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汉·刘向《说苑·谈从》 注:傲:轻视。 简释 先对事情担心的人,事后可以得到快乐;先对事情轻视的人,将遭到忧患。 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汉·王充《论衡·别道篇》 简释 不观察以前的历史和眼前的现实,那么研究事物就会不准确。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汉·王充《论衡·命禄篇》 简释 如果不停地挖凿,那么沟就可以挖得很深;如果斧头不停地砍,那么打的柴就多。 百闻不如一见。 --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简释 赵充国年过七旬,勇任平羌之职。皇帝问羌军情怎样,应调多少人马才合适,赵充国回答了这句话。意思是他要亲自去了解情况,然后得出结论。 这句话现已用做成语。 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汉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注:款:空,不真实。 形:现。 简释 这是传中引的司马迁论儒、墨、法、名、道五家要旨中的话。意思是说:不听假话,就不会出现邪恶的事,贤和不贤自然就会分辨清楚,白和黑也就会明显地显现出来。 前车覆,后车戒。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简释 贾谊用这句话讲秦灭亡的教训。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倒了,后面的车子就应当戒备。 俗语“前车之鉴”即此意。 念人之过必亡人之功。 --汉·高诱《吕氏春秋·注》 注:亡:否定,抹杀。 简释 管仲临终时,对齐桓公指出鲍叔牙有“一闻之过,终身不忘”的缺点。高诱为这话作了这句注,意思是:念念不忘别人的过失,就会抹杀别人的功绩。 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吴越春秋》 简释 一次,吴王想攻打楚国。有人劝阻他,对他说:我在园子里打鸟,看到一只蝉在树上饮露水,它不知道后面有只螳螂正要捕它;螳螂要捕蝉,却不知道后面有只黄雀正要啄食它;黄雀要吃螳螂,却不知有人正在下面用弹丸来打它。蝉、螳螂、黄雀都只看到眼前的好处,而不顾后患。吴王听了这话,就放弃了攻打楚国的错误打算。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出自这里。 虽有玉璞……不琢不错,不离砾石。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注:玉璞;未经雕琢过的玉石。 错:磨。 砾(li力)石:普通的小石头。 简释 虽然有精美的玉石原料,如果不把它加工成玉器那么它还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安宁勿懈堕,有事不迫遽。 -汉·仲长统<昌言·损益》 注:迫逋(jǜ巨):慌忙,急躁。 简释 平安时不懈怠,有了事情便不会慌乱。俗语“居安思危,临事不慌”即此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