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孩子的教育,这两位宝妈的做法真的给我们上了一课!

 木槿夕先生 2023-06-19 发布于广东

文/木槿夕先生

吃一口蛋糕冲上热搜,宝妈在家长群发飙,要求孩子吐出来:谁的错?

(热搜第一)

这件事很简单,有一个家长在家长群里感谢某位家长为孩子准备的蛋糕,可是一位宝妈找出来反驳,她认为这种行为不好,因而发生了争执。

如果仅仅只是聊天回复,相信此事并不会成为热搜,宝妈的话语让人意识到,对他人示好也会引起反感的。

宝妈的话语分成两部分,首先对于前一位家长的话语进行反驳,“别人感谢就感谢,我今天批评孩子了,在任何场合,别人好意给你东西都要三思,懂得拒绝。”

(聊天截图)

每个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不同的,宝妈提到的这一点,强调了不应该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个人认为并没有错误。

另外,在这位宝妈的教育之下,孩子是从来不吃带有“反式脂肪”的物质的,过生日也是偶尔吃的动物奶油。

可是,宝妈的话语还没有停下来,她将矛头放在了学校的制度上,学校是不能带蛋糕入教室的,可是却允许某位家长给全班带。

接下来,宝妈的语气越发地愤怒,将孩子的同学分的蛋糕说成了“投毒”,情绪更是直接失控,一瞬间从讲述事情到发泄心情,让其他家长很是尴尬。

其中,宝妈阴阳怪气地提到,“孩子提不了优,因为他妈不会舔,精准舔”,彻底将话题带歪了。

从学校的制度来看,将蛋糕带到教室之中,分发给孩子吃是一个问题,毕竟反式脂肪并不是好东西,孩子应当少吃。

(相关的解释)

可是宝妈的话语还没有说完,将某位家长开孩子生日聚会的做法,说成了舔其他人,在沟通上已经让人不舒服了。

据了解,由于是六一儿童节,某位家长举办了生日聚会,买来了蛋糕,期间分给小孩吃,等到宝妈的孩子回家后,得知这个情况大发雷霆,直接在家长群里要说法。

除此之外,宝妈还发了孩子日常的饮食,表明一想到宜家孩子吃了奶油蛋糕,心里头直接上火了。

宝妈的回复)

从宝妈的话语之中,对于孩子的照顾很细致,为了让孩子更健康一点,她叫托管幼儿园都不让孩子上,距离远了宁可送饭。

得知孩子吃了奶油蛋糕后,气得手发抖,还让孩子生喝橄榄油、椰子油、亚麻籽油催吐,上网查询相关的注意事项。

(结果)

根据宝妈的讲述,她在生气之后,抠嗓子眼,导致孩子都哭了,哭诉着说,“妈妈,真的以后不敢了,以后谁给我都不吃了。”

不可否认,宝妈对孩子的爱溢出屏幕,她希望孩子能够在健康的饮食环境之下生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没有更好的交流方式?

在此事曝光之后,来自重庆的网友说了这位一句话,“感觉小孩子好可怜。”

(相关的评论)

之所以这件事会受到广泛的关注,究其原因还是大家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观念输入。

从食物健康的角度来说,宝妈对学校和某哥家长是存在意见的,这说明她对孩子的饮食健康很关注,才会第一时间知道孩子吃了蛋糕。

很多家长在这方面,是望尘莫及的。

但是宝妈仍然遭受质疑,其核心问题在于,她无法控制自身情绪,得知孩子违背了健康饮食之后,对孩子施加的从重处罚。

(背着沉重的包袱成长)

这位宝妈像极了中国式家长,巴不得给孩子最好的生活,超出能力范围的环境,到头来很有可能会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包袱。

无独有偶,我在热搜之下发现了一件类似的话题,可以给大家延伸思考。

(妈妈含泪掌掴孩子)

6月5日,在上海地铁中,一位宝妈照顾孩子,由于孩子太贪玩,宝妈气愤之余扇了孩子一巴掌,孩子被打得一直在哭。

网友将这一幕拍了下来,发布到网络上引起很多人的讨论,截止到发稿前,该话题已经达到1.7亿阅读,讨论次数达3423次,不少网友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个网友说到了,我认为是针对孩子教育最难的一点,“大人都不能控制好自己情绪,要求孩子自律?”

(网友的评论)

事实上,热搜往往是很多人观念的集中体现,大家都认为孩子受了委屈,家长不应该如此,可是在情绪失控时,大部分人还是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两位宝妈认为自家的孩子应该懂事,不会做越规矩的事情,可是孩子还小,他们确实不懂照顾长辈的想法,强行要求他们做好本分,这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做到。

宝妈因孩子吃一口蛋糕而愤怒,按照我的想法,孩子对于未尝过的东西,会有好奇心,在他的潜意识之中,同龄人能够吃的食物,他一口都不能吃,这对于他的心理健康是有危险的。

而地铁上的宝妈含泪掌掴孩子,说到底是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在失望之后做出的惩戒性动作,这是训示,不是教育。

(欢乐教育)

教育孩子没那么简单,需要家长不断学会“成长”,根据孩子的各个阶段进行引导,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感受到童趣,不会因为某些事情而闷闷不乐。

家长有了孩子只是第一步,未来给有更多的可能性留给孩子和家长相处,在此给一个小小的提醒:

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 每个孩子一定有不完美的一面,更多地去看孩子好的地方,发现亮点才是推动一个孩子成长、 进步的方向。

当家长不断地让孩 子身上的亮点变得越来越多时,阴暗的地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少。

和孩子做知心朋友,永远好过于将“为你好”这句话挂在嘴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