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玉米怎么做钓鱼窝料?软硬不重要,味道和个体大小才是关键

 悠渔乐好 2023-06-19 发布于河北

玉米是素饵之王,一般来说我们用玉米做饵料,不论是做钓饵还是做诱饵,垂钓的均是大个的鱼类,比如大鲤鱼、大草鱼,还有青鱼和鲢鳙鱼。玉米又由于其个体和硬度关系,使小杂鱼咬不动、吞不进、拖不走,很多钓友利用玉米来规避小杂鱼闹窝,过滤掉小杂鱼,专等大鱼来吞饵上钩。

玉米用作窝料也一样,如果一个窝子里只有小杂鱼,用玉米做的窝子几乎没有什么消耗。

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我们目标鱼的进食方式和消化系统有关,在我们常钓的大个体目标鱼种里,几乎都是没有牙齿的鱼,当然了,鲳鱼和罗非鱼个别的也能长成大个体,算是例外,所以我们平时说的鱼咬饵并不准确,说鱼吞饵倒显得精准一些。

既然是吞饵,饵个体的大小成了鱼是否容易入口的关键,针对玉米来说,大个体的鱼因为嘴大,一口吞进多颗玉米粒都不成问题,尤其是在夏季,鱼的活性大,用玉米做窝料,水域里大鱼多的话窝料消耗很快原因在此。

鱼张大嘴相对于张小嘴来说要费力,气温越低鱼越懒惰,开口越小,钓友们把玉米做成玉米糁或者碎玉米来打窝,考虑的就是这一点。在气温高时不用考虑入口问题,如果想让鱼更方便入口,用作窝料的玉米有一半不是整粒玉米就完全可以了,也就是进行粗加工。

我们再说用作饵料的玉米硬度,我们平时所说的干玉米泛指老玉米,是脱水后的玉米粒,便于保存,硬度自然可以,但依据我们垂钓的大个体目标鱼的吞食方式和消化特点,其中以青鱼为代表,干玉米的这点硬度不在话下,不会因为干玉米太硬而影响觅食欲望。

有钓友说软饵鱼容易进食,这也是针对气温低时的小个体鱼来说的,另外软饵一般容易扩散,利于气味的传播,入水后只要钩子上有残留的饵核,就能钓中鱼。但针对干玉米来说,没有融化一说,所以在气味传播上存在短板,不论做钓饵还是做诱饵。

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有的钓友把干玉米煮熟做窝料,我认为不是为了把玉米变软,而是为了让玉米的香甜味道更加浓郁,煮熟后添加各式添加剂,同样是为了这个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用干玉米做钓鱼窝料,软硬度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倒是味道和大小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我平时用干玉米做窝料的做法是:倒入锅中用小火炒熟,通过不断翻炒,使玉米粒受热均匀,以外表皮不变黑为标准。

炒熟后静置放凉,取一半倒入粉碎机(破壁机),短时间粗略打碎,成为俗称的粗玉米碴子,然后和原来剩余出的混合一并装瓶备用。

到钓场打窝时,来回摇晃瓶子,使碎玉米碴子和整个的玉米充分混合均匀,抛入窝点即可。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便于保存,在瓶子里只要注意密封、不返潮,到明年还可以用,而且效果丝毫不见;二是香味浓郁,远超煮熟的玉米;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粗细搭配,起到了诱鱼和留鱼的效果,同时破碎的玉米味道更容易散发,故诱鱼效果更好。

我是悠渔乐好,后续会继续分享有关钓鱼的所见、所闻、所感,期待钓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