从中医来分析,睡得晚已经逆反了天地规律,若再晚起床则又逆反了天地规律。我的建议是,即使睡得晚,也要尽量在天亮时起床。吃点早餐,活动一下,让人的阳气跟上天地的节奏。若仍困,可再睡个回笼觉。

再如,晚上为什么不能熬夜?中医认为,睡觉是阳气大归根。一天有太阳的升起落下,人的阳气与天地阳气同步,人的阳气亦有升起落下的规律。我们若能跟着太阳来睡觉,就会得天地的庇护,自然就能更健康。反之,若长期熬夜,或晚上各种折腾,就容易失去天地的庇护而患病。

《内经》告诉我们:“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其意思是说,人是天地生出来的,那么人的生命与健康就与天地变化相关。

以四时为例,四时天地各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春则阳气升发,夏则阳气浮旺,秋则阳气收敛,冬则阳气闭藏。人生于天地之间,人的生活亦当顺应这样的规律。

简单来说,春天要让阳气升发起来,比如,民间有踏春的习俗。在春三月趁天气晴好,不妨多多出去散步,通过散步来升发人体的阳气;夏天要让阳气浮旺起来,比如在夏天即使天热,也要少吹空调,少喝冷饮,少吃冰淇淋,目的是避免伤阳;秋天要让阳气收敛下来,秋后不妨吃些酸味的食物,酸能敛阳;冬天要让阳气闭藏起来,冬天就不要各种熬夜、冬泳、跑马拉松等等,这些都是伤阳的节奏。

图片

进一步说,春天要养肝;夏天要养心;秋天要养肺;冬天要养肾,这也是合乎天地四时规律的养生理念。

中医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我们要维持健康,要远离疾病,那就要“管住嘴,迈开腿”,即调节饮食,吃得清淡些,少吃肥甘厚腻以及一些重口味的食物,以免碍滞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还要运动起来。因为运动可以宣畅阳气,而阳气代表着生命活力,阳气宣畅,意味着生命有活力,人就会更健康。

还有,要笑开怀,放宽心。笑是正能量,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能让心神和畅,笑能养心。遇事少忧虑,多放宽心,这样亦有助于安心。因为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我的建议是,任何时候都要开心。因为开心则心安,而怨恨恼怒烦以及恐惧、悲观、绝望等都是负面情绪,都无益于健康,且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建议把微笑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不管何时,脸上永远有笑。

在我看来,中医不但紧接地气,中医还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应用中医。

我们都追求健康,而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简单来说,就是尽自己的努力过简单的、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并且持之以恒。因为这样才能让正气健旺。而生命以正气为本,正旺则邪自退,正旺则病自除。不管是已经患病,还是尚未患病,都要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这决定着健康,而健康决定着此生的一切。

我们如果能过一种“中医式”的生活,好处多多。一则,中医是国粹,是圣人传承下来的学问,学习中医,其实就是学习圣人的教诲;二则,每个人都想健康,都想长寿,而中医里就有让我们健康和长寿的理念和方法;三则,中医能让我们更愉悦,更幸福,简单来说,中医能提升我们的身心修养,中医能让我们的人生更有质量。

更何况,学习和传承中医,这也是华夏子孙应该做的。我的建议是,既然每个人都不离生活,那么都有必要接近中医,认识中医,学习中医,最终享受中医所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我是一个中医人,我是如何过中医式的生活呢?

其一,就饮食而言,我吃素。因为唐代大医孙思邈说:“杀生求生,去生更远”。我想帮助更多的人,我也想过更健康的生活,所以我选择了素食。而素食的好处太多,我曾写作过多篇关于素食的文章,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其二,就生活而言,我过极简生活。我没有应酬、不喜欢旅游、不需要各种喧嚣,我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平时跑步。我自己体会,生活越是简单,人生愉悦感就越强,也就越健康,越不容易生病。

其三,就心理而言,我的心理多能处于恬淡之中。《内经》讲恬淡,讲精神内守。我认为这不但是维持健康的办法,是养生的方法,也是修心的方法。我喜欢清静,我觉内心越来越愉悦。

其四,就工作而言,我不但把中医看作是自己的专业,还看作是自己的生命,更看作是自己的信仰。所以,我为中医可以颠沛流离,不离不弃。我每天都在学习中医、实践中医、思考中医、写作中医。以写作为例,每天写作至少5000字,数年来坚持如此,这是我的价值所以,我愿意通过传播中医的正信正念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我看来,中医理论虽然高妙精微,但实践却很接地气,人人都能做到。在我看来,正因为中医是生活中的医学,所以中医才伟大,才了不起,才值得推广。因为只有这样的医学才是广大老百姓真正需要的。

芒种时节,乾阳最旺。芒种养生,当养人的阳气,使之旺盛,以合乎天地之道。此文分析芒种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