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与荆州习俗10:夏至,东边日出西边雨

 郢都故事 2023-06-20 发布于北京

二十四节气与荆州习俗10

夏至:东边日出西边雨

文/图 张卫平

    璇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唐代文学家权德舆的一首《夏至日作》,让人在夏至的节令里感受到了时序的交错和四季的更迭。似乎在眨眼之间,春天已然过去。此时,诗人有着一种逝年如水的惆怅。

    “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到来。”南京气象学院教授冯秀藻对元朝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的解读,就是“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所以称作夏至”。

    可见,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夏至的“夏”,就是夏天,“至”则是极致的意思。夏至日,是炎热夏天来临的标志,其气候特点为暴雨、梅雨天气。

    俗话说,“夏至不过不热”,夏至一过,气温将持续升高。因此,一进入农历六月,盛夏的热浪便随着蝉的嘶鸣扑面而来。所以,《酉阳杂俎·礼异》里说,“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

    宋代词人晏几道“晚来团扇风”的诗句告诉我们,在没有电扇与空调的古代,扇子是最好的避暑神器。而从周朝开始,“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正如《帝京景物略》中所说,历朝皇家在进入“夏至”后,都开始用“冬藏夏用”的冰来“消夏避伏”。而楚人,正是制冰用冰的“高手”。

 

    古诗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而《荆楚岁时记》里说的更清楚,“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曰贺嘉雨。”又说,“六月曰濯枝雨。”而晋代的《风土记》里也说:“六月有大雨,名濯枝雨。”原来,夏至时节空气对流旺盛,地面受热强烈,常常在午后至傍晚形成雷阵雨。在江汉平原,人们戏称这种热雷雨为“夏雨隔牛背”。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这“三候”在荆州显得犹为明显。比如,说到鹿,荆州人大都会想到石首天鹅州里奔跑的麋鹿。古人认为,鹿角前生属阳,麋鹿则属阴。自夏至日开始,阴气上生阳气衰减,属阳的鹿角便开始脱落。半夏则是荆州的特产,自古称为“荆半夏”。《湖北通志》里说,半夏为“产湖北荆州为最”,其药物记载最早见于2000年前汉代雷公所集注的《神农本草经》。而蝉鸣,夏至时节在荆州农村几乎都能听到。

    自古以来,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四时八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对于夏至的来由,《尚书·尧典》里说,帝尧命羲叔到南方去观察太阳南移的变化,以便推算岁时,制定历法。结果,羲叔发现“日永星火”——东方苍龙七宿中火宿出现时这天的白昼最长,并由此确定为夏至日。

    农历六月,恰是一年之半,既是“新谷成熟的时节,也是大火星亮度最强的一个月,先秦时期的楚人在这个月又要举行一次隆重的祭祖神兼火神祝融的节庆活动”。

    文史资料里说,楚人在夏至时节的活动主要有祭祖、尝新、祈年、聚餐和歌舞联欢。专家学者认为,这个节日在楚国的年节构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据《周礼·春官》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可见,夏至作为节日早已纳入古代祭神礼典。《楚国风俗志》里说的比较详细,“六月'大火’处中之夜,在郊野燃起柴燎,隆重地祭祀祖神兼火神祝融。另外,在田间搭棚(或设帷帐)表演巫歌巫舞,祭享田神和谷神,以祈求丰收。同时,将一部分待熟的谷物做成新饭,先荐祖先、神灵,然后依序尝新,仪式告毕,就饮酒狂欢,纵情歌舞”。

    夏至时节,楚人都会将刚刚收获的稻米做成新米饭,先荐献给祖先和田神等神灵,然后自己品尝。这种源于远古的习俗,又称为“吃新”,在楚地六月初六多伴有这一仪式。

    其实,农历六月初六也是夏季的一个小节,称为天祝节。主要是藏水、晒衣、晒经书和妇女回娘家、祈求晴天及人畜洗浴。旧时,荆州有着在夏至日里翻晒衣被的习俗。据说,衣物在这天晒后就不会生虫。

    千百年来,荆州人还习惯在夏至时节制作豆豉、面酱、黄酱,酿造酱醋,制作清凉解暑的食物,如酸梅汤、芡实粥、冰糖绿豆爽、八宝莲子糯米凉糕等。

    说到“吃”,北京流行有“冬至饺子、夏至面”。而在荆楚,《中华全国风俗志》里说,“每年夏至后逢卯日,名曰过半年,亦曰吃新。俗谚曰:'乡里人两餐荤,过了年望吃新。’亦农夫之典也。所谓吃新者,庆新谷已萌也。摘新谷一穗,归而荐之祖”。

    如今荆楚各地的“尝新习俗,同样可以说是先秦楚人六月祭火神节庆中尝新仪式的变型遗存”。

    也许,源于宗懔在江陵任县令时的记忆,“夏至节日,食粽”的习俗被他写进了《荆楚岁时记》里。由于古时相近节日的习俗区分的并不那么泾渭分明。可能因为夏至日和端午节相隔不远,“食粽”仍是夏至的时令食物。

    据史志资料记载,江汉平原夏至的食俗主要有角黍、麦粽、李子、汤面等。旧时,夏至时食用的粽子,常常是用刚刚收获的麦米做成的“麦粽”,人们还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同时,荆楚还有“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饼”的习俗,俗称“夏至饼”,也叫“辟恶饼”。在楚人看来,六月伏日一定要煮面馄虼做汤饼,为的是避除邪恶。 

    夏至节,始于汉代,到宋代时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节日,“公务员”还会放三天假。难怪曾任宋朝礼部员外郎的范大成,在夏至节时与孙辈们玩的那么开心,甚至还照着《荆楚岁时记》里的荆楚习俗,也来了个“长命缕”,玩起了“彩丝系臂”的游戏,且看他在《夏至》一诗中曰: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