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月山,文成公主传播中原文化之地——大西北游记之三

 赫建 2023-06-20 发布于吉林

5月26日,按计划我们去日月山和青海湖游览。

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日月山这个地方。尽管我知道文成公主,但从未想过她与日月山有什么关系。

这日,我依然起的很早。习惯性地看看表,已经五点多了,可外面还是黑乎乎的。才想起,西宁的日出要比长春晚差不多四个小时。前一天晚上去西宁新千夜市,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可还亮着天呢。记得2015年夏我去呼市,也是这样的。

7点,我们用完早餐,沿着宾馆门前的湟水河散步至西宁火车站广场。

这天的温度很低,早上只有5度且阴天。出门前我特意穿上了薄羽绒服。大西北高原的天气,连我爱人都说看不准,他说高原天气是专门的一科,与平原大不相同,不能用平原的天气经验预测高原天气。

西宁火车站背靠祁连山。许是时间早了些,此时的站前广场看不见几个人,静悄悄的。广场干净整洁,绿化还好,布有一些小景观。火车站旁是西宁长途客运站。与火车站隔路还有小商品市场和虫草市场,从外观上看规模不小。

回走的时候,看见一对藏族夫妻从身边走过,都背着很大的、印有藏族文化图案的布包。布包足有一米高,塞的鼓鼓的,压得两人腰都有些弯。不仅如此,女人手里还提着一个包。看他们这种吃苦的劲儿,着实让我佩服。

8点,司机接上我们即刻出发去日月山和青海湖。车驶上京藏高速。在离市区不远的地方,见路一侧的土楼山上有一个道观建在崖壁之上。这些洞窟一个连着一个,上下参差不齐。洞窟上建有中式红色的木质帽檐儿。窟或洞之间均用栈桥曲廊连接,甚是壮观。

司机马师傅告诉我们:“这个道观史称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在叫土楼观。建于北魏时期,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

我在网上查了此处的资料,《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

未去参观,我不知观里何样。但从外表看土楼山崖壁道观,洞窟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顶有宁寿塔,离很远就可看得见。

感叹我们的祖先该有何等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绝世之作。

看土楼山的绿化,虽然没有东北高大的树种,但毕竟还有些绿,尽管植物很低。马师傅说:“这地方的山土层太薄,有些山本就是石头。这些年绿化好多了,现在政府包山到单位到人,要求种草种树,成活率要达到60%,否则影响绩效。”

是啊,从市区一路出来,我看见的山大多裸露着石头,有些根本看不到土层。想在这样的山上种草种树,且保证成活率,不容易,需要长期坚持。就如塞罕坝人治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付出。

西宁下辖的湟源县,因山上石头多,遂产生了石雕石刻加工厂。沿线看路两侧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石雕作品展现,这里应是能工巧匠辈出的地方。

过了湟源县,眼前呈现的不再是植被稀薄的山峦,而是一望无际碧草青青的大草原,远处的雪山时隐时现,亮闪闪的如一冠白色的帽子戴在高山之上。有些却如一条条白裢从山顶飘下,那是大山一条条山脊处的积雪。

连绵的大草原牛羊成群,这里是高原牧场。看见的牛也都是牦牛。偌大的牧场中偶尔可见一片片湿地,那应该是牛羊喝水的地方。马师傅说:“这里的牛羊都是散养的,吃草,没有喂饲料的。牦牛是经过改良的,没有过去那么大,这样养殖时间短,牧民收益快。”

草原上,总能看见一堆堆的玛尼石,这是藏族文化的象征。

我们从西宁出发,一路感觉在上坡,至距湟源县西南40公里的日月山不过2个小时车程,但海拔已达3500余米。从2200米到3500米,一路上,在不同的高度,看不同的风景。

在高原,人身体是有反应的。尤其是到了日月山,我的反应是气息不够,走路不能快,稍快一点儿就感觉喘不上来气,脚无力,身体疲劳。

日月山景区门票50元。爱人拿着他的退休军官证,免了票。这一路上,所有的景区门票都给他免了。感谢国家对军人的优抚政策。

日月山属祁连山支系,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是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这里自古就是历史上“羌中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堵塞而开辟的“丝绸南路”,即经日月山、青海湖,过柴达木盆地通往西域。唐代开辟的“唐蕃古道”更是由东北入境从西南出境前往河源去拉萨,贯穿海南州腹地。

日月山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及唐文成公主与藏松赞干布的和亲故事,让这里闻名天下。只是我孤陋寡闻,曾经学过的这段历史,虽有记忆但亦忘的差不多了,更不必说关于这段历史上的传说了。

司机兼导游马师傅说:“传说,文成公主远嫁时曾经过这座山。她在山顶思念故乡时,取出皇后赐给她的“日月宝镜”想一解思乡之苦,不小心把宝镜摔成了两半,分别落在东、西两个小山包上,一块倒映着落日的余辉,一块倒映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因此而得名。”

虽然日月山的由来是传说,但文成公主和亲进藏途中路过此地,为此带来了中原文化,如农耕和纺织,促进了当地游牧民族经济发展。应该说文成公主不仅是和平的使者,更是文化和文明的传播使者。

文成公主和亲进藏的故事,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布达拉宫就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

这日,我站在文成公主当年路过且传播文化的地方,内心感触颇多。想想她离开至亲,离开熟悉的宫殿和喧闹繁华的城区,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这地域广阔、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内心是否会有凄凉。

日月山曾经是会盟、和亲、战争以及“茶盐”、“茶马”互市等等重多历史事件的见证。所以,来到这里,不虚此行。

从景区正门进入,沿木质栈道上行至半山腰。站在这里,视野已很开阔,远眺是连绵起伏的雪山,近看则是广袤的大草原。一片片的羊群悠闲地吃草,山上山下的一处处经幔随风飘扬。置于这般壮美而圣洁的世界里,让人不由得心静如水。

天有些阴,风亦很大,帽子不时被吹起,但我还是想去到最高处看看这大草原中的日月山全景。于是,不断的往上走。开始还想快走几步,可发现不行,气息开始短,腿也感觉沉。无奈,还是慢慢走吧,到了这里,由不得急性子。

见山顶有一处塔,我便走了上去。站在这里,可见分布在景区内的一个个景点,其中就有纯白色的文成公主雕像。远看,她着唐服,身披斗风,高挽发髻,左手握宝镜在胸,目光坚定注视远方。我想,那是她在远望来时的路,心中念着中原大地的家乡,那里有她的亲人,有她热爱的土地,有根植于心的中原文化和文明。

日月山有一个青海古道博物馆,二层结构,一层售卖藏银饰品和银器等,二楼展示出土文物。仔细看,这些文物最早可追溯到六、七世纪。有石器、陶器、铁器、青铜器、铜镜和金银饰品等,足以见远古时期这里的手工业制作和文明程度。

我参观过吉林省博物馆,也看见很多出土文物,但从文物出土时间和文物形状上看,差异并不大。如陶器,有单耳也有双耳。大大小小的铜镜,背面造型精美,与我在省博看的如同出一辙。

走下山,我又回头望去,仿佛看见一支长长的驼队,驼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在清脆驼铃声中,缓缓地向西走去,那是文成公主和亲的队伍......

游览日月山,不仅让我体验到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更让我看到了古时历史文化与文明,且在回望历史中感受今日青藏高原之美好变化......

写于2023年6月1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