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徵明《满江红》词笺释-----《从满江红到风波狱》系列之三 天津大学 刘锋

 新用户1223wVks 2023-06-19 发布于天津

文徵明《满江红》词笺释

-----《从满江红到风波狱》系列之三




天津大学    刘锋

作者简介

   刘锋  号听雨轩主、养心堂主,江苏省扬州市人。天津市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天津市楹联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壮∣我∣河∣山


风波狱一词最早源于文征明《满江红·题宋高宗赐岳武穆手诏石刻》。词云: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一   背景

据《听秋声馆词话》,这首词是明代文征明题宋高宗赐岳武穆手诏石刻之作。《词苑丛谈》引《词统》云:“夏侯桥沈润卿掘地,得宋高宗赐岳飞手敕刻石,文征明待诏题《满江红》。”

文徵明(1470~ 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江苏苏州人。

二  宋高宗其人

文徵明之《满江红》词写岳飞之死,其批评直指宋高宗赵构。这和大多数人主要是鞭挞秦桧不同。要鉴赏此词,首先要理清宋高宗其人其事。

据元人脱脱所著《宋史·卷二十四·高宗一(本纪)》记载:宋高宗本名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被封为康王。赵构文武兼备,即所谓:“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

靖康元年(1126年),在金兵进犯京师时,赵构作为人质与张邦昌一起进入金营,其气度从容,令金人不敢相信。《宋史》曰:“(宋)钦宗召帝(康王赵构)谕指,帝慷慨请行。遂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帝(康王赵构)俱()。金帅斡离不留之军中旬日,帝意气闲暇。二月,会京畿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夜袭金人砦不克。金人见责,邦昌恐惧涕泣,帝(康王赵构)不为动。斡离不异之(以为是假康王),更请()肃王(作为人质)。癸卯,肃王至军中,许割三镇地。进邦昌为太宰,留质军中。帝(康王赵构)始得还。”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东京城被金兵攻破,徽钦二帝及百官都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

以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被推拥继位,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1127年)。史称南宋。不过,名是皇帝,实质是无兵、无权、无人,是三无产品。在金军的进逼下,他南徙扬州、建康(南京)、杭州、越州(绍兴)等地,最终在绍兴元年(1131年)正式定都临安(杭州)。

这一段时间,兵荒马乱。大将韩世忠兵溃,刘光世兵溃,王德兵溃。而溃兵亦往往成盗寇。据《宋史·高宗本纪》记载:发生在建炎初期的溃兵与群盗事件有

·建炎元年六月   贼李孝忠攻入襄阳。

·建炎元年七月 陈州军贼杜用、京东贼李昱及黎驿、鱼台溃兵作乱。

·建炎元年七月 关中贼史斌犯兴州,僭号称帝。

·建炎元年八月 胜捷军校陈通作乱于杭州。

·建炎元年九月 建州军校张员杀官作乱;军贼赵万攻入常州。

·建炎元年十一月 真定军贼张遇攻入池州,军贼丁进围寿春府。

·建炎二年四月 军贼孙琦焚随州。

·建炎二年五月 贼靳赛作乱,寇光山县。

·建炎二年六月 建州小卒叶浓等作乱,寇福州。

·建炎二年十一月 滨州贼攻陷棣州。

又据《宋史·高宗本纪》记载,各地守臣叛降:

·建炎二年正月 东平府兵马钤辖孔彦舟叛,渡淮犯黄州。

·建炎二年八月 河北、京东捉杀使李成叛。

·建炎三年二月 韩世忠部小校李在叛,据高邮。

·建炎三年三月 (苗)傅、(刘)正彦叛变,逼迫皇帝赵构退位。

·建炎三年十一月 金人犯庐州,守臣李会以城降,王善降金。

·建炎三年十一月  护卫统制杜彦及后军杨世雄率众叛。

·建炎三年十二月 淮西抚司军将戚方率众叛。

兵荒马乱,生民涂炭,民不聊生。其中,建炎二年(1128年)的扬州之变最令赵构刻骨铭心。《朝野遗记》 记载:“方(汪)伯彦、(黄)潜善【这两个是主和派妥协派】豢安之际,外传北风极劲,而汪、黄傲然谓无事,故上每不知虞。比江都宫中方有所御宰(临幸),而张浚【主战派】告变者遽至,矍然惊惕,遂病董腐(阳痿)。故明受殂后,后宫皆不孕。高庙中年不乐张忠献(张浚)者,非独以和战异议, 亦追归来望思之怒耳。”这一段记载是否确实,需要细考。但是赵构此时只有一个儿子,而从此不能生育是真的。



从瓜州南渡,赵构一路逃到杭州。建炎三年(1129年)在杭州,又发生了“苗刘兵变”。苗傅、刘正彦率军控制行宫,强迫宋高宗赵构退位,传位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以后,张浚率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人兴军平叛,“苗刘兵变”被平定,宋高宗赵构复位。

建炎三年(1129)五月,宋高宗下诏从杭州返回建康(南京市)。偏又出现意外:一个宫女走路时不小心,踢到地上的香(铜)鼎,发出巨响,赵旉却因此惊悸而亡。据《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记载:“太子病未瘳,有鼎置于地,宫人误蹴之有声,太子即惊搐不止,上命斩宫人。少顷,太子薨,年三岁。 从此,宋高宗面临没有嫡亲子孙承继江山的尴尬难题。建储一事则成为言论禁区。

建炎三年(1129)九月,金兵追击到浙江。以后,又追击到明州(浙江宁波)、定海。并派水师乘舟入海追击宋高宗,一直到温州。这就是金人的“搜山检海”活捉宋高宗的战略。

当此危难之时, 主战派宰相吕颐浩进航海之策: “ 金人既渡浙江,必分遣轻骑追袭。今若车驾乘海舟以避敌,既登海舟之后,敌骑必不能袭我。浙江地热,敌亦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彼入我出,彼出我入,此正兵家之奇也”------这个战略或许是游击战的鼻祖。



绍兴元年(1131年) 金兵引兵北还。赵构偏安临安(今浙江杭州)。从靖康之变以来,宋高宗赵构无兵无钱,无依无靠;颠沛流离,日暮途穷。主战主和两派之间既相互倾轧,而又各自纷争。其处境之难,为历史所罕见。

《宋史·高宗本纪》云:“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帝王本纪,《宋史·高宗本纪》最丰富,颇值得研究历史者细读。

在这种大背景下,宋高宗的政治主张是取法宋真宗时的 “(宋辽)澶渊之盟”,以取得与民休息。《皇朝中兴纪事本末》书云 “上曰:'朕要见(宋真宗)景徳中与契丹讲和后故事,今日可遵行者。朕每于静中,留意机务,颇觉有得。’

偏安江南的赵构做了些什么呢?值得称道的有两个:一个是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宋史·食货志》称:“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

第二个是重视海外贸易,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3》卷三十一 记载:宋高宗赵构下诏称“务要招徕番商,课额增羡。

又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又云:“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贯)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

绍兴八年(1138年),在南宋外交特使王伦的成功外交下,金朝撤销伪齐,将三京(东京、西京、南京)之地所在的河南、陕西归还给南宋。

绍兴十年(1140年),金朝主战派上台,撕毁协约,重新攻占陕西、河南之地。淮西之战发生。



三  笺释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拂拭残碑

(无盐女)於是乃拂拭短褐,自诣宣王,愿一见。------西汉刘向 《新序·杂事二》云:“

自是(贾)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於常。------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坛经·行由品》

偃树枝封雪,残碑石冒苔。------唐·苏颋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

埋没残碑草自春,旋风时出地中尘。------王安石 《破冢》诗

瓦老苔荒钟鼓陋,斑剥残碑无几。-------宋·黎廷瑞 《贺新郎·落星寺》

    拂拭残碑出于拂拭短褐。拂拭残碑,而胸中激愤亦由之喷薄而出,是好开头。那么,残碑上写了什么?于是娓娓道来。



·敕飞字、依稀堪读

敕,诫也。——《说文》

既匡既敕。——《诗·小雅·楚茨》

君子以明罚勅法。——《易·噬嗑》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欲识当年孔宁极,依稀堪与若人俦。------宋代释道潜的《行歌亭(其三)》

敕通常指告诫、申敕。常用于上级长官对下级僚属。隋唐以来专指皇帝诏书、敕命、敕书。

宋高宗赐岳飞手敕见图1,文曰:“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己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或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付岳飞”。

壮∣我∣河∣山


图1    宋高宗赐岳飞手敕

2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读赐岳飞手敕,自然可以看出宋高宗是很倚重岳飞的。然而“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后来何酷一句,不仅文征明在问,天下后世之人均会有此一问。

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刘禹锡 《题于家公主旧宅》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晏几道《阮郎归》

那知数岁後,聚首如当初。------晁说之 《赠别蓬莱簿林希孟子醇》

早知今日事,悔不愤当初。------释师范 《释迦出山相赞》

似当初,如当初,愤当初,悔当初,不过闲情琐事。慨当初另有慨当以慷的激情。慨当初一句,引起下文。



·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杜)让能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帝倚重之。------《新唐书·杜让能传》

是时称名将,必推 达(徐达 )、遇春(常遇春 )。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明史·徐达传》

察吏残贼酷虐者,以时退。------《汉书·哀帝纪》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这一句用在唐代杜让能的身上最为典型。

杜让能出身名门,祖上是大唐开国元勋杜如晦,父亲杜审权在唐懿宗时曾任宰相。杜让能在唐僖宗时曾任宰相;唐昭宗时,封晋国公,任太尉;倚重非常。唐景福二年(893年),昭宗不听杜让能的正确意见,不顾力量悬殊,命令杜让能率禁军对节度使李茂贞削藩。失败后,在藩镇的逼迫下,杜让能又被皇帝赐死。

宋高宗倚重过很多文臣武将,也很倚重岳飞。据《金佗续编·卷二十七》云“太上(赵构)知公之可大任也,独召公至寝阁,命之曰:'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

宋高宗倚重岳飞不光在口头上。赵构除了不断越级提拔岳飞以外,同时还将岳飞的军队编入中央军序列(神武军),而且不断扩充岳飞的军队:诏令将韩京、吴山调入岳飞麾下;将傅选、李山调入岳家军;将董先、牛皋、翟琮调入岳家军序列。

“后来何酷”是指风波亭杀岳飞事。宋高宗对岳飞为什么先倚后酷?



·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老子》

功成身退,让国逊位,历世外戚,无与为比。——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

功成若解求身退,岂得将军死杜邮。------唐代汪遵《杜邮馆》

台土未干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胡曾《咏史诗·章华台》

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卢照邻《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宋代李曾伯《丁亥纪蜀百韵》

白珪一玷身难赎,痛哭须陈吊屈辞。------宋代李洪的《哭药寮先生》

“功成身合死”的例子,首先是白起。白起是为秦国立下大功的,然而还是不免一死。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病势沉重)。···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退)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驱遣、驱逐)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后遂称忠臣无辜被杀为"杜邮之戮"。

功成身退是将军的最好归属。细数历史,排第一位的是当属秦国大将王翦。王翦手握重兵,横扫六国时曾掌握整个秦国80%的兵力。为了消除秦王可能的疑忌,每次出征前,王翦都向秦王索要大量的土地和房屋,表示自己就是一个田舍翁,不是什么胸怀大志。

可是,此时岳飞并未大功告成。还谈不上“功成身合死”!然而,岳飞已死,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作者只有无限的感慨。



·最无端,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始乎无端,卒乎无穷。------《管子·幼官》

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白居易《移牡丹栽》

江山英气歇,堪恨亦堪怜。------宋代仇远《怀方严州》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风波一摇荡,天地几翻覆。——司空图《秋思》

涉世风波恶,思归怀抱真。——陆游《思归·白发满青镜》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唐代王昌龄《塞下曲》

“风波狱”是指发生在南宋大理寺风波亭的一场冤狱。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父子于临安(今杭州)大理寺狱。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

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2《岳少保诬证断案》记载:南宋刑部、大理寺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拟定的《省札》中,指岳飞的罪名共五项:一是“坐观胜负,逗留不进”,二是指斥乘舆,三是凌轹同列,四是“致张宪意待谋反”,五是奏报不实。其中,一、二、四是大罪,死罪。



致张宪意待谋反”是风波狱的主题。也是后人演绎最多的话题。指控岳飞谋反,但是岳飞从来没有承认过。这显然是冤狱。

一个完整的证据链需要有四个环节:原告证词、被告证词、证人证词、物证。这一案缺少物证。

原告证词是王俊的《告首状》。《告首状》所记载的是张宪和王俊的对话。《告首状》原文稍长,节略二段,如下:

其一

张太尉道:“更说与你:我相公处有人来,教我救他。”

俊道:“如何救他?”

张太尉道:“我遮(这)人马动,则便是救他也。”

俊道:“动后,甚意思?”

张太尉道:“遮里将人马老小,尽底移去襄阳府不动,只在那里驻扎。朝廷知后,必使岳相公来弹压抚谕。”

俊道:“太尉不得动人马。若太尉动人马,朝廷必疑,岳相公越被罪也。”

张大尉道:“你理会不得。若朝廷使岳相公来时,便是我救他也。若朝廷不肯教岳相公来时,我将人马分布,自据襄阳府。”

其二

俊道:“这军马做甚名目起发?”

张太尉道:“你问得我是,我假做一件朝廷文宇教起发,我须教人不疑。”

俊道:“大尉去襄阳府,后面张相公(张俊)遣人马来追袭,如何?”

张太尉道:“必不敢来赶我。设他人马来到遮里时,我已到襄阳府了也。”

俊道:“且如到襄阳府,张相公必不肯休,继续前来收捕。”

张太尉道:“我有何惧?”

俊道:“若蕃人探得知,必来夹攻太尉。南面有张相公人马,北面有蕃人,太尉如何处置?”

张太尉冷笑〔道〕:“我别有道理:待我遮里兵才动,先使人将文字去与蕃人,万一枝梧不前,教蕃人发人马助我。”



有意思的是,王俊在《告首状》后附有《小贴子》。云:“张太尉(张宪)说岳相公(岳飞)处人来,教救他。(王)俊既不见曾有人来,亦不曾见张太尉使人去相公处。张太尉发此言,故要激怒众人,背叛朝廷。”这是说:王俊《告首状》只是告发张宪并没有指证岳飞参与策划谋反。王俊是前军副统制,是张宪的副手。

有了首告,还需要有供词。当然是酷刑的结果。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刑部大理寺状准尚书省札子:“张俊奏:'张宪供通,为收岳飞文字后谋反,行府已有供到文状。'奉圣旨:'就大理寺置司根勘,闻奏。'”

关键的是有主要将领王贵以及姚政、傅选和庞荣等人的证词。这是旁证材料。王贵与张宪一样,都是岳飞的副手。岳飞与王贵是有矛盾的。岳飞以猛治军,军纪极严。王贵曾因打仗畏惧不前,几乎被岳飞处死。这一点或许被利用。



姚政,相州汤阴人,从岳飞起兵,游奕军统制;傅选是背嵬军的副统制,岳云的副手;庞荣是右军统制;董先是踏白军统制。岳飞诸军以背嵬、踏白、游奕军最为精锐,而背嵬军第一。

董先是秦桧推荐的。据《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二》记载:“(秦)桧等言董先、牛皋才具,帝(宋高宗)曰:'二人诚骁勇,然(董)先好货(贪财),(牛)皋嗜酒,未可驭众。’

最关键的是物证。没有物证,证据链就不完整。此处物证是张宪与岳云之间的书信。书信被烧毁了还是不存在?无法证实。据《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秦) 桧诘其实,桧曰:'(岳)飞子(岳) 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莫须有”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可能有,一种是难道没有。以后“莫须有”一词流行天下。



据《宋史》:“(岳)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或教禼(万俟卨[mò qí Xiè])以台章所指淮西事为言。禼喜白(秦)桧。簿录(岳)飞家,取当时御札藏之以灭迹。又逼孙革等证飞受诏逗遛,命评事元龟年取行军时日杂定之,傅(附)会其狱。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坐观胜负,逗留不进”是指控岳飞在淮西战役中逗留不进。绍兴十一年春金人侵犯淮西时,南宋朝廷(即中央)的战略意图是:将深入淮西的兀术孤军吃掉。战略布局是: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正面迎敌;淮北宣抚判官刘锜北上防守庐州;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从鄂州(今湖北武汉)出发,经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今湖北黄冈)趋寿春,插入金军腹背;淮东宣抚使韩世忠从东面的楚州(今江苏淮安)出发,往濠州(今安徽凤阳),堵住金军退路。

淮西战役第一阶段,以庐州为中心展开。正月二十七日,兀术陷庐州。二月十八日,杨沂中、刘锜等人大败兀术于柘皋(今安徽巢县属界),金军被迫退出庐州。二十日,杨沂中等人收复庐州,金军撤退。

第一阶段战役是南宋胜,金败。岳飞逗留不进。其中宋高宗曾发出九道御札催促。据《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高宗宸翰七十三》记载:宋高宗在正月二十九日颁发第一道御札,其中云:“据深报,虏人自寿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庐州界上,张俊、刘琦等见合力措置掩杀。卿可星夜前来江州,乘机照应,出其前俊,使贼腹背受敌,不能枝梧。投机之会,正在今日,以卿忠勇,志吞此贼,当即就道。付此亲札,卿宜体悉。付飞。御押。”。



二月十日宋高宗颁发第四道御札(高宗宸翰七十六)。其中云:“虏寇聚于淮西,张俊、杨沂中、刘琦已于和州巢县下寨,与贼相拒。韩世忠出兵濠上。卿宜倍道,共乘机会。前所发亲札,卿得之,必已就道。今遣张去为往喻朕意,卿更须兼程,无诒后时之悔。谅卿忠智出于天性,不俟多训也。付岳飞。御押。”

宋高宗发给岳飞的第七道御札(高宗宸翰七十九)云:“屡发手诏,及毛敦书、张去为继往谕旨,朝夕需卿出师之报。览二月四日奏,备悉卿意,然事有轻重,今江、浙驻跸,贼马近在淮西,势所当先。兼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琦、李显忠等皆已与贼对垒,卿须亲提劲兵,星夜前来蕲、黄,径趋寿春,出其贼后,合力剿除凶渠,则天下定矣。想卿闻此,即便就道。再遣亲札,宜深体悉。付岳飞。御押。

二月十七日宋高宗颁发第八道御札(高宗宸翰八十),其中云:“以卿天资忠义,乃心王室,谅惟蚤夜筹画,必思有以济国家之急。若得卿出蕲、黄,径捣寿春,与韩世忠、张俊相应,大事何患不济。中兴基业,在此一举。

二月十九日宋高宗颁发第九道御札(高宗宸翰八十一),其中云:“以卿素志殄虏,常苦诸军难合。今兀术与诸头领尽在庐州,接连南侵。张俊、杨沂中、刘琦等共力攻破其营,退却百里之外。韩世忠已至濠上,出锐师要其归路。刘光世悉其兵力,委李显忠、吴锡、张琦等夺回老小、孽畜。若得卿出自舒州,与韩世忠、张俊等相应,可望如卿素志。惟贵神速,恐彼已为遁计,一失机会,徒有后时之悔。江西漕臣至江州,与王良存应副钱粮,已如所请,委赵伯牛,以伯牛旧尝守官湖外,与卿一军相谙妥也。



淮西战役的第二阶段,起迄时间大致是绍兴十一年三月初至三月中旬。金人北撤至濠州附近,停止撤退,并于八日攻陷濠州。于是发生濠州战役。由于轻敌和判断失误,杨沂中部六万人几乎全军覆灭。十一日,金军开始乘胜北撤,十三日,金人渡淮北归,准西之役结束。南宋诸军也都返回。

宋高宗三月十日颁发的第三道御札(高宗宸翰八十四)云:“得卿奏,知卿属官自张俊处归报,虏已渡淮,卿只在舒州听候朝廷指挥。此此见卿小心恭慎,不敢专辄进退,深为得体,朕所嘉叹。据报,兀术用郦琼计,复来窥伺濠州。韩世忠已与张俊、杨沂中会于濠上,刘琦在庐州、拓皋一带屯军。卿可星夜提精兵,裹粮起发,前来庐州就粮,直趋寿春,与韩世忠等夹击,可望擒杀兀术,以定大功。此一机会,不可失也。庐州通水运,有诸路漕臣在彼运粮。急遣亲札,卿切体悉。十日二更。付飞。御押 。”其余从略。

这些史实是否真实?没有更多的史实证明。据当代专家研究,没有史实证明岳飞曾经否定这些指控。依据这些史实:在淮西战役中,宋高宗发出多次御札指挥;岳飞在长达两个多月中,始终不听朝廷指挥;始终不曾抵达作战前线。岳飞这样做,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如果是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会如何处分?如果是明太祖呢?如果是康熙乾隆呢?如果是当代呢?



“坐观胜负,逗留不进”是什么罪?据《宋刑统》卷第十六:“临军征讨而稽期(不能按期)者,流三千里,(延误)三日斩。

指斥乘舆”用一句现代话说就是“骂皇帝”。例如海瑞骂皇帝。乘舆即銮驾,皇帝的乘坐及仪仗。京剧剧目有《打銮驾》。

“指斥乘舆”的指控有两件。第一件是:在濠州会战兵败之后,得知金军已经安然度过淮河北返的消息时,岳飞退军时随口说:“国家了不得也,官家又不修德”。参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二·岳少保诬证断案》。这句话仅有指控,证据链有瑕疵。

第二件是:据《挥尘录》记载,指控岳飞“與太祖俱以三十歳爲節度使,以爲指斥乗輿”。但董先供词:“曾见岳飞説:我三十二嵗上建节自古少有,即不曾见岳飞比并语言。”这一件“指斥乘舆”被否定。



凌轹同列”即蔑视友军。很难理解的是:淮西之战结束后,退兵之时,(岳飞)指张宪说:“似张家人(张俊的部队),张太尉(张宪)尔将一万人去跎踏(踏平)了”;指董先说:“似韩家人(韩世忠的部队),董太尉(董先)不消得一万人去跎踏了”。这个指控有张宪等人证言,确有此事。不过,岳飞这样蔑视张俊、韩世忠,是谁也想不到的。问题是,指责别人不行,为什么自己不上呢?

1142年1月27日,赵构下令,岳飞赐死,岳云和张宪被处斩。指定监斩官是杨沂中。其中岳云被杀是宋高宗特别指定的。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4绍兴十二年正月戊申载:御史中丞万俟卨、大理卿周三畏同班入对,以鞫岳飞狱毕故也。尚书省乞以飞狱案令刑部镂板,遍牒诸路。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岂不念寒孤------宋代王珪《和景彝诮扶出者》

岂不念穷独------苏轼《欧阳叔弼见访诵陶渊明事叹其绝识叔弼既去感》

定蜀汉之疆圻,扼黔巫之襟带------五代杜光庭《皇太子青城山修斋词》

徽钦不归梓宫复,二百年来空朽木。------明代诗人李东阳《冬青行》

此身何所似,天地一渔樵------唐代殷尧藩《过雍陶博士邸中饮》

此身何啻似浮萍------陆游《中夜起登堂北小亭》

晖光显赫,众目所属。-------西晋傅咸《与尚书同僚诗》

忽然想到一个有趣的历史,北宋太学生陈东上书。据《中兴遗史》:“(陈)东疏中有云:上(赵构)(应)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即宋钦宗)来归,不知何以处此。

又据《挥麈后录》:“苗、刘与数人甲胄居前,出不逊语,谓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归来,不知何以处。此语乃陈东应天上书中有之,故二凶挟以胁制,欲上为内禅之事。



又忽然想到明朝土木堡之变。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北方的瓦剌四路进兵入侵大明。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这大致和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俘虏相同。

瓦剌围攻北京,徐有贞是逃跑派。在主战派于谦等人的指挥下,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瓦剌撤军。朱祁钰成为明景泰帝。正统十五年(1450)秋,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放回。从此这个太上皇就被幽禁在南宫。

景泰八年正月初,明代宗病重,因为无子,皇位继承人是明英宗的儿子。正月十六日在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徐有贞的带头下爆发了“夺门之变”。明英宗重登皇位,即历史上的“南宫复辟”。在徐有贞竭力主张下,于谦被杀。

历史总是比较奇诡曲折。这个有着明代的秦桧之称的徐有贞,杀死了有着明代的岳飞之称的于谦,却又倡议建岳庙。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王)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汉书·王莽传上》

休谈世事循环外,且寄骚愁醉眼中。------宋代张耒《江亭别故人》

忆昔建炎南渡时,兵间脱死命如丝。------陆游《寓叹》

圣代书青史,当时破虏年。——出自唐·刘驾《塞下曲》

那知白玉容,自怕嫦娥妒。------宋代方蒙仲《宜月梅》

闻道遗黎尚思汉,中原恢复定何时。------宋代虞俦《往瓜州护使客回程》

中原恢复未可知------宋代汪元量《蜀相庙》

我最佩服的是苏东坡。其《渔父》词云:“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难道苏轼有先见之明?预先知道宋高宗南渡。

南渡错不错?不知道。唐代刘知几《史通·邑里》云:“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

在中国历史上,衣冠南渡有三次:即“永嘉衣冠南渡”、“唐衣冠南渡”、“建炎衣冠南渡”。原因都是由于北方政治动荡而南下避乱,但在客观上却提升了南方文化,实现了南北交融。

至于错,我最喜欢陆游的《钗头凤》,词中的错字三叠唱最令人激赏。词云:“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自笑区区足官府------苏轼《和宋肇游西池次韵》

却笑区区者------辛弃疾《卜算子(答晋臣,渠有方是闲、真得归二堂)》

阁北长河气,窗东一桧声。------唐代喻凫《冬日题无可上人院》

吾非谢康乐,独往亦何能------宋代梅尧臣《题松林院》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

客至欲逢迎------宋代释文珦《吾年》

作者认为,秦桧能得势,是因为逢迎了宋高宗。那么宋高宗的“欲”是什么?是“杯酒释兵权”!

忽然想到北宋名将狄青出征西夏,平定侬智高叛乱,功劳可谓大矣。欧阳修《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是这样说狄青的;“且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虽其心不为恶,不幸为军士所喜,深恐因此陷青以祸,而为国家生事,欲乞且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青,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宋仁宗曾拿着狄青的奏章对文彦博说:“狄青是忠臣。”北宋名臣文彦博说:“(宋)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这是指狄青可能是潜在的宋太祖赵匡胤。

据《东轩笔录 》记载:京师火禁甚严,将夜分,必灭烛。···至和嘉祐之间,狄武襄(狄青)为枢密使,一夕夜醮,而勾当人(办事人)偶失报告,夜聚火光。探者驰白(告)厢主,又报开封知府。比(等到)厢主、判府到宅,则火灭久矣。翊日都下盛传,狄枢密家夜有光怪烛天。时刘敞为知制诰,闻之,语权开封府王素曰:“昔朱全忠(朱温)居午沟,夜多光怪出屋,邻里谓失火而往救之,今日之异,得无类乎?”···狄(青)不自安,遽乞陈州,遂薨于镇。而夜醮之事,竟无人辨之者。------一次失火,一个谣言,居然怀疑狄青可能是灭掉唐朝的梁太祖朱温。于是狄青死了。



壮∣我∣河∣山


步莲诗钟社,以诗钟为主,兼修诗词联赋。社内组织结构严谨、分工明确。多次组织全国性诗钟大赛,并社员多次在全国赛事中夺殿抡元。本集为步莲学员习作,方家多提宝贵意见,以兹鼓励!

加入步莲诗钟社的两种方式:

一、在全国诗钟赛中上过榜的吟友,发过来链接证明一下即可入社。

二、1小时内对出10个句子,11人评审6人通过即可入社。

本社立足天津,着眼全国,有志于此的文字爱好者可加微信15102231223,共臻乐事!

步莲组委会



【社 长】王柏松

【执行社长】杨庆栗

【常务副社长】王善全

【副 社 长】刘士杰 樊玮鑫

【秘 书 长】陈红辉

【副秘书长】王 莉 于凤铃 赵 婧 王洁

【常务理事】范克明 李永强 崔振生 吉长虹

【理 事】高小梅 张建军 胡建国 杨风雨 汪永新 洪东 张金利 刘国强 林鑫 杜烜 王东兵

步莲诗钟研究院:

【研究员】(待添加)

王柏松 王善全 陈红辉 王 莉 于凤铃 樊玮鑫 高小梅 张建军 胡建国 杨风雨 汪永新 洪东 张金利 刘国强 林鑫 杜烜 崔振生 王东兵 赵成茹 牛俊卿 邹颖群 黄星荣 吴伟锋 王洁 林佳 赵冀川

步莲诗钟书画院:

【顾问】李泽润

【院长】王善全

【执行院长】刘士杰

【秘书长】崔振生

【本期编辑】王善全 于凤铃  

【图文编排 】于凤铃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请告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归作者/版权方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平台仅提供参考、学习、交流之用。

壮∣我∣河∣山



往期精彩


刘锋||岳飞《满江红》词笺释——《从满江红到风波狱》系列之二

梅花依旧燕子楼------如饮醇醪鉴旧钟(十一) 天津大学  刘锋

刘锋||岳飞《满江红》及其源流综述——《从满江红到风波狱》系列之一

刘锋教授诗钟话系列之如饮醇醪鉴旧钟(七)

可怜帝子已无家------汪笑侬诗钟鉴赏(天津大学  刘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