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可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下)

 大智若愚wxy 2023-06-20 发布于重庆
文章图片1

接着前天的文章继续聊方法论。

我们可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最后一部分,谈一下理性、感性和边界。

任何时代,理性都是一种极为难得并因此而可贵的品质,但扮演理性就恶劣得多了。比如有人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扮演理性的人就会说:你这么做有什么意义,能解决问题吗?

可是他们似乎意识不到,情绪本身不一定是为了拿来用的,它是人的一种自然流露,它的出现通常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避免成为问题。

扮演理性的人不理解这一点吗?恐怕不是的。他们只是太缺乏价值和意义了,因此总是倾向于寻找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一边,然后站在那里,并拉拢和指导旁人也要这样。他们并不理解自己所站立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如何成立的,他们只是假装自己的言行是正确的,就像他们扮演理性一样,他们只是觉得理性是应该的,如果他们觉得感性应该,那他们就会扮演感性。

我把这样的群体叫做正确主义者。这个标签所覆盖的范围是很广阔的,简言之就是那些一心追求正确的人们,并会为此舍弃自然和事实。

理性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它是从感性的荒漠中挣扎着生出来的一小片绿洲,它是一种对感性的克制和收敛,完全吗?不完全,感性是永远不可能完全被收敛的,机器倒是能做到,可是人不是机器。

关键是,感性不需要被完全的克制和收敛。我在上一篇中说,性欲望是一种很自然的欲望,但是它需要被收敛和克制,程度大约是,不要因此而冒犯甚至侵犯到他人。而不是说完全压制它,让它消失。理性所做的约束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再深就是各自的事情,凡夫俗子完全可以合法合理的满足这个欲望,苦修之人也可以用各种方法完全压制。

但人之为人,感性才是本质,感性是一切意愿的源泉,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理性是让它不至于因失控而不可收拾。以幸福而论,幸福的感觉就来自感性,理性只是为幸福赋予意义的东西,但最终的归宿还是感性。所以我后来意识到,理性的尽头是感性,就像哲学的尽头是美学,一切言说的尽头是沉默。

理性无需扮演,更无需证明给谁看你有理性,理性是一种能给你带来自在的能力,它约束你的感性,避免会招来麻烦的肆意,让内心享有更多的宁静。

所以无所谓有没有理性,而在于一个人会如何理解他自己的理性,他是用它来做什么?证明给人看?还是留着自己用。

如果一个人能充分理解感性的重要性,那么他必然是具有相当的理性的。此时他不再着意于寻找意义彰显意义或证明意义,而是会更为关注自己的内心。他不再从外界获得意义,而会尝试去构建只属于自己的意义,这个意义跟旁人无关,也无需向人证明,只是作为他自己的精神归宿和行为尺度。

因此他们绝不会去争辩哪个意义更好或更坏,更加无所谓去争论某件事有没有意义,他们清楚的知道在这一范畴的自主和个性,保持自己而不去教育他人。

你看那些总想着教育别人的人,他们所崇尚的意义连他们自己也没有追问过,通常是没有追问的意识,少数情况是不敢追问,他们以彰显和坚持自己所谓的意义来对抗这些意义本身的虚无。

多么可悲。那些教育别人的人总是一副为了别人好的姿态,其本质却不过是为了以此来对抗虚无。这就是深层的虚伪。

不必去争论,更不必去指手画脚。这是理性首先要约束的两种冲动,因为生命本身是虚无的,所以人们自然会有这样的冲动,尤其是在这样的一片到处种植崇高的土地上。如果能克制争论,能克制去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就能走向沉默,此时你若抬头望,会看见漫天星辰。

这便是边界,最基础的边界。这个边界虚伪者和狂妄者是看不见的,所以他们还是会着意于扮演理性,诉说意义,彰显正确。他们明明有一副凡体肉胎,却总想着演绎死人或圣人的法度,他们总是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的理性实在有限,他们的认知实在浅陋,他们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没那么自以为是。

我们可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式是:保持沉默,仰望星辰。

谦卑就是这样升起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