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杨家川

 黄土地上 2023-06-20 发布于内蒙古
走进杨家川
图/ 贺广生  文/李洁

杨家川小峡谷距离呼和浩特市约180多公里,位于清水河境内,最近几年颇受呼和浩特周边徒步爱好者的青睐。

清水河县志记载,杨家川原名太洛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鲁县寺怀口正沟等地,宋代名将杨延召镇守偏关、宁武关、雁门关一带,屯垦边戎,后军士家属流落当地甚多,故改名杨家川。杨家川由平鲁寺怀口一路向西,流经一百多公里,在清水河县老牛湾处与黄河交汇。1950年后,因山林破坏,河水枯干,只在偶尔年份的夏天雨季会有洪水。

杨家川峡谷一年四季风景各异,随着不同季节的变化,她展现出各异的迷人风采。冬春之际荒凉苍茫、雪后则犹如万千冰川伫立,气势恢宏;夏天清新苍翠,如踏入绿野仙踪,在雨季的时候,峡谷里常形成大小不一的瀑布,崖上多处飞瀑悬挂,飞流直下。秋季的峡谷是最迷人的,各种树木五彩斑斓地点缀其间,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杨家川在清水河境内峡谷最深处达七十多米,水与石的较量成就了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峡谷最宽处达一百多米,沿线贯穿着以长城、古堡、古村、古庙、古栈道等组成的黄土高原风格独特的风景线,形成了一幅原始古朴的山水画卷。峡谷时而开阔岩石裸露,如一位不修边幅的巨人随意躺卧在黄土地上,时而又幽深狭窄,两侧峭壁直插云端,谷底无法容一人通过,有时怪石嶙峋,有时山泉喷涌,偶尔不知名的鸟儿一声鸣唱,清丽的声音直冲云霄,让幽静的山谷瞬间鲜活了起来。

杨家川在清水河境内最险最美的风景有两段。第一段是从北古梁村附近的大圪洞顺沟底而下,途径伏龙寺、水门塔,再下欧梨峁村,一直走就到大塔,当到达大塔后,峡谷的水逐渐深了起来,人就无法行走了,只能在绝壁之上望着峡谷蜿蜒到老牛湾,汇入黄河的怀抱。这一段是徒步爱好者经常去的一段,峡谷山势险峻,不过,大部分谷底还算平坦开阔,对于徒步探险和摄影爱好者来说,安全性有保障。

大圪洞、伏龙寺及水门塔等地,在当地民间留下了特别多的美丽传说。

在杨家川北古梁村子下面,水流从二十多米的高崖悬空直下,在崖底掏凿出一个十米见方的深潭,这就是老乡们所说的“大圪洞”。奇怪的是,雨季发洪水泥石俱下,但到第二天,大圪洞便又恢复成一汪蓝幽幽的清澈。骄阳似火的大旱之际,别处的泉水都干涸了,大圪洞依然清澈幽深,即使到了冬季最寒冷的日子,这里的泉水依旧汩汩不息地涌出,这可能是由于大圪洞底部有一孔特别旺盛的泉眼。因此,这一泓深潭还有“蓝眼泉”“水门洞”等神密的称谓。关于大圪洞的传说,被这里的老乡们一代代演绎得神秘又离奇,有的说每年的端午节早上太阳未升起之前,来大圪洞用泉水洗脸可以美容祛雀斑,因而那一带的女子各个皮肤细腻、面容姣好;还有的说大圪洞有九十九丈深,里面埋着当年杨家军的金银财宝,由一只灵性的神马驹看护,觊觎这些宝贝的贪财之人找了水性最好的河路汉潜水探宝,不过,都被神马驹的马蹄踏入深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清水河退休教师孙虎原老师曾和我讲起,他2005年夏季到单台子中学检查工作时,曾和同事们用工程线绑了石头量过大圪洞的深度,实际是九米多深。

2021年到2023年期间,我和清水河县摄影家贺广生、摄像爱好者邢涛多次徒步水门塔峡谷一段。距大圪洞约一公里处,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的山坳里,坐落着一个仅有六七户人家的村庄,叫“水门塔”,村前台地上有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伏龙寺”,贺广生把伏龙寺的石碑拍了高清图片,孙虎原老师用了整整一周时间,将伏龙寺石碑上的文字整理出来,关于伏龙寺的修建,石碑记载为乾隆二十六年夏六月,伏龙寺由冯家塔先人冯有良捐资修建,石碑上刻着“此地西临黄河天险,石壑边垣,内外山形如群牛之奔饮,至此一聚,亦犹之群山万壑赴荆门也。距此东北三五十里,并无流泉,惟自此至河,涌泉百出,遂相传此地为“水门”云,此亦藏精聚气之处也。”听当地老人们讲,相传这里是古太洛河通往黄河的水门,水门由一条青龙看守,只有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开放或关闭水门,让太洛河的水平缓流入黄河,沿途居住百姓才能免受洪涝水灾的侵袭,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可是,看守水门的青龙脾气暴戾、喜怒无常,经常无端关闭或打开水门,造成洪水泛滥、淹没农田、乡人流离失所。一位勇敢的冯姓男青年潜入水下,与青龙决斗,制服了青龙,并承诺会在这里修建寺庙,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给青龙送上供品,让其忠于职责,守护好水门。先人们为了感激这位勇士,将寺庙称作伏龙寺。

杨家川的另一段奇美景观是前大井段,这段峡谷隐藏在深山里,由于交通不便,鲜为人知,几乎没有外地徒步者到达。2023年夏天,清水河县文联在北堡文化志愿活动,在李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几位志同道合者第一次来这里。走近这段峡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狭长幽深的大缝隙,犹如倒着的一线天,肉眼打量,峡谷最深处有三十到四十米深,两岸林立的石头如刀削斧劈般呈一层层规则的走势,或温柔、或刚强地裸露矗立,让人情不自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谷底狭窄的缝隙里是深不见底的泉水,泉水即使在最寒冷的腊八节也不会结冰,堪称奇特,本地人叫这里为腊八洞。听当地老人们讲前大井的峡谷是当年修建长城取了此地的石头,又经过多年的洪水冲刷而形成。不过,大家一致认为这个说法不成立,因为这里离长城距离不近,再说了,峡谷周边运输也不方便。前大井段峡谷也许是在地质构造隆升的条件下水流沿构造节理或断层发生下切侵蚀作用,形成了既深又长的峡谷,峡谷两侧壁立千仞,险峻到无法通行,谷底则怪石嶙峋山泉喷涌。还有一个奇观是,在前大井段,峡谷一侧竟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古老的石窑洞,也不知是哪个年代修建的,有些石窑洞至今还有村民居住,进出家门的蜿蜒小路是修建窑洞时自己一斧一锤凿刻出来的栈道,他们常年行走在城市徒步者胆战心惊的探险之旅上,竟神情自若、如履平地。望着这些已经与陡峭峡谷融为一体的窑洞,不仅感慨,这么多年来住在峡谷边的村民,每天日常出进在外面人看来都是险象环生,他们就没有偶尔失足掉下去的时候吗?同行的董韬老师有亲戚在前大井村居住,他对前大井的前世今生非常关注,用高深莫测的口吻自言自语,还真的从来都没听说过峡谷周边的村民走路发生意外的,反而是外地那些经验丰富的徒步探险者有意外发生。

置身这原始、自然的情景之中,不禁对当地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深感敬佩。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生存法则吧。

传说中的大圪洞,也叫蓝眼圪洞、蓝眼泉、水门。

蓝眼泉的具体位置在伏龙寺沟底之上游约1华里多。

从蓝眼泉走下去,在此处就过不去了,只有最寒冷的冬天结冰才能过去。我们一行2023年正月初八已经无法通过。

高出远眺,长城修过杨家川北一小段,马上又下入谷底,这段就是老乡们说的“圈水圐圙”,不过,这一说法未被长城专家认可。

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杨家川北长城。

杨家川一段保存较好的长城墙体。
邢涛在用手机拍摄视频。

​这段悬崖,很少有人下去。                                                




摄影家贺广生在峡谷悬崖中间。
本地长城研究者刘建国老师说,这些痕迹就是当年修长城留下的。

当年这些遗留痕迹,不下到沟底是看不到的。

1992年老照片,拍摄于原大塔村沟底,现在已经淹没。

1992年老照片。这是从大塔村向西杨家流经黄河的走向,如今人们说的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地方就是指这个位置。是万家寨水库截流后黄河蓄水后水位提高产生的一个自然景观。

这些悬崖上形态奇特的岩石,只有下到谷底才能观赏到。


杨家川前大井段

     伏龙寺谷底对面山上有座保存较完好的烽火台,曾多次向当地人问询此墩称呼,他们都说没名字。后来有个羊倌说此烽火台叫:“小台湾”,人们很难攀爬上去。过去从马道嘴村那面可以攀爬。长城 1号线旅游公路修通后把这个地方切断了。

伏龙寺下的悬崖峭壁                                                 
远眺伏龙寺的位置


杨家川欧梨峁村下段杨家川欧梨峁村下段
杨家川前大井段。前大井狭长幽深的细水涧

​前大井的石头古院落。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