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计划数与实际一样吗啊,高考计划录取数和实际录取数相差大吗

 心本心123 2023-06-19 发布于广东

先来看一组对比。上海大学01组2021年计划招生人数与实际招生人数。

2021高考实录分析-4 计划数与实录数

2021高考实录分析-4 计划数与实录数

可以明显看出,上海大学01组实际录取人数比计划人数多8人,以下各专业实际录取人数也都比计划人数多。

既然招生计划是在考试前确定的,而本次招生都是电脑根据志愿和高考成绩自动完成的,为什么实际招生人数会超过招生人数呢?本文就和大家一起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为了统筹规划,各学院招生计划的制定不能由一个学院来决定(包括招生总数和省计划)。国家教育部对于高校的招生计划制定是有要求的(市属高校所在的地方教委也会有相应的要求),在这些要求的指导下,各高校制定招生计划,然后报国家教委和当地教委进行审核,在对合同进行审核后,才能发布招生计划。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本市高校招生人数有所下降,越来越多外省高校招收本市学生的原因。例如,2000年初,上海大学在上海招生中占绝对多数,但现在不到1/3。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需要教育均衡化,但从个人角度来说,考上好大学越来越难了。

但在招生计划确定后,保留1%比例的用于自由调节将给各大学。例如,某大学总招生计划为4000人,可以预留40个名额,不分配到具体省份。实际招生时,增加某省的招生名额,总共增加不超过40人。这是每个高校的最后'自留地’。 1%看似很小,但是在某个省份或者几个省份实施的时候,是相当多的地方。现在各高校的本科招生人数少则2-3000人,多则数万,如果集中在一个省内,数量会很多。而这个1%指标既可以增加实录也可以减少实录

其次,让我们看看它实际上是如何工作的。事实上,从高考结束到正式录取通知书之间,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间隔。事实上,以现在电脑的处理速度,所有的录取结果都可以在几秒内生成。为什么要等这么久?其实备案录取的过程比想象的要复杂,重点就是这个1%的变化

an style='letter-spacing: 1px;'>在我们完成志愿填报以后,教育考试院会进行模拟投档,其结果会发送到各个高校的招生办,高校招生办在收到各个省市的模拟投档结果以后,会作出评价,并根据评价,在1%的数字内,选择增加或者减少招生数。如果今年投档进来的学生,高校感到满意,就会增加名额;不满意,甚至缺招,就会减少名额。

由于这个1%是全国的,所以需要收到全国的模拟投档情况才能决定。并且第一次模拟以后,各校都在增减,二次模拟的结果又会有变化。特别是普通批,这是招生的主要批次,招生人数多,专业多,会进行多次模拟投档,直到各个高校基本确认。即便如此,最终结果还是会有1-2分的变化。

最后,再来看看增减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种的问题。先看下图,本市各个高校的情况。

2021高考实录分析-4 计划数与实录数

从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增减情况,其中,华师大、上大、华理、华政、上师、上理、海事增加比较明显。二本类院校增加较少,同济及杉达建桥还减少了。海医、上音、上戏、海关等因为招生的特殊性,变化不大。兴伟是没办法,实在招不到。

从中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

部属院校,复旦、交大、华师大、华理的确对今年上海的招生情况比较满意,纷纷加大招生数,也说明了上海孩子在高分段,还是很出色的。

同济,不仅仅在沪招生比例很低,最后还减招,实在是过分,这几年对上海的招生政策实在没有诚意。

市属院校,上大、华政、上师、上理、海事,投放扩招比较多,一来对生源比较满意,二来也相应的照顾'自己人’,值得赞扬。

电力、二工大、电机,因为其在外省的招生分数都是一本线上,而且部分已经超过一本线几十分了,上海的二本高校,在外省基本都是一本线上招生,所以更愿意多招收外省的学生

民办院校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外省的招生情况好于本市,所以也是更愿意多招收外省的学生。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计划数与实录数差异的分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The End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高考学习笔记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