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瓷作伪手法

 荣纳堂 2023-06-20 发布于天津

转自 古瓷研习社

原标题: 【重磅】揭秘近百年来秘而不传的陶瓷作伪手法。


收藏研究古陶瓷,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尤其是真伪鉴定方面,更加要与时俱进、及时跟进市场动向,切不可自以为是井底望天,否则打眼上当的就是你了。当然,了解一些古陶瓷的基本作伪作假手段方法,也很有助于我们获得很多反面知识,辅助鉴定真伪。

一)清末民国初的作伪手法

   清末民国初,社会动荡,市场混乱,曾出现过大量的通过各种手法进行处理后做旧的伪瓷冒充古瓷。了解瓷器常见的作伪手法,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去度察瓷器的真伪,较快地找出作假瓷器的破绽。著名瓷器鉴定家耿宝昌先生曾对清末民初瓷器的各种常见的作伪手法进行专门的研究,归纳出常见的几种作伪手法,兹择要介绍如下:

1.后加款识

   其作法有几种:(1)在无款识(新或旧)的瓷器上添刻年款;(2)将瓷器上原有的款识磨去,添上作伪的年款再烧制;(3)将带款的古瓷器底旋切下来,再镶嵌于其他新瓷上,成为伪物真款。这第三种作法流行于民国时,撞底(镶嵌)技术也较高,鉴定时要特别注意器底圈足衔接处胎釉的异常痕迹。

2.真胎假彩

   将古旧瓷器加以彩绘,重新烧制,这是最常见的作伪法。这种作伪也有几种情况:(1)在素瓷上加彩。最常见的是在清朝各代素器上加彩绘,使其成为粉彩、斗彩、珐琅彩等较为名贵品种;(2)在青花上加彩,改造成新品种。如将明代青花盘后挂红釉或绿釉,使其成为红釉青花或绿釉青花新品种;(3)在明清各代的各种白釉器上,加各种彩釉,以混充旧彩瓷。

3.新瓷做旧

   新瓷做旧主要是去掉釉面的“浮光”,使之呈现无光而润的感觉。常用的方法一般是先以匏器碎块等沾以细泥浆(水),摩擦釉面,使之失去光亮,然后用皮胶砣(或玉器磨光工具等)沾油磨之,使之增加光感,再打蜡,以增加光度。如釉枯涩失光,就涂以胡桃油、甘油等以作补救。新瓷的做旧问题除了解决“浮光”之外,还有器底火烧斑等问题,其做旧法是以化学药品(常用的有盐酸、强碱或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浸蚀,或用茶水煮,或用土埋等。经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呈紫褐色,经茶水煮,器面上有红褐的茶锈痕(低温沿釉的五彩、粉彩、三彩等器,在土埋中易于被氧化或腐蚀)。

4.后加装饰和镶配

   后加装饰指在素器上后刻花纹或诗句之类等,然后施釉入火烧结,藉以提高器物身价。

  镶配指旧器某部分已破损(或缺损)后,去掉破损部分(或在缺损的部位)用另器的相同部分进行镶接(或粘补),镶配的部位有器物的口颈、嘴流、耳盖等和瓷塑中人物的手、脚足以及动物的足脚等。凡经镶接的部位虽外表饰以彩绘等装饰,不易看出,但以手指探入器内,其镶接处仍可发现(有接痕触感)。

二)古瓷的现代仿制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内收藏热的兴起,仿古瓷器的制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如江西、安徽、福建、河南等地,都有一批专门造假瓷的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干着那些不顾良心的事。不少地方的一些个体瓷业主,雇佣那些有制瓷经验的师傅,照着出版物中的图片仿制,完了之后,又用氢氟酸、草酸、高锰酸钾、机油、沥青或其他化合物,对瓷器的表面作轻度腐蚀,除去新瓷的光泽,以冒充古瓷到市场上销售。还有些私营作坊或私厂,不惜用高薪聘来专业人才,专门仿制明清官窑的瓷器,对胎、釉、成型、彩绘、原料和窑火等一一进行研究,分析古瓷的器胎和色彩料以及釉中的各种成分配比,犹如仿制药品一般,甚至还用地下出土的明清官窑各式破残瓷片实物作对比试验,直到各种成分配比满意了再进行生产。

   相比较清末民初的瓷器造假,现代的水平是高多了。对于仿制水平低劣的,一般比较容易辨别,但对于那些高仿、精仿的,则上当受骗者较多。因为造假者往往是内行,知道某一时代某一种陶瓷的特征,在仿制中尽可能把这些特征做出来,并且做得惟妙惟肖,即使是有相当经验的鉴定者,只要稍一疏忽,就会看走眼。

   在制作工艺方面,仿制者知道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粉碎、淘洗、陈腐练泥、手工拉坯成型、直至烧造等)与现代的不同,因而尽可能多地采用传统的古瓷制作工艺,使仿造的古瓷釉中的气泡大小、气泡疏密、气泡数量以及瓷器的外形等,与古瓷几乎没有差别(所谓“火石红”、“蚯蚓走泥痕”、釉面各种不同的气泡等都能仿造出来)。

   在器型、纹饰以及款识方面,造假者通常是到博物馆观看实物,或参照博物馆编辑出版的图录来进行模仿。有的甚至是从收集来的古瓷碎片、残器中获取信息,再结合其他碎片图案,构造器物上的整个画面布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的仿制者已经采用电脑来对纹饰、器型进行三维扫描,模仿的器型与纹饰几乎丝毫不差,达到惟妙惟肖的程度。

   在古瓷的胎质、釉色方面,由于原料的有限性,古代工匠所用的原料很多已无法获得,用现代原料烧造的古瓷,在胎釉方面通常较容易辨别,仿制者就用出土的真品残片做对比试验,严格按照古瓷胎釉的配方来制作生产,以尽可能达到胎质和釉色方面与当时器物的相似。为了能以假乱真,仿制者往往还配合使用一些障眼法:(1)旧胎新彩;(2)老胎新釉;(3)接底;(4)假拼;(5)复火。

    新烧造的瓷器都有光亮,仿制者还有一个“做旧”的工序。常见的做旧方法有:(1)做伤;(2)剥釉;(3)涂泥;(4)去火光(用氢氟酸或色拉油等);(5)做色(通常用高锰酸钾等);(6)做土锈。

    这种不惜工本制作而成的仿古瓷,其鉴别的难度较大,许多具有几十年鉴定资历的“老法师”也被蒙骗,流入拍卖行之后,屡屡被拍出天价。但假的终究是假的,做假的东西总有可疑的行迹,或多或少地总会露出一些破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我们多接触市场,多看、多问、多学习,善于思考,不断积累经验,就一定能够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练就孙悟空识别妖魔的“火眼金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