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平二调”是什么?毛主席为何反对?

 丛丛xt6v75sv1g 2023-06-20 发布于山东

大家好,我是时运命位。人民公社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有些人却在网上诋毁它、抹黑它。为了让大家了解人民公社,我开一个系列客观的介绍人民公社。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到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一平二调”是人民公社初期出现的问题。

“一平二调”又是什么?

“一平”主要是指人民公社初期实行的平均主义,即在公社内部搞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的做法。“二调”是指县委和公社两级政府,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无偿调走生产大队及部分社员的私人物品财产。

文章图片1

“一平二调”是各级政府错误理解共产主义而导致的。他们误以为人民公社就是共产主义了。它完全违背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毛主席是坚决反对并给出明确指示的。

“平调农民的劳动果实,比地主、资本家剥削还厉害,资本家还要花点代价,只是不等价,平调却什么都不给。一定要坚决退赔,各部门、各行各业平调的东西都要坚决退赔。”

“一平二调”产生的根本原因

1959年2月27日,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主席讲清楚“一平二调”产生的根本原因。

他们误认为人民公社一成立,各生产队的生产资料、人力、产品,就都可以由公社领导机构直接分配。
他们误认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误认按劳分配为按需分配,误认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
他们在许多地方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

三级核算,按劳分配是公社的方针

1959年3月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同意了毛泽东的观点,统一了思想。通过了14句话的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方针:“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

文章图片2

人民公社这个集体所有制中包含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三级中以生产队为基础,各级独立核算,解决了县委和公社两级政府平调社员财产的问题。按劳分配打破了平均主义,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动力。

上世纪六七时代的人对人民公社挣公分一定印象深刻,由于公分是分配一年劳动果实的重要依据。当时的人都十分热衷于劳动挣工分,你的父母小时候放学回家估计还要去挣工分呢。

那又是如何按工分分配的呢?队里的粮食分配是按“人六劳四”或“人七劳三”分配的。所谓“人六劳四”或“人七劳三”,就是把生产队生产的粮食,在交足国家公粮也称“爱国粮”的基础上,从剩余的粮食中拿出60%或70%按人口分,另外的40%或30%按劳力即所挣的工分分。“人七”的原则是因为有些家庭劳力少孩子多,挣不了工分,即当时人们常说的“老缺户”,如果加大劳力工分分粮的比重,势必吃不饱。为照顾这部分人,采用了这一做法。“劳四”的原则是带有激励机制的分配方法,谁家劳力多工分多,分的粮食自然就多些。

年终决算时所有分配的粮物款项,均按每个工分的分值折算,挣分多的不仅分的粮多,而且分的钱也多,如果家庭无劳动力挣不到工分,还要拿钱买粮。

所以说网上有的人说人民公社“吃大锅饭””养懒汉”是不对的。平均主义的共产风从1958年10月开始到1961年基本纠正,也不到三年。

毛主席从来都是反对平均主义的。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