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建亮:《淇水汤汤》之十六姜尚献策姬昌 箕子谏言帝辛

 文艺朝歌 2023-06-20 发布于河南

第十六回  帝辛田猎沁阳  

邑考命断牧场

作者/左建亮

帝辛对周的扩张本来未放在心上,原想着借力打力,以恶制恶,欲在周与其他方国相互残杀后再出手,坐收渔翁之利。没想到,周竟一举灭了崇,这让帝辛痛心之余,不免有些不安。
“何不召比干与黄飞虎进宫商议一下?”妲己知帝辛心思,遂道。
帝辛道:“也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总得拿出个办法才行。”遂传比干和黄飞虎急速进宫,商议对策。
比干先道:“姬昌伐崇,并非针对我大商也,乃与崇长期不和所致。依老臣看,只要修书一封,阐明利弊,姬昌必定罢兵回周。”
黄飞虎道:“姬昌老儿,外表忠诚老实,实则不然。大王免其不死亦不知感恩,一封书信又岂能奏效?大王原本就不该放他,更不该授之专征权。依臣之见,宜早下决心,出兵伐周,趁其羽翼未丰之际,永除后患。”
帝辛道:“若是早些日子征伐,亦无不可,可如今闻太师率殷洪、晁雷、晁田等人,征战于北海。如现在对周宣战,我大商即会陷入两线作战之中,人马调配与粮草补给恐跟不上,这在兵法上是非常忌讳的。”
比干道:“制胜之道,在于攻心。这些年我大商在练兵与粮草储备方面,无人能及,但在攻心方面,则多有疏忽。”
黄飞虎道:“两邦之争在于利,两国之交在于兵,没有强兵壮马,讲什么谋略都是空谈。若大王觉得举兵时机尚不成熟,也可先举行一次田猎,杀杀西岐的锐气。”
帝辛喜道:“此计甚好,你这便去准备,孤要亲领将士进行田猎,以扬我国威,震慑四方。”
黄飞虎道:“臣遵旨。另外,臣还有一事相奏。”
帝辛道:“讲。”
黄飞虎道:“晁雷、晁田随闻太师出征后,青龙镇、玉门关守将出现空缺,臣欲命崇侯虎之子崇应彪镇守青龙镇,邓九公之女邓婵玉镇守玉门关,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帝辛道:“准。既由婵玉镇守玉门关,可将玉门关改为玉女关。”
这边商周关系急剧恶化,那边伯邑考还在忙于喂马。
一日,辛免神色慌张地来找伯邑考,见四下有人,便将他拉至马厩,低声道:“西岐传来消息,周侯病危,让公子想法脱身,回国即位。”
伯邑考哀叹道:“帝辛曾许诺,驾车两年便放我归去,可如今都好几年了,却提也不提。堂堂一国之君,却食言与人,君既不君,国也将不国也。”
辛免急道:“帝辛不急,公子却等不得。如今之际,我们只有从他身边的重臣入手,请他们为公子通融一二了。”
伯邑考道:“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天,伯邑考称病,让辛免装成他的样子避于屋中,自己则溜出宫寻比干去了。因是偷跑出来的,伯邑考不敢直接到少师府上拜见,便隐于比干回府必经之路的一棵大槐树后,焦急等待。见比干的马车出现,伯邑考急忙冲车夫挥了挥手,车夫转头向车内说了几句话,便停了下来。
伯邑考急忙上前,欲对比干行跪拜大礼,却被比干拦住。
比干绷着脸道:“如今商周不和,大公子不好好待在宫里,怎跑了出来?”
伯邑考低着头,轻声将姬昌病重,想请比干从中斡旋,以便让帝辛放自己归国之事说了一遍。
比干思量片刻,道:“不妥不妥。前日因周灭崇,大王震怒,若此时提及放你回去,恐大王不仅不会恩准,反而会迁怒于你,不如稍缓几日再说。”
伯邑考失望而归。
辛免得悉,劝道:“比干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他的身上。臣以为,应多结交一些权臣,这样我们的胜算便多了些。”
伯邑考道:“卿所言甚是,只是我们的身份敏感,恐不易。”
辛免道:“臣认为,这世上之官,分为四种:第一种为不收礼而秉公办事之人,第二种为收了礼什么事都办之人,第三种为不收礼也不办事之人,第四种为收了礼也不办事之人。这后两种较少,前两种较多。比干为第一种,生性耿直,他不想给你办的,你就是再求他也没用。费中、恶来则属第二种,敢收敢拿敢办事,如有足够的好处,与我们相交,不是不可能。”
伯邑考遂采纳辛免的建议,备了厚礼,趁夜色亲自送至费中、恶来府中。
见伯邑考出来,辛免上前问道:“如何?”
伯邑考道:“礼已收下,且两人均已答应助我归去,只是帝辛这两日要带群臣去田猎,恐需一些时日。”
辛免叹声道:“真是急煞人也!”
季秋,帝辛携宠妃妲己、公主淇妮,率文臣武将四百人、士兵近万人,踏着晨露,开赴沁阳。
直行了三日,帝辛一行方至沁阳牧场。
帝辛刚安顿好,便闻箕子求见。
帝辛问:“王叔,占卜结果如何?何时方能捕获大兽?”
箕子道:“今日是来不及了,明日又有雨,出猎的日期放到后日比较合适。后日为上签,应该能捕猎到大的野兽。”
帝辛道:“后日也不错,正好借机修整一番。”
第二日,果真下起雨来,秋雨霏霏,下个不停。帝辛正闷得慌,恶来求见。帝辛不由一喜,这恶来可是解闷的行家。恶来谄媚地笑着,小声道:“大王,臣闻此处不远的神农山上有一求子圣地,曰'龙子门’,据说求子可灵了。”
帝辛会意,转向妲己道:“爱妃跟了孤数年,却未曾生育,不如一同前往,求神灵赐福如何?”
妲己道:“好是好,只是下着雨,上山多有不便。”
帝辛指了指门外,道:“这点雨算什么,孤征东夷时,大雨倾盆,孤出其不意去端人方老巢。待生擒贼首无敄时,他靴子还没穿上,两只手就被反绑到身后了。”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恶来逢迎道:“大王神勇,又善用奇谋,是隔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啊!跟着大王想不长进都难。”
妲己笑道:“你个恶来,嘴比抹了蜜还甜。要不是看你这般乖巧,本娘娘才不冒雨出行呢!”
说走就走,帝辛带了几个贴身侍卫,与妲己、恶来等人向龙子门而去。
有道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雨中的神农山空旷幽远,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遥远的上古时期。
雨中的山路尤为湿滑,妲己的手被帝辛紧紧攥着,一面走一面好奇地问道:“大王,人们为什么那么尊崇神农,把他奉为'三皇’之一?”
帝辛道:“'三皇五帝’都是上天派来拯救民众于水火的英雄。单就这神农来说,传说在那个时代,人们都是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为生的,有时吃错了东西便会中毒,甚至身亡,神农的女儿也不能幸免于难。神农痛失爱女后,立志要辨五谷、尝百草、定药性,为民众消灾解难。人们为了纪念神农的奉献精神,便将他遍尝百草的这座山命名为神农山,还为他修建了神农坛,岁岁祭祀……”
帝辛正说着,妲己忽然指着远处问道:“大王,快看,前面那个身披树叶、头生双角的石像,是不是就是神农啊?”
帝辛举目望去,只见神农坛上,一尊石像手捧五谷,端庄而坐,便道:“正是炎帝神农。”
顺着山谷攀岩而上,穿南天门,越紫金顶,再向北便是被当地人称为“龙脊长城”的白松岭了,“龙子门”就在白松岭的半山腰处。沿岭而行,两边是刀劈斧削的峭壁和深不可测的幽谷,令人目眩心悸。悬崖上长着古老的白松,红屁股的猕猴在断崖石壁间腾挪跳跃,可谓一松一景,一石一景,一步一景。但景虽美,路却异常难行。只见帝辛在前,被恶来拉着,亦步亦趋;妲己在后,被喜媚扶着,一步一停。这恶来在前面开路,费心费力不说,心中亦后悔不已。本为讨帝辛、妲己欢心,怎料山路如此难行,稍有不慎便会跌落崖下。即便自己无事,帝辛、妲己若有不妥,恐怕这账也要算到自己头上。
好在这样的路并不长,绕了个弯儿,就到了龙子门。这龙子门为两侧通透的天然洞穴,洞里塑了一尊送子奶奶的神像,像前置一香炉,里面香灰满满的,看来前来求拜之人着实不少。
走到洞口,妲己便一步也不走了,坐于洞口的石墩上,长出一口气儿,道:“可算是到了。”
过了一会儿,恶来等人就将供台、跪垫收拾得干干净净,并摆上各色供品。喜媚则备好了香,问妲己:“娘娘,开始上香吗?”
妲己望向帝辛。
帝辛见状,道:“开始吧。”
妲己伸手接过香,在供台上撴了撴,待香齐整后,便放于烛上点燃,小心地插入香炉中。而后,跪下拜了又拜,口中念道:“望送子奶奶成全,保我子姓江山永固,人丁兴旺。”看着愈燃愈旺的香火,心中生出无限的希望。
拜完,妲己用恳求的眼神望着帝辛,道:“大王,你也来拜一拜吧。”帝辛咧嘴笑笑,捋了下衣襟,屈身跪在妲己身旁。恶来、喜媚等人见帝辛拜神,也跟着跪下,同为帝辛和妲己祈福求子。
帝辛望着旺旺的香火正满怀欣喜,突然其中的一根香从腰而断,折了下来,帝辛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暗想:“不好,这绝非吉兆,不知要应到哪件事上。”
从龙子门出来,雨已停。众人相互搀扶着,一步一惊,下得山来。
山脚下的一座草棚下,一位老翁正在捏泥人。
妲己见一个个泥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便啧啧赞叹,爱不释手。
恶来见状,掏出一朋贝,递向老翁,道:“全买了。”
老翁头也没抬,道:“不卖。”
恶来“唰”地拔出刀,指着老翁喝道:“怎的,小老儿欺客不成?”
老翁讷讷地说:“这些泥人都是送人的,如相中,拿去便是,从来都不要钱。”
恶来闻言,把刀收回刀鞘,嘲笑道:“这老头,真是傻货一个。”嘴里说着“爱要不要”,将那一朋贝扔了过去。那贝跌落地上,碎了大半。
妲己见了,嗔怪道:“山里人憨厚,你也不能欺负他不是?本娘娘罚你,明日带些粮食来,送给老人。”
恶来点头哈腰,连连称“是”。
出了神农山,便是一望无际的怀川大地,到处森林茂密,树木丛生,野兽时出时没。此次的田猎活动,就是在这里举行。
太阳初出,神农山前已列队完毕。帝辛居中,文臣武将在左,王公贵族在右,士兵们环于外围,只见一个个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随着帝辛的一声令下,田猎大军呐喊着,如泄闸的洪水一般,向四面八方奔涌而去。
殷郊与比干的公子子翼带着一队人马领先冲向密林深处。走了没多远,就射猎了一只豹子。随后,又捕获了一些野兔、獾、黄鼠狼等小猎物。又行不远,远远看见两只老虎,殷郊立功心切,欲驱马去追,子翼阻止他道:“且慢,我们恐怕不是这两只猛兽的对手,应先逐之使其分离,再一一攻之。”
殷郊点头道:“子翼所言极是。”遂率领士兵边追边喊,将老虎追得四处乱窜。追了一段时间后,殷郊见其中一只老虎落单,于是拈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箭射到了老虎的脖子上,老虎打了个趔趄,负箭而逃。其他人等催马上前,万箭齐发,老虎倒地而亡。
淇妮原本跟在殷郊的身后,怎奈她的马跑得慢,一会儿工夫就落到了队伍的后面。崇应彪怕淇妮有危险,便领了一队人马,护在左右。
淇妮发现了一群鹿,忙追过去,连连放箭,可惜不是射偏了,就是射得太近了,惹得崇应彪在旁大笑。淇妮红着脸,杏目圆瞪道:“笑什么,有何可笑之处?”
崇应彪忍住笑,道:“打猎不能心急,要有耐心,等瞄准了猎物再下手也不迟。”
淇妮不服气地说:“就你懂,行了吧。”说着白了他一眼,催马追鹿而去。追到沁河边时,鹿群遇水停了下来,淇妮抓准时机,一箭射去,其中的一只鹿就像喝醉了酒似的,慢慢悠悠地倒了下去……
淇妮不禁有些得意,收好弓箭,下马要去捡鹿。就在这时,一头野猪突然从树丛中蹿出,向她冲来。
崇应彪一看,大叫一声“不好”,擂马向前,举枪刺向野猪。野猪被刺中,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儿,便不动了。崇应彪因用力过猛,从马上跌落下来。
另一边,黄天爵正策马飞奔,黄天祥在其后喊道:“三哥,等一下。”
黄天爵停下道:“何事?”
黄天祥道:“如此漫无目的地追捕,纵然命中率高,但耗时长,最终所获猎物亦不会太多,应该想想办法才是。”
黄天爵道:“我只想着这些猎物经不起追,跑一跑,体力耗尽了,便会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却忽略了时间。”
黄天祥道:“依我之见,我们应该合而围之:先让士兵们分散开来,形成一个大的包围圈儿,再慢慢进行收缩,将猎物往中间赶,如此一来,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猎物的数量。”
黄天爵乐道:“果真妙计也,就依兄弟之言吧!”
于是,在黄天爵和黄天祥的带领下,士兵们带着猎狗,形成了一个方圆七八千步的包围圈,边驱赶边猎杀。只半日工夫,便擒获了虎一只、狼十九只、狐七只、豹两只,另外还有鹿六百余只,鸡、兔等小猎物若干。
要说捕猎方法最奇特者,当属武庚了。他命侍卫韦逆披上鹿皮,举着鹿头,嘴里噙着“鹿哨子”发出“呦呦”的声音,发情的雌鹿以为雄鹿在召唤自己,便从四面八方赶来。武庚见鹿群走进射程之内,就命令隐藏的士兵一起发箭,鹿群瞬间倒了一片。武庚大呼:“快,快,把鹿血放了,献给父王。”
时过正午,出猎的队伍陆续返回,有用肩挑的,有用车拉的,有用马驮的,一个个收获颇丰。
帝辛喝了碗新鲜的鹿血后,大赞过瘾,随之吩咐礼官清点猎物。
伯邑考正倚着马车打盹,辛免匆匆赶来,推醒他,在他耳边低声道:“西岐来报,周侯薨,姬发继位。”
伯邑考“唰”地一下站了起来,脱口道:“唉,天灭邑考,天灭邑考!帝辛害我,帝辛真是害我啊!”说着,只觉眼冒金星,气血上涌。他四处望望,随手抓起一张弓,扯出一根箭,搭上去便朝着帝辛直射而去。
伯邑考这支箭射得太突然了,帝辛正在看礼官清点猎物,完全没有防备。站在一旁的殷郊见有箭来袭,下意识地扑向帝辛,箭头不偏不斜,正中殷郊的后心,他尚未来得及叫上一声,就倒在了地上……
在场之人大惊失色,帝辛的贴身侍卫“唰唰唰”围拢上去,护卫帝辛的安全。
邓婵玉见伯邑考又搭一箭,忙将头上金钗取下,掷向伯邑考的手臂,伯邑考手腕一颤,手一松,弓箭随之跌落在地。
崇应彪正愁杀父之仇不得报,瞬时两眼血红,冲了上去,举枪便刺向伯邑考的胸口。伯邑考一手捂胸,一手指着崇应彪道:“你……你……”
崇应彪喊道:“你什么你?西岐小儿,休要猖狂!”说着将枪向外一抽,伯邑考顿时血如泉涌,倒地身亡。
帝辛回过神来,大呼:“快,将这畜生剁成肉酱。”
只见刀起刀落,不多时伯邑考便血肉模糊,失了人形。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