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在今天,高兆的《观石录》将如何下笔?

 栎阳钓晚 2023-06-19 发布于贵州

石艺共生,天人并重

放在今天

高兆的《观石录》将如何下笔?

拍品:福建东南

康熙七年(1668)戊申,从江左归来的福州鼓山镇后屿村人高兆写了一本薄薄的《观石录》。这是一本如今看起来略显简单的品评笔记,所录的只是他在几个朋友那里见过的一些藏石,记述它们的色泽、纹理、尺寸、坑口、手感等等,再按前人论书画的方式偶尔作些神品、逸品、妙品之类的评价。虽然内容有限,但这毕竟是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寿山石品鉴研究的书籍,而且,它也是寿山石和文人关系的最初见证,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文献中对高兆的生卒年大多语焉不详,只知道他字云客,号固斋,又号栖贤学人,是明代崇祯年间的邑庠生。高兆善书能诗,与彭善长、陈日浴、卞鳌、曾灿烜、林伟、许友等称“闽中七子”,曾组织“平远七子诗社”,与当时的大诗人、大学者、金石家朱彝尊也有着不错的关系,除了《观石录》外,还著有《端溪砚石考》《续高士传》《固斋集》等。

(清)高兆  书法册页二十八开(选)

册页  水墨绫本

题识:康熙二十有八年己巳春三月寿日,姻眷年同学弟高兆顿首拜撰。

钤印:高兆之印、固斋

27×14cm 约 0.3 平尺(单开)

在高兆的时代,文人篆刻之风刚刚起势,寿山石与篆刻的互动关系远远没有后来那么密切,然而从书中我们知道,寿山石的材质之美却早已深得文人欣赏,“于是名流学士,怀瑾握瑜,穷日达旦,讲论辩识,锦囊玉案,横陈斋馆,接文彩则增荣,共欣赏则无倦”,《观石录》中大部分文字所描述的正是这种使人心荡、澄澈心腑的琳琅满目之感。与此同时,雕刻艺术似乎也已先行一步,《观石录》中有特别提到杨玉璇所雕刻的狐钮,并且还说作为刻砚高手的潘子和、谢弈也善雕石,且二人对于其技艺颇为自矜,要得到他们的雕刻作品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看起来跟当今寿山石雕名家的状况并没什么区别。考虑到中国文人早有欣赏玉石的传统,且中国的雕刻艺术亦成熟甚久,寿山石的材质之美和雕刻之美被最早关注到便显得十分合乎情理。在书中,高兆也常常将寿山石与玉相类比,说什么“美玉莫竞,贵则荆山之璞,蓝田之种”“润胜汉玉”“晶莹玉色”“白玉肤里”等等,表面上看这是视觉特征的比喻描述,本质上却是文化上的归纳和定位。

清桂馥刻青田石平头白文斋馆印

印文:瓦研斋

边款:仿汉人刻玉法,非元朱文也,戊申长至前二日,寿君篆。未谷为长卿作。

4.7×2.2×2.2cm

出版:

1.《中国篆刻丛刊》第二○卷——张燕昌、桂馥、孙均、他 P47,小林斗盦编,日本二玄社出版,1983 年。

2.《王北岳藏历代闲章展览图录》P31,王北岳编辑,麋研笔墨有限公司出版,2003 年。 


吴廷康刻将军洞芙蓉石兽钮方章一对

印文:1. 德生 2. 张汇之印

边款:1. 吴廷康篆于有嘉树轩之南窗下。2. 道光八年岁在着雍困敦天寿节。

4.7×2.8×2.8cm(两件相同)

然而,随着文人篆刻艺术在清代的蓬勃发展,寿山石被带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时空,即从一种单纯的赏石上升到一门严肃艺术的载体、甚至是影响这门艺术前行路线的重要媒介,它既是艺术本身,又是其他艺术的有机部分,最终成为一个能容纳多门艺术形式的综合性文化符号。这其中的复杂程度,恐怕是令高兆始料未及的。

叶潞渊刻寿山石狮钮闲章

印文:美意延年

边款:潞渊仿汉铜印,甲申十月。 

4.3×2×2cm

邓散木刻寿山石荷塘鸳鸯薄意闲章

印文:墨禅

边款:丁亥,散木。

5.6×1.4×1.4cm

出版:

1.《粪翁治印》,邓散木辑自刻印原钤本,1932 年。

2.《邓散木印谱》,北川博邦编,日本书学院出版,1981 年。

3.《邓散木印谱》,张应云编,香港山河社出版,1985 年。 

文人篆刻虽滥觞于明末,然而若论流派之繁衍、风格之成熟,则要到清中期才渐成大观,这固然要仰仗于金石学的发展,而寿山石等易于奏刀的叶蜡石的发现、开采和运用,也同样是重要的历史条件之一。文人篆刻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的艺术,其基本的“篆法、刀法、章法”三要素,实际上是对创作者和欣赏者在书法、绘画、文字学乃至考据学等方面的素养提出全面的要求,所谓方寸之中有乾坤说的便是这层意思。只要稍稍翻翻明清的篆刻史便很容易知道,文彭、“西泠八家”、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明清诸多篆刻大家,一个个都是诗书画印俱佳的全能型选手;在这些一流文人的积极参与带动下,寿山石与文人书画产生联系、受其影响,几乎是自然且必然的事情。篆刻、书画等元素的加入令寿山石身上的艺术基因不断丰富,底气渐足,日积月累之下,甚至寿山石雕刻亦深受影响,题材无论如何改变,圆雕总要形神兼备,薄意力求意境高远,最终也有了风格与流派之分,渐成独立艺术。高兆时代肉眼可见的满目琳琅,自此更多了篆刻的古意、雕刻画意,气质早已不同往日矣。

邓尔雅刻高山石闲章

印文:东逾沧海东,射破高丽城

边款:宋石徂来句,戊寅七月,尔疋。

6×2.4×2.4cm 


乔大壮刻寿山石闲章

印文:倦鹤

边款:大壮刻。

5.6×1.8×1.8cm

出版:

1.《乔大壮印蜕》P204,曾绍杰编,1976 年。

2.《乔大壮印集》P71,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 年。

3.《乔大壮印蜕》P74,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年。

在这历史的风口中,寿山石的文化地位一路水涨船高,名品如田黄本就物以稀为贵,其被清代皇帝宠爱、受贵人追捧好像就是它天生该有的命运,“石帝”的称号足以说明一切。然若细究起来,寿山石在篆刻和雕刻艺术中的广泛应用和完美配合,则还是这一切的牢固根基。

陈师曾刻芙蓉石兽钮闲章

印文:美意延年

边款:明仁兄属刻,庚申年师曾。

4.7×2.9×2.3cm 

徐星周刻将军洞芙蓉石梅花钮闲章

印文:立仁行道

边款:庚申十二月,星周。

原款:鹿山西麓旧岭,高海瓢先生属仿石鼓文歗霞。

6.9×2.6×2.6cm 

比之赏石家对石头色泽、纹理、质地的独到眼光,篆刻家对于石材的选择,除了地域的情结或者个人的偏好外,其实一般不会有特别的要求,总以适合奏刀为要。事实上清代很多篆刻名家都来自江浙一带,所以青田石自然成为当时常见的篆刻用石;而近世以来,随着寿山石开采量的扩大,佳石频出,寿山石在篆刻中的应用大有后来居上之意。很多名家的传世作品可以印证这一点,从江南的吴昌硕、徐新周、邓散木、叶潞渊等,到北京的陈师曾、金城等,再到岭南的冯康侯、邓尔雅、张之英等,在他们所用印材中寿山石占了很大比重,极致者如吴昌硕自用的十二方田黄印,更是其压箱底的代表之作。篆刻家们的风格各异,吴昌硕、徐新周、陈师曾等人多以朴茂一路出之,而岭南诸家则受黄牧甫影响,印风多稳健文雅,由此亦可见寿山石在刀法的表现方面有着极大的施展空间。虽然在篆刻家的手中,寿山石无论普通还是名贵,都会因为有了印面文字以及长期使用的痕迹而自带了一种持久且深刻的魅力,然而对于精品寿山石印材的追求,也同样是文人心中割舍不去的历史情结。

吴昌硕为吴载和刻寿山石方章

印文:沧瑕阁

顶款:苦铁道人。

2.2×1.7×1.7cm

备注:吴东迈旧藏,刘汉麟递藏。

出版:

1.《苦铁印选》卷二,宣和印社原钤本四卷,方节庵辑,1950 年。

2.《苦铁印选》第五册,日本书学院,1977 年。

3.《苦铁印选》P162,文史哲出版社,1980 年。

4.《中国篆刻丛刊第三十三卷—吴昌硕(二)》P121,日本二玄社,1981 年。

5.《吴昌硕作品集—书法篆刻》P5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年。

6.《吴昌硕印谱》P128,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 年。

7.《吴昌硕印影》P377,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年。

8.《吴昌硕篆刻作品集》P315,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年。

9.《吴昌硕全集 - 篆刻卷》P400,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年。

真微印网核实著录:

1.《寒云山馆印存》原钤本,成书年未详。

2.《吴昌硕印存手卷》钤拓本,方去疾辑,时年未详;后约于 2003 年制彩色影印本。

3.《苦铁印选稿本》原钤本,陈康健,原谱诸乐三、吴东迈、陈运彰及方去疾诸家所书。

锺刚中为张之英刻田黄石凤钮章

印文:张之英左腕书

边款:之英先生正篆,桴堂赠石并刻,壬申二月。

5.3×2.4×1.6cm,44g 

大体而言,文人用石往往以简洁清雅为主,或为平头平尾,或为自然随形,若有雕工,也是以古朴雅致为尚;而收藏家或者达官贵人则多田黄、芙蓉等名品,其中之精者,不仅印面为名家所作,石质、钮工也都甚为精美考究,所以有时候观察印材也能帮助推测印面主人的身份。如吴昌硕为吴载和所作“沧瑕阁”寿山石章以封泥和砖文趣味入印,线条浑厚劲健,苍茫中可见雄肆,这方六面平的普通小石头因为这三个字才有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而如金城为清末军机大臣世续所刻芙蓉石貔貅钮对章、冯康侯为香港至乐楼主人劳天庇所作凤钮对章以及钟刚中为民国海军少将张之英所作田黄石凤钮章等,则是典型的名人用印,印面、印材、钮工都有值得把玩之处,不同的人能从中得到不同的乐趣。有品种多样的美石,有技法成熟的良工,再加上篆刻家和收藏家的情有独钟,寿山石遍行天下直至成为四大国石之首,不是没有原因的。

金城为世续刻芙蓉石貔貅钮对章

印文:1. 世续长寿 2. 博轩

边款:1. 甲寅元月二十日为博轩太保儗古,巩伯金城。2. 北楼仿汉碑额篆。

5.5×3×3cm(两件相同)

出版:

1.《近代印人传》P16,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年。

2.《二十世纪篆刻名家作品选》P99,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3.《近代印坛点将录》P482,山东画报出版社。

说明:出自于荣宝斋首届拍卖会 Lot26,1995 年。 

冯康侯刻寿山石凤钮方章 一对

印文:1. 在山堂审定记  2. 劳天庇

边款:1. 墨翁属作,癸卯春月,康侯六十二。2. 辛亥三月,老康时年七十一。

8.4×2.1×2.1cm(两件相同)

出版:

1.《冯康侯印集》P122,冯康侯自编自拓原钤印本,1975 年。

2.《在山堂诗续》,南海劳天庇撰,台山赵威校,榕城吴子建书,辛西年 1981 年。

寿山石产自福建,高兆的书中所提到的多数人和石头都在本地,然而在高兆起了个头之后,这个巨大地利对福建地区金石艺术的独特影响似乎还没被完整讨论过。明末以来,福建不乏著名印人与书家,从宋珏、吴晋、林皋、伊秉绶、陈宝琛到陈子奋、潘主兰等人,他们在金石书画的造诣和格局上,也秉承着明清以来的文人传统,全面又专精;而在雕刻这条线上,自清初杨玉璇、周尚均至清末林清卿、林元珠直至近当代郭懋介、陈达、林文举等,寿山石雕刻名家之众多、风格之多样、影响之广泛,其实也可视为福建金石艺术的地域特色。或许只有将福建的篆刻和雕刻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感受到寿山石在其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吴晋刻寿山石闲章

印文:弗如多

边款:晋篆。

4.6×2.5×1.5cm

锦盒题字:吴晋字平子,莆田人,初作印多用莆田派,后从周栎园得观名人印谱,遂一洗其习,又善墨兰。磻卢藏。

出版:《古今名人印谱》,方节盦原钤本,宣和印社刊行,1945 年。 

伊秉绶自用黄寿山石兽钮方章

印文:秉绶之印

3.8×2.3×2.3cm

参阅:

1.《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313,中国文物出版社,1987 年。

2.《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P165,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年。 

吴晋为清初莆田雕刻家,亦能印,曾从周亮工游,印风承宋珏而归于元人,久居都下,名重一时;伊秉绶作为有清一代的书法巨擘,亦深黯篆刻之道,“秉绶之印”是他少见的传世自用印,其石为一方质地上乘的兽钮黄寿山,雕工圆润古雅,印面大气稳健,与其人其书颇相契合。陈宝琛为晚清名臣、宣统帝师,书法欧、柳,险绝处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陈氏喜藏古印,辑有《澂秋馆印存》,周希丁曾为他刻有一方“闽县陈宝琛珍秘”羊钮芙蓉石印,是陈氏雅好收藏的见证。陈子奋、潘主兰则是福建近现代两位最具传统金石家气质的艺术家,诗书画印及学问皆有深入涉猎,陈氏书法根基于金文,潘氏则深研甲骨,二人各擅其长,以金文、甲骨入印皆有所成,对于福建近当代艺坛影响颇为深远。

周康元为陈宝琛刻芙蓉石自用印

印文:闽县陈宝琛珍祕

边款:伯潜太傅收藏之记,甲子冬杪周康元镌。

4.3×2.6×1.5cm 


陈子奋为何敦仁刻自用闲章

印文:山水方滋

边款:敦仁吾兄方家正之,弟陈子奋刻于开元寺。

4.4×2.6×2.6cm

出版:《陈子奋先生治印》P35,石开编,福建美术出版社,1986 年。 

另一方面,寿山石雕刻以作为石材的装饰美化手段起家,可以看做寿山石材质之美的艺术性强化;后来独立门户,虽然并未改变其先天的基本特征,而文人趣味对它的改造成果也同样显著。

林清卿作鹿目石江畔行旅图

印文云: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9.6×8.5×5.3cm

说明:此拍品为郭克礼旧藏

林清卿作田黄石江畔折柳图印章

4.6×3.6×3.6cm,125g 

林清卿是近代薄意宗师,其所作薄意山水深得元明文人画疏淡的趣味,布景疏密有致,刀法圆润洗练,意境常常带着一丝宁静隽永,无论是上等田黄还是鹿目,在其手上都能被注入一股十足的文人格调。郭懋介的薄意则更接近清人绘画的质感,造景繁复错落,刻画细腻,层次感极强;而当代林文举、陈达所作薄意花卉则或精致或清雅,都有着些许写实主义的精神,陈达以沙地阳文之法将书法带入薄意,更是薄意雕刻的一大创举。

郭懋介作田黄石归渔图薄意摆件

款识:石卿

印文:任头生白发,放眼望青山

6.3×6.6×3.3cm, 194g 

林文举作荔枝洞石岁朝清供图薄意方章

款识:雅物清供,文举。

12.1×2.6×2.6cm 

陈达作田黄石清平乐薄意章

款识:三杯泛寿酒,一枝颂延年。物喜楼陈达刻。

8.1×3.6×2.6cm,,167g 

陈达作荔枝洞石花卉薄意摆件

款识:人云此木兰,年年纪岁华,缶翁句,陈达刻

11.5×7.1×2cm

圆雕方面,林元珠质古的印钮曾深为陈宝琛所喜,那还是圆雕的古典主义遗风;到了当代,郭祥雄雕九螭环绕田黄,将石帝的高贵之气无遮无掩、淋漓肆意地展露出来,林东以旗降石刻须发尽白的寿翁,构思之巧、处理之妙简直让人不得不起“天造地设,妙手偶得”的感叹。传统寿山石雕刻的含蓄,在当代人的手里化为了开放的时代气息,为石头而雕刻,还是为艺术而择石,在此时已经不是个问题。

林元珠作高山石马上封侯钮对章

印文:1. 破尘长寿 2. 六字葊

边款:1. 为六字菴宗匠,寄山作,时昭和十三年十月也。2. 昭和十三年十月寄山刻赠。

9.1×2.8×2.8cm/9.2×2.8×2.8cm 

郭祥雄作田黄石九螭摆件

款识:祥雄。

H:7.1cm,258g 

出版:《八闽瑰宝》第一集 P78,福建省美术出版社,1992年。

林东作旗降石寿翁摆件

款识:林东

16×9×8cm

出版:

1.《中国寿山石艺术 - 林东雕刻艺术专辑》P5,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9 年。

2. 《林东寿山石雕艺术》P17,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 年。

3.《与石俱进 - 林东论当代传统石雕艺术》P51,福建美术出版社, 2017 年。 

今天,经过数百年的历史风尘,寿山石的材质之美依然鲜活生动,寿山石和书画篆刻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寿山石与雕刻的关系,则来到了一个石艺共生、天人并重的时代——如果高兆能看到寿山石的这个时代,在欣赏无倦之余,真不知道那本《观石录》他又将如何下笔。

福建东南2020秋拍

拍卖时间
10月11日

拍卖地点
福州西湖大酒店二楼华宴厅
(福州市鼓楼区湖滨路158号)

预展时间
10月8-10日
(9:30-18:00)

预展地点
福建东南拍卖公司展厅
(福州市杨桥东路19号寿山石文化城2楼)


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展厅

(福州市杨桥东路雅道巷)

浏览更多拍品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