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关时八旗军队有多少人?何以横扫中原?

 hercules028 2023-06-19 发布于四川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在大顺军的威逼下,“冲冠一怒为红颜”,向清朝请兵援助。清摄政王多尔衮“统领满洲、蒙古兵三之二及汉军恭顺等三王、续顺公兵,声炮起行”,以吴三桂为前导,兼程入关。在山海关“一片石”之战中击败大顺军,进占北京。同年十月,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昊天上帝列祖列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

入关前,满清军队以满蒙汉八旗为主力,人数并不多。当时是举倾国之兵入关,除少数人员留守关外,“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大迁徙。现在没有当时清军入关的具体数据,据估算,大约十三万人。其中,满洲八旗约六万人,蒙古八旗约两万人,汉军八旗约三万人。另外,三顺王、一顺公部约一万人,外藩蒙古助战一万人。就是这十三万入关清军,再加上吴三桂部约五万人,共计十八万人。定鼎北京后,先后击溃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次地征服了明朝残余势力组建的南明朝廷,短短二十年内,占领原明朝的全境。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视野看,明末清军入关不是历史必然,有很大的随机性和投机性。多尔衮最初入关时,也只是抱着趁火打劫的念头,想抢一把就走,至多是占领黄河以北土地,大概没想过要一统华夏,即所谓“何言一统?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耳。”只是多种有利条件的迭加,以及清朝统治措施的灵活有效,使得区区十三万的八旗军队,居然横扫中原,统一了人口过一亿的大明,爆出了历史的大冷门。这些有利条件和有效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五:

1.入关机会天载难逢

①命不该亡的崇祯吊死了。李自成能够攻占北京,非常偶然。在此之前,瓦剌部也先、蒙古俺达汗、后金皇太极都曾围攻过北京,他们的战斗力都比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强,但最后都铩羽而去。按常理推测,李自成进不了北京,李自成本人也没有想到能攻下北京。史料《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曾通过一个叫杜勋的太监向崇祯皇帝提了两个要求。第一,要求崇祯封他为王,并把自己的家乡陕西一带封为属地;第二,要求崇祯赐他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只要崇祯答应他这两个条件,他便撤兵并且帮助明朝抵御外敌。之所以提这两个要求,就是因为他没想到能进北京。崇祯皇帝拒绝与李自成议和,其原因也是对北京城的防守充满自信。否则,他要么会答应与李自成议和(那怕是权宜之计),要么会逃到明朝的陪都南京。明朝因为实行两京制,在留都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备用中央机构。从理论上来说,崇祯皇帝如果逃到南京,完全可能东山再起,即使他本人不逃,也要安排人把太子送到南方。

但是天亡明朝,负责防守北京城几个关键地方的守官都同时不战而降。请看,3月15日,李自成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日,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16日,大顺军过昌平,抵沙河。17日,到达西直门并开始攻打北京城。19日凌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李自成军队入城。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贼破京城,兵不满二万,而孩子居其半,京师自守不固,非贼之能攻也”,真是天命啊!!!此时崇桢只能“自去冠冕,以发覆面”在一颗歪脖子老槐树下,自缢殉国,年仅33岁(写到这,要流泪了)。客观的讲,不论是能力、还是人望、品行,崇桢皇帝都是当时朱明皇族中的佼佼者。崇桢吊死后,明朝残余势力组建的南明朝廷,没有产生像南宋高宗赵构这样能掌控局面的继承人,陷入内讧,即使不被清军剿灭,也会被大顺军剿灭。

②运气奇好的李自成犯浑了。能顺利地攻占北京,李自成的大顺军运气真是好极了。但进城后,大顺军没有采取措施安抚民众、团结能够团结的积极力量,而是做了三件人心尽丧的事。

一是抢钱抢粮。大顺军将军刘宗敏专门制作5000副夹棍,用来逼迫明朝官员们交钱。官员不给钱,基本上都被打的半死,这样共打死打残了1300多各部官员,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魏藻德被夹棍夹断了十指,五天五夜后,脑裂而死。抢完官员的钱,又将手伸向了富户百姓,“青矜白户,稍立门墙,无幸脱者”,这样共劫掠勒索到白银七千万两,超过后来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四千万两左右)。

二是抢女人。当时有地位的农民军将领都通过抢宫女、抢官员家属娶到了老婆,都是忙得不亦乐乎。最后连吴三桂的妾室,陈圆圆都被李自成的部将霸占,成为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原因之一。

三是慢待崇祯遗体。崇祯帝不是一个昏君,他节俭、勤政、不近女色,做了十七年皇帝没过一天好日子,只是生不逢时,成了亡国之君,在老百姓心中,对崇祯是充分同情的。李自成找到崇祯遗体后,先叫人将其摆在门板上,于东华门外任人围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曝尸。曝尸完后,将崇祯与其皇后两人的遗体一起塞进田贵妃的老墓中(注意,没有修新墓)。安葬崇祯的费用,居然让明朝那些旧臣自筹,大概只有300两银子。李自成进京后的所作所为,使得原本对大顺政权或多或少存有期待的明朝遗民与士族群体对其不再抱有幻想,从而人心尽失。清朝的八旗兵借此找到了入关的最佳理由,打着替明朝报君父之仇的旗号,以一种解放者的姿态进入北京。

③不期而至的鼠疫。李自成在大顺军围攻北京之时,正是北京鼠疫大爆发的时候,整个北京城除了皇宫,普通百姓很难幸免于难。明朝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京城军队毫无战斗力可言,这可能也是杜之秩、唐通、张缙彦等人不战而降的重要原因。占领北京后,大顺农民军也纷纷感染了鼠疫,大都成了“病猫”。另据专家研究发现,鼠疫经跳蚤传播,跳蚤讨厌马的味道,所以骑兵不被鼠疫传染!满人八旗主要由骑兵组成,染上鼠疫的人数不多,因而,在战斗力上更胜了一筹。

④四分五裂的中原。崇祯吊死煤山后,中原大地上出现有三个势均力敌的政权:李自成的大顺国、张献忠的大西国、南明朝廷。三个政权互相敌对,不能一致对抗清军。清军入关后,基本上是各个击破。

2.八旗军战斗力超强

满州人构成八旗军的主体,打遍当时的东亚无敌手。

①体力强。满州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生,自小就会骑马射猎,膂力强劲,都是优良的弓箭射手。沈阳故宫博物馆藏皇太极使用的硬弓,弓背长达两米,羽箭长度一米。能开这种这种硬弓利箭的,当时的满州人中比比皆是。而内陆的汉族军队,体力就差了很多,即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②动员力强。每年秋冬交替,满州各部落都要组织大规模的集体狩猎活动,养成了高超的野战动员力。入关后,历代清帝定期举行的木兰秋狩,就是部落时期集体狩猎活动的升级版。努尔哈赤首创八旗制度后,将分散满州各部以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形成完备的军制,平时为民,战时成军,组织严密,集合调动迅速,动员力超强。“行军时,若地广,则八固山并列,队伍整齐,中有节次。地狭,则八固山合一路而行,节次不乱。军士禁喧哗,行伍禁纷乱。当兵刃相接之际,披重铠执利刀者,令为前锋,披短甲善射者,自后冲击。”每次与明军野战对峙,八旗兵万矢齐发、万马齐冲,明军往往一战即溃。

③装备精良。在前期,八旗军最出名的武器就是清弓和布面甲。清弓,弓体巨大、弓梢长并内嵌角片、有明显弦垫。一般都是大拉锯重箭近射,不追求射程,但其破甲能力出色,而且射速相当快,相比明军的三眼铳、火绳枪等早期火器,清弓威力大,准确度高,在战场上反而占有优势。布面甲,使用布帛作为甲衣的表面,外面钉有甲泡,要害部位内缀有铁甲片,棉布做衬,既能保暖,又对早期火器有一定防护作用,是清军的利器。

后来的明清战争中,八旗军队又组建自己的火器部队(乌真超哈)。崇祯四年(1631年),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明军使用的西洋红衣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崇祯六年(1633年),明将孔有德、耿仲明等率部投降后金,为八旗军队带来西洋大炮和经过葡萄牙人训练的炮手,八旗军炮兵实力迅速赶超明军。在入关前的松锦大战中,八旗军炮兵一次出动40多门重型红衣大炮,将明军的坚固城墙炸塌近百米的缺口。入关之后,先以炮兵轰击,步骑接踵而进成为八旗军队的传统战法。如后来攻打潼关之时,清军以大炮轰城,李自成的大顺军败走,清军轻而易举取得天险潼关;攻打扬州时,“越二日,大清兵薄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遂破。”

3.南明朝廷昏庸无能

①内争不止。在立谁为帝的问题上,第一人选应为福王朱由崧,但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则以立贤为名想拥立潞王朱常淓 ,大学士史可法主张既要立贤也要立亲,推荐朱常瀛。最终福王朱由崧在江北四镇官兵和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支持下,成功上位。紧接着,就发生发生了三大疑案(“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阉党、东林党、楚党、浙党等一系列的派系斗争,这样一开始,南明王朝内部就陷入严重的党争。

②逼良为娼。李自成进京时,很多明朝官员不得已投降农民军。在南明政权建立以后,很多明朝官员又南下投靠。可是南明政权对于那些曾经投降过农民军的官员,不仅不予任用,还要追究“附逆”大罪。南明朝廷这种逼良为娼的做法,使很多明朝官员根本无处可去,只能转投清朝,成为清军的“带路党”。

③军人跋扈。南明军队主力集中在淮安、扬州、庐州、泗州等四个重要军区,分别由黄得功、刘良佐、高杰以及刘泽清统领,史称江北四镇。江北四镇恃兵自重,不受朝廷控制,南明朝廷派出大学士史可法到到扬州督师,也无法调动四镇之兵。四镇将领只会要粮要驻地要封赏,不听朝廷号令,不北伐,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为其快速灭亡埋下伏笔。其实五百年前的南宋朝廷也一度面临这种局面,但南宋皇帝高宗赵构要比南明弘光帝高明一百倍,他从一开始就注意分化瓦解和掌控各路大将,最终把军权收回朝廷,维持了东南半壁江山一百七十年的统治。南明在弘光帝之后的监国鲁王、隆武、永历诸帝都没有摆脱军人独大的局面,最终都被清军俘获处死。

4.清朝统治手法高明

简单讲就是赏的赏到位,给的给到位,软的软到位,硬的硬到位。

①该赏的赏到位。清朝特别善于笼络明朝统兵大将,可以说是不吝赏赐。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和孙可望五人在清朝灭明的战争中最为出力,这五人后来都被清朝封王。其中,孙可望降清时,只剩下几十骑,却马上被封为义王,此人在后来清朝征服南明永历政权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由于对叛将不吝赏赐,仅定都北京后一年内,清朝就招降了40多万各路明军和大批明军将领。

②该给的给到位。对于降清官员,一般都官复原职。多尔衮进京即下令:“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满官一体办事。”对于原降农民军的官员,清朝的态度是“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不论原属流贼,或为流贼逼勒投降者,若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人心,就这样被多尔衮争取过去了,在清朝入关初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③该软的软到位。多尔衮进北京后第三天就下达命令,全体军民为崇祯帝服丧三天,以礼葬明崇祯帝、后及妃袁氏、两公主并天启后张氏,万历妃刘氏,皆“丧葬如制”。紧接着,又下令停止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并正式开科取士。《清世祖实录》记载说:“谕下,官民大悦,皆颂我朝仁义声施万代云”。

④对于不服从清朝统治,甚至不愿意剃发易服的中原官民,清军大开杀戒,动辄屠城。最血腥当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据《扬州十日记》记载,清军在攻进扬州后,“从破城之日起,豫王就下令屠城。”屠杀共持续十日,“城中积尸如乱麻”超过80万具,故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指清军攻破嘉定后,分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屠杀了近二万民众,血流成渠,史称“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汉民族心中永远的痛。

5.绿营兵的无耻投靠

绿营军指清军中除汉八旗之外的汉人军队,主要由南明降兵组成,由于使用绿色旗帜(黄红蓝黑四色旗帜被八旗军用了),故称绿营兵。清军入关后,由于南明小朝廷的昏庸无能、统军将领的恃兵自重、农民义军的自相残杀,再加上清朝廷的高价收买,同时也出于对八旗兵力的害怕,许多原明将领纷纷降清,成为清朝征服中原的带路党和急先锋。最出名有:

①左梦庚降清。左梦庚是南明大将宁南侯左良玉之子,左良玉病卒九江,左梦庚被诸将推为帅。清兵至,率所部二十余万降清,入京隶汉军正黄旗。最可恨的是,左梦庚降清后还得善终,被封一等子,爵位居然传了十代人。

②左良玉旧部四、五万人,在左梦庚投降后,也于九江以东降清。

③江北四镇分批降清。高杰的三万多人在扬州之战前陆续降清,刘泽清的两万多人在淮安附近降清,黄得功的两万多人在芜湖之战叛变降清,刘良佐的两万人在多铎南下时降清。

④边兵降清。明朝原驻防宣府、大同的约五万人在山海关之战后降清。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各镇剩余的五、六万人驻防沿边,在多铎、阿济格两路会师西安后陆续降清。就这样,清军入关后的两年之间收降了前明大约四十五万野战兵力,使得清朝的总兵力从入关时的十八万人增加到六十多万人。

这些原明朝的将领降清后有个特点:原来与清军打屡战屡败,改编成清军后打南明军队却越战越勇,到后期,干脆成为征服中原的主力。可以这样讲,绿营军的无耻投靠,是清朝最后得以一统中原的重要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