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赞美青竹,写下一首五律《次韵子由绿筠堂》,想象丰富,更彰显出宁折不屈的情操

 qiangk4kzk8us4 2023-06-19 发布于云南

连日高温,白昼时更显闷热,老人们纷纷躲在树荫里、屋檐下,一边悠然地聊天,一边谈论着将会有一场大雨。果不其然,第二天清晨时分,大雨便倾盆而下,暴晒多日的地面,不断地蒸发出腾腾热气;沾满尘灰的枝叶,也被洗刷得焕然一新。

夹杂着风声、雨声,在一片苍翠的小竹林中,却传来了阵阵悦耳的鸟鸣声,它们不顾美丽的羽毛被雨水打湿,却好像在欢庆这场雨水带来的清凉。

而竹枝虽然被风吹得左右摇晃,却依然显得挺拔、刚劲,丝毫也不愿意弯腰、低头。北宋一位才子就喜欢竹子百折不挠的品质,有一次还特地写诗赞美。下面分享苏轼赞美青竹,写下一首五律,想象丰富,更彰显出宁折不屈的情操。

次韵子由绿筠堂

北宋 · 苏轼

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

风梢千纛乱,月影万夫长。

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

只应陶靖节,会取北窗凉。

苏轼和弟弟苏辙是北宋时期的双子星,他们从小在一起读书,然后又一同进京赶考,并同时蟾宫折桂。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不断地遭受贬谪,弟弟子由也未能幸免地受到牵连。可是他却从未埋怨哥哥子瞻,反而在东坡先生离世之后,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两家几十口人的生活重担,可谓兄弟情深、骨肉相连。

苏轼在贬谪期间,经常与苏辙诗书往来,他们在书信中不仅相互安慰和鼓励对方,而且还经常谈论各自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这首诗就是兄弟俩之间的酬答之作,抒写了先生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

古代很多才子喜欢结交朋友,其中就有一些家境殷实、志趣高雅之士,不仅在郊外修建了别墅豪宅,而且还有设计精美、装饰典雅的园林。苏辙有一次应邀参加朋友梁处士的宴会,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那里的绿筠亭。他非常喜欢园中的那片生机盎然的小竹林,回来后就赋诗抒怀,并寄给子瞻。

子瞻在开篇表达了对这位梁处士的赞赏,“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先生说这位绿筠亭的主人喜欢竹子,因为它们可以吸引客人来访。他还广求名流题诗,然后又将其装裱成轴,张挂在墙壁间。言外之意是,子瞻赞扬这位骚客爱好诗词、襟怀高雅。,在此为“多”的意思。

接下来的两句是作者的想象,也充满了深意,“风梢千纛乱,月影万夫长。”清风徐徐,竹梢的枝叶就像仪仗队里的千面旌旗,正在迎风招展;月光静静地洒向林中,万竿竹影更显出青竹修长的姿态。作者爱怜不已,也借此表达出自己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赏。

(dào),指军旗;夫,这里指青竹。一个“”字,描写了枝叶随风起舞的模样,也彰显出青竹宁折不弯,始终保持着自己挺拔的姿态;一个“”字,也体现出苏轼平时善于观察,更是胸有成竹,虽然他并非身临其境,却依然可以想象出月光下修长的竹影。

颈联描述了主人与宾朋们在园林中欢聚的场面,“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主人与才子们在酒宴上觥筹交错,高谈阔论;酒宴结束,梁处士又邀请大家到他的后花园中游玩。

各位才子兴致勃勃,有人开始在棋枰上捉对儿厮杀,清脆的落子声,惊动了在山谷中栖息的鸟儿。有人酒兴正酣、意犹未尽,一边端着酒杯,一边还口出豪言、指点江山,正在采蜜的山蜂却被浓烈的酒香招引而来。

最后两句表达了东坡先生的高雅情操,“只应陶靖节,会取北窗凉。”陶靖节即晋代名士陶渊明,靖节是其私谥,也就是他死后人们对他的尊称。会取,可以体会的意思。

陶渊明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初夏季节,树木交荫、鸟儿唤鸣,我的心中欢然有喜,于是在北窗下静卧,享受一片清凉晚风,并且自谓羲皇上人。

东坡先生仿佛正陶醉于朦胧的月色下,周围清风习习、竹稍轻摇,令人倍感舒爽。他要效仿五柳先生,高卧北窗、淡忘世事,静静地体会一种恬静和放空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