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张居正》第四卷《火凤凰》读书笔记 第四卷的书名《火凤凰》,我以为还是词牌名,百度一下,还是我“以为”错了,这不是词牌名,更多的解释是影视剧名。几年前看过大作家魏巍写过的一部小说《火凤凰》。 第三卷说到张居正搞财政改-革,准备清查地亩时,父亲病逝,围绕着他是回家守制还是夺情在朝执政,朝中争论不已,以致于小皇上不得不把五个反对夺情的谏言者午门外廷杖差点打死。 在张居正的一再请求之下,李太后同意待皇上大婚的仪式举行之后,准假三个月让他回湖广江陵老家葬父。首辅南归,享受的待遇规格如此之高,简直与帝王无异。但这一切都是来自万历皇帝的旨意。 真定知府钱普为了巴结张居正,给他特意准备一顶三十二抬的轿子,里面可以办公,可以休息,还特意备了两个侍女,这让张居正心情大好。 申时行与申辅时,这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从名字上说,应该是两个人,因为书中并没有说申时行字辅时或申辅时字时行,但是从书中内容上看,都是入阁的人,而入阁的人只有一个姓申的,第三卷第一回有增补“吏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申时行为阁臣”的字样,第五回有“新增了马自强与申辅时二位阁臣”的交待,这么看,应该是同一人。所以我说古人的名与字,纯粹是难为现代人。嘿嘿。 张居正回家葬父,并不途经新郑,但是他还是拐了一个弯,为的是看看曾经多年的同事、心心相印的政友、你死我活的政敌高拱,六年未见,世事推移星回斗转,当年的恩怨已淡为云烟。 金学曾从荆州巡税御史任湖广道三品学政,级别提了,权力小了,有人戏称他这次迁升是“从热锅跳进了冷灶。”当张居正问他知道不知道为什么时,他论起了当前教育上的沉疴,原来这正是张居正的本意,他要让金学曾先在湖北捅一捅学校这个马蜂窝。 金学曾捅的马蜂窝就是曾和张居正一起会试未能及第后来以讲学为主的狂人何心隐,他怂恿抚政陈瑞秘密抓捕何心隐,然后急报张居正。再然后何心隐就被一个死囚犯给掐死了。 张居正回京后就对辽东大捷一案着手复查,当初他南归看望高拱时,高拱曾说此大捷有假。但是,吏部尚书王国光却认为这是高拱的反间计,因为辽东大捷受奖的都是张居正的人,如果要把此案翻过来,要处理多少人,而这些从大多数在张居正任首辅初期为他的改-革都是付出了心血的。张居正认为,与其让他人或对手把此事翻出来到时候被动,不如自己主动查出来。 朱翊钧让人买了一面有春-宫-图的铜镜,他要与皇后如此实验一番,皇后不同意,在小太监的怂恿下,与宫女要成其好事,李太后赶到,大怒,要废皇上,另立潞王。 仅清丈新增田亩带来的收益,每年都可为国库增加九百多万两银子的进项。张居正认为推行赋税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在经历了裁汰冗官,整饬吏治,整顿驿递,子粒田征税等一系列改-革之后,再加上清丈田亩和“一条鞭”法的实施,万历新政已大见成效,而张居正的声望亦因此达到了巅峰。 张居正夺情与否,应天府尹宋仪望没有发声,尽管在清查地亩时,他为张居正当了马前卒,仍被致仕回家。山东巡抚杨本庵开了全国清查地亩的先河,只因没有没有同意张居正的取消私学的政见,也被免职。而一些溜须拍马看菜下饭的官油子,也能得到重用。 张居正病了,李太后要封-锁-消-息,不让外人知道,但是小皇上却把张居正的病情发在了邸报上,一时间全国上下人尽皆知。被病痛折磨近半年之久的张居正,终于带着无尽的忧患和未竞的事业,怆然离开了人世。 张居正生前受封上柱国、太师,死后赐谥“文忠”,大明开国以来,惟独他一人。 张居正死了,张四维当了首辅,但他却要改弦更张,推-翻张居正的执政方略。皇上也听他的,并且对张四维为他制作可以补阳气的麋霜糕赞不绝口,对国库的银子可以自己随便用而心安理得,对用女孩儿初长的牝毛制成的胎毛笔急不可待,有这样的皇帝,明朝不败才怪。 恭妃娘娘王迎儿胎气发动顺利产下一子,这便是后来加封皇太子的朱常洛。 冯保终于败给了张鲸,被贬往南京看陵,接下来就是凡是张居正生前信任的人,都一律革职罢斥;凡是张居正生前处分过的人,都尽数召回官复原职。跟着张居正开创“万历新政”的能臣干吏变得惶惶不可终日。继撤查冯保之后,皇上采取的又一个暴风骤雨式的行动就是彻底清算张居正。 《张居正》第三卷《火凤凰》又新出场人物87个。全书112万字。张居正的被清算,应该说是明朝皇帝拿自己的江山当儿戏了,至少从书里可以看出这个意思来。看看皇帝为了不让他人为死后的张居正说情,“纵然天底下的黄河、长江、淮河一齐溃口,朕也坚决要将这潘季驯革职为民。”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潘季驯为死去快一年的张居正说话了。《火凤凰》是玉莲听说张居正被清算,在张居正周年那天来后张居正坟前唱的一首曲子。 第1个人物:钱普【北直隶真定府知府】 第2个人物:吴显焕【保定知府】 第3个人物:孙广路【真定府钱粮师爷】 第4个人物:吴桂芳【漕河总督】 第5个人物:潘季驯【新任漕河总督】 第6个人物:张学颜【辽东巡抚】 第7个人物:魏清【乾清宫值事太监】 第8个人物:王伟【千户所镇抚】 第9个人物:马自强【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第10个人物:申时行【吏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 第11个人物:曹应聘【随张居正南行锦衣卫指挥使】 第12个人物:许嘉林【随张居正南行工部员外郎】 第13个人物:张应祥【随张居正南行钦天监监正】 第14个人物:韩里奇【井陉县令】 第15个人物:玉琴【钱普为张居正特意准备的轿子里的侍女】 第16个人物:玉意【钱普为张居正特意准备的轿子里的侍女】 第17个人物:康立乾【真定县知县】 第18个人物:郭坦【南京户部尚书】 第19个人物:诸墨伦【礼部度牒司主事,下面又有褚墨伦,不知哪个对。论姓氏,褚的可能性大。】 第20个人物:李贽【姚江知府】 第21个人物:张居易【张居正弟弟】 第22个人物:陈瑞【湖广道巡抚】 第23个人物:王龙阳【湖广道巡按御史】 第24个人物:赵应元【襄阳府巡按御史】 第25个人物:龙宗武【安徽太平府知府】 第26个人物:徐显谟【郧阳府知府】 第27个人物:吴熙【荆州知府】 第28个人物:无可禅师【宝通禅寺主持,就是曾经出场的初幼嘉】 第29个人物:翟汝敬【锦衣卫指挥使】 第30个人物:李黑子【锁头,看牢的小头目】 第31个人物:光懋【兵科给事中】 第32个人物:李如松【李成梁的儿子】 第33个人物:肖梅东【南海教谕】 第34个人物:冯邦宁【冯保侄子、镇抚司副使】 第35个人物:吕元佑【吕调阳二儿子】 第36个人物:巧莲【在尚衣局供差,后在慈宁宫当了李太后的贴身女侍,改名迎儿,后又因被宠幸而封恭妃】 第37个人物:月珍【在尚仪局供差】 第38个人物:张鲸【司礼监秉笔太监】 第39个人物:宋仪望【应天府尹】 第40个人物:方逢时【兵部尚书】 第41个人物:阿古丽【戚继光为张居正找的波斯美-女,和布丽雅是双胞胎】 第42个人物:布丽雅【戚继光为张居正找的波斯美-女】 第43个人物:冯琦【翰林院编撰】 第44个人物:孙光祐【应天巡按】 第45个人物:赵福【内廷供用库的管事牌子】 第46个人物:潘晟【南京礼部尚书】 第47个人物:潘一鹤【潘晟管家】 第48个人物:张大受【冯保府管家】 第49个人物:贺维帧【五城兵马司堂官】 第50个人物:余有丁【吏部左侍郎】 第51个人物:雷士祯【监察御史】 第52个人物:王继光【礼科给事中】 第53个人物:马三卫【御膳房的管事牌子】 第54个人物:张顺【张四维管家】 第55个人物:李植【监察御史】 第56个人物:黄际【张四维的书办】 第57个人物:梁梦龙【户部尚书】 第58个人物:胡有儿【大内糕点房的管事牌子】 第59个人物:孙理【值殿太监】 第60个人物:杨二牛【玉蟾楼伙计,实际是东厂细作】 第61个人物:妙尼【夫人庙主持】 第62个人物:秋菱【妓,王篆这其赎身】 第63个人物:顾允【兵科给事中】 第64个人物:杨寅秋【监察御史】 第65个人物:刘全【南京守备太监】 第66个人物:李仕尧【河南道监察御吏】 第67个人物:邱橓【南-京-大理寺少卿】 第68个人物:柳如春【内廷供用库的总理太监】 第69个人物:杜光廷【秉笔太监张宏手下掌班】 第70个人物:吕兴贵【棋盘街滇药铺老板】 第71个人物:郑守成【张鲸后下掌班】 第72个人物:刘玉【张鲸管家】 第73个人物:施大宇【冯保护卫班头】 第74个人物:许云龙【京营都督】 第75个人物:兰芷【王篆送给冯保的歌女】 第76个人物:海瑞【张居正曾坚决不用他,朱翊钧下旨重新启用他】 第77个人物:孙继光【御史】 第78个人物:余懋学【被张居正放逐解职的大臣,张居正死后,冯保被革职后,又被皇上启用的。】 第79个人物:朱鸿模【同上】 第80个人物:孟一脉【同上】 第81个人物:王用汲【同上】 第82个人物:曾省吾【张居正时期工部尚书,张居正死后致仕。被张鲸陷害】 第83个人物:严清【张居正时期刑部尚书,惟独一个不肯依附于张居正的,后任吏部尚书】 第84个人物:潞王【皇上的弟弟】 第85个人物:李幼滋【被张鲸陷害的已从工部尚书任上正常退休的张居正好友】 第86个人物:赵太夫人【张居正的八旬老母】 第87个人物:南慧尼姑【扬州净水庵】 【张居正和李太后的那点事儿】一见张居正,她的内心升起一股异样的感情。打从搬离乾清宫半年多来,她就再也没见过张居正了。此番相见,除了“君臣”之义,还有某种难以言喻的男女私情在作怪。听到张居正说话,李太后保养得极好的自皙脸庞没来由地泛起浅浅的红潮。 看到母后对张居正的病情表现得过于关切,朱翊钧心里感到别扭。 “大人,卑职并不是瞎猜疑。其实,宫廷内外,早有一些议论不胫而走,说李太后与张居正-之间的关系暧-昧,已超越了君臣界限……” 眼下李太后听出儿子的弦外之音,忽然双颊飞红。为了掩饰,她低下头去装作喝茶。 《张居正》三卷全部看完了,总体上还是可以看得下去的,特别是作者叙述故事时,用了很多俏皮话,让人在看这么长的小说时,不至于因文字的枯燥而产生疲劳感。下面这二十句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并且还是从第三卷开始记的,如果全部记下来,恐怕也要几十页才行的。 1、“吴和这小子是个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的人,留着他只会坏事。” 2、游七-笑了笑,回道,“哪能天天去,女人嘛,只能当药吃,不能当饭吃。” 3、何况朱衡是个嚼倒泰山不谢土的硬气汉子,当时就气得晕死。 4、惟独这个吴和,是个狗过门槛嘴向前的角色。 5、赵金凤怀里像揣了只兔子慌张得不行,后来出的次数多了,也就鼓里头的麻雀嚇大了胆,只当是家常便饭了。如今早已是站着阴门吸风躺下牝户吸土的怀春年龄,哪经得一个“男人”如此抓挠,身上早酥软了下去。 6、李太后说:“小本生意人,哪个不是钱窟眼翻筋斗,咱不必跟他们一般见识。” 7、这些商人都是挖窟窿生蛆的主儿,为了逃-税,什么样的事情干不出来? 8、李顺心里怄不过,也就说了句粗话:“咱这是割卵子供菩萨,他嫌不好看,咱还痛死了。” 9、信寄出后,赵谦几乎每天都鸭颈伸得鹅颈长等待北京的好消息传来。 10、此情之下,张居正常常有石头缝里射箭——拉不开弓的感觉。 11、冯保本以为让张瀚上书是十拿九稳的事儿,却没想到病骡子也有尥蹄子的时候,顿时感到事态严重。 12、害得各地前来荆州的官员都像是撞昏了头的麻雀,虽揸着翅儿却不知道往哪里飞。 13、孙海驴胯扯到马胯的一番高论,逗得朱翊钧-捧腹大笑。 14、冯保见冯邦宁这时候还二三得五地对不上数儿,气得起身上前踢了他一脚。 15、张居正苦笑着,忧伤回道,“从当首辅到现在,我像一只永不卸磨的驴,再好的身子骨儿,也顶不住啊!” 16、“眼下大臣中,谁有这个能力?”李太后嘴一瘪,不屑地说,“麻雀儿生鹅蛋,能成吗?” 17、李太后盈盈一笑,讥道:“看你这副样子,和你那死去的父皇一模一样,烂在锅里的肉不肯吃,偏满世界捞野食儿。” 18、但更多的官员却认为钱谱这是马屁精的虚套,有讥他纸糊灯笼当菩萨的,有笑他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总之是三人嘴阔一尺,说什么的都有。 19、冯保提起葫芦根也动,不给张四维一点面子。张四维虽然一腔闷火煮得熟牛头,但还惮着冯保的威势。 20、李植属于那种一按浑身都有消息儿的人,一肚子鬼点子多似天上繁星。 【二0二三年六月十九日看完于河南老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