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兽医药剂学试卷

 内科博士符医生 2023-06-20 发布于海南

清热泻火药

1.石膏的性味是:D

A.辛苦大寒

B.辛咸大寒

C.辛酸大寒

D.辛甘大寒

E.甘淡大寒

2.黄芩具有而黄柏不具有的功效是:D

A.燥湿

B.泻火

C.解毒

D.清肺热

E.退虚热

3.治疗乳痈腹痛首选:A

A.蒲公英

B.鱼腥草

C.败酱草

D.紫花地丁

E.板蓝根

4.下列药物中,不宜与藜芦配伍的是:E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龙胆草

E.苦参

5.具有养阴生津功效的药物是:A

A.生地黄

B.牡丹皮

C.赤芍

D.紫草

E.金银花

6.治疗胎热不安首选:C

A.黄连

B.栀子

C.黄芩

D.紫苏

E.黄柏

7.贯众具有的功效是:A

A.止血

B.止泻

C.止呕

D.止咳

E.止痒

8.具有涩肠,止血,杀虫功效的药物是:C

A.椿皮

B.苦楝皮

C.贯众

D.榧子

E.肉豆蔻

9下列哪项不治虚热:E

A.白薇

B.青蒿

C.银柴胡

D.牡丹皮

E.柴胡

10.治疗咽喉红肿疼痛,兼有肺热咳嗽痰多者,应首选:A

A.射干

B.鱼腥草

C.马勃

D.板蓝根

E.山豆根

11.下列哪项不是栀子的功效:D

A.凉血止血

B.泻火除烦

C.利湿退黄

D.清退虚热

E.解毒消肿

12.治疗口舌生疮、小便短赤首选:C

A.茯苓

B.滑石

C.竹叶

D.芦根

E.浮萍

13.既能治疗热毒生疮,又能治疗风热外感的药物是:E

A.黄连

B.蒲公英

C.牛黄

D.桑叶

E.金银花

14.长于清泄胃肠湿热的药物是:B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栀子

E.龙胆草

15.湿热下注之足膝红肿热痛,当选用哪组药物治疗:D

A.羌胡、独活

B.白芷、苍耳子

C.苦参、茯苓

D.黄柏、苍术

E.细辛、防风

16.用于温病热甚伤劫液之肠燥便秘的药物是:A

A.生地黄

B.大黄

C.番泻叶

D.火麻仁

E.郁李仁

17.孕妇忌用的药物是:A

A.天花粉

B.淡竹叶

C.夏枯草

D.密蒙花

E.芦根

18.既能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又能清泄湿热的药物是:E

A.栀子

B.牡丹皮

C.紫草

D.蒲黄

E.大黄

 

泻下药

1.具有消肿散结功效的药物是:C

A.芫花

B.豆巴

C.甘遂

D.牵牛花

E.芦荟

2.巴豆内服的用量是:A

A.0.1~0.3g

B.0.5~1g

C.1.5~3g

D.3~5g

E.5~10g

3.具有软坚作用的泻下药是:A

A.芒硝

B.巴豆

C.大黄

D.牵牛子

E.火麻仁

 

利水渗湿药

1.泽泻具有的功效是:A

A.泄火

B.清肝

C.健脾

D.清肺

E.解暑

2.茯苓的功效是:A

A.健脾利水

B.健脾燥湿

C.健脾补肾

D.益气养阴

E.清热利水

3.善治砂淋、石淋的药物是:D

A.车前子

B.石韦

C.滑石

D.金钱草

E.木桶

4.下列不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药物是:B

A.茯苓

B.猪苓

C.白术

D.薏苡米

E.苍术

5.用治暑湿泻泄,利小便以实大便是指何药:C

A.茯苓

B.猪苓

C.车前子

D.泽泻

E.木通

6.既能利水通淋,又能清解暑热的药物是:C

A.木通

B.车前子

C.滑石

D.海金沙

E.地肤子

7.既能利水通淋,又能通经下乳的药是:B

A.车前子

B.木通

C.王不留行

D.穿山甲

E.泽泻

8.海沙石的药用部位是:D

A.矿石

B.贝壳

C.树脂

D.孢子

E.子实体

9.善治膏淋的药物是:C

A.车前子

B.滑石

C.萆薢

D.石韦

E.海金沙

10.治疗湿热黄疸的最佳选药是:C

A.车前子

B.泽泻

C.茵陈

D.木通

E.石韦

11.善治血淋,尿血的药物是:C

A.车前子

B.泽泻

C.石韦

D.萆薢

E.木通

 

理气药

1.治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常以全瓜萎配:C

A.丹参

B.桔梗

C.薤白

D.前胡

E.贝母

2.既能疏肝理气,又能调经止痛的药物是:C

A.橘皮

B.青皮

C.香附

D.木香

E.乌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1.具有降逆止呕功效的药物是:B

A.白前

B.旋覆花

C.桔梗

D.前胡

E.白芥子

2.功可润肺止咳,灭虱杀虫的药物是:A

A.百部

B.桔梗

C.紫菀

D.款冬花

E.杏仁

3.长于治疗寒痰咳喘,胸满肋痛的药物是:A

A.白芥子

B.紫苏子

C.杏仁

D.葶苈子

E.桔梗

4.南星的功效是:A

A.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B.清化热痰,息风定惊

C.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D.清化热痰,除烦止呕

E.清肺止咳,润肺化痰

5.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药是:B

A.枳实

B.半夏

C.莱菔子

D.芦根

E.全瓜蒌

6.下列何药不能降逆止呕:D

A.竹茹

B.生姜

C.半夏

D.竹赭叶

E.代石

7.桔梗的作用是:C

A.润肺止咳,下气化痰

B.宜肺利咽,清肺化痰

C.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D.降气止咳,祛痰排脓

E.降气止呕,祛痰排脓

8.桑白皮用于治疗的病症为:A

A.肺热咳喘,痰多壅盛

B.风寒咳喘,呼吸困难

C.寒饮咳喘,胸痛背寒

D.燥湿伤肺,痰少难咳

E.目暗不明,目赤肿痛

9.下列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是:E

A.苏子

B.莱菔子

C.决明子

D.白芥子

E.葶苈子

10.用治肺虚久咳、痰少咽燥之证,宜选:B

A.浙贝母

B.川贝母

C.陈皮

D.黄芩

E.半夏

 

 

(一)中兽药学中医基础知识

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真题考点】气的生成的影响因素。

人体之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即宗气),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内经》称为“人气”。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精微,被人体吸收后化生水谷之气,简称为“谷气”,布散全身后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部分。

1)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B

A.肺的呼吸功能

B.脾胃运化功能

C.肾的闭藏功能

D.肺肾协调功能

E.心的主血功能

2)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AC

A.肺的呼吸功能

B.肾的闭藏功能

C.脾胃的运化功能

D.肝的疏泄功能

3.气的生理功能

【真题考点】气的生理功能与气化的概念。

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推动与调控作用。②温煦与凉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中介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是指阳气的激发、兴奋、促进等作用、主要体现于:①.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②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机能;③激发和促进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步;④激发和兴奋精神活动。

气的温煦作用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意义:①温煦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②温煦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助其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③温煦精血津液,助其正常施泄、循行、输布,即所谓“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气的固摄作用表现为:①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②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使之有度而规律地排泄,防止其过多排出及无故流失。③固摄精液,防止其安加排泄。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是气化的基本形式。

1)属于气的推动作用的有(ABCD)

A.促进机体生长发育B.促进津血的生成C.激发经络功能  D.激发脏腑功能

2)下列与“气主煦之”无关的是(A)

A.气郁久从阳而化热  B.体温的维持恒定

C.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正常的活动  D.血和津液的循环运行

3)下列选项中,气不能固摄的物质是(E)

A.血液  B.汗液  C.唾液 D.精液 E.水谷

4)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的作用称(A)

A.气化作用  B.防御作用  C.固摄作用  D.推动作用 E营养作用

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气机”的概念及气的升降出入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真题考点]气机及其调节。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斡旋诸气于入体之中,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

肝升肺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气机升降之枢是指(D)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C.肝主左升,肺主右降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2)气机升降之枢是指(D)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C.肝主左升,肺主右降 D.脾主升,胃主降

E.以上都不是

3)全身气机调畅最重要的环节是(C)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B.心火下降,肾水上升

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E肺气宣发,亦主肃降

5.气的分布与分类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真题考点】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分布与元气、宗气、卫气的主要功能。

(1)元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呼吸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灵枢·刺节真邪》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

《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素问·痹沦》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1)元气流行的通道是(C)

A命门B.血脉 C.三焦 D.膻中

2)宗气的分布是(A

A上走息道,下注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集,流动全身 D.上荣头目

E与血液同行,环周不休

3)卫气的分布是(B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角,运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4)卫气的分布是(B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于头目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5)营气的分布是(E

A.上出气道,下出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于头目

E与血同行,循脉上下,环周不休

6)元气的分布是(C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于头目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2)元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1)元气的作用是(A

A.推动作用  B.营养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E.固摄作用

2)元气的主要功能是(A

A.推动作用  B.营养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E.固摄作用

3)下列选项中,符合元气的生理功能的有(BCD

A.固摄精、血、津液      B.温煦脏腑组织器官

C.激发脏腑组织生理活动  D.推动人体生长和发育

4)元气的生理功能是(ABC

A.推动生长发育  B.温煦脏腑组织

C.激发生理活动  D.固摄液态物质

 (3)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面积聚于胸中的气。 

宗气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因此,凡是呼吸、语言、发声皆与宗气有关。

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因此,凡血液的运行、心搏的力量及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

《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

1.血的概念及生成

2.血的功能及运行

【真题考点】血濡养功能的表现。

血的濡养作用,较明显地反映在面色、肌肉、皮肤、毛发、感觉和运动等方面。

1)血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具体可表现在(ABCD)

A.面色的红润          B.肌肉的丰满壮实

C.皮肤毛发的润泽有华  D.感觉和运动的灵活自如

()津液

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真题考点】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在津液中,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人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1)津的功能是(BCD)

A.濡养脑髓  B.润养肌肤  C.润养孔窍  D.充养血脉

2)下列选项中,符合液的功能的有(BC)

A.润养肌肉和孔窍  B.滑润关节

C.濡养脏腑和脑髓  D.充养血脉

1)液的特性和功能是(ABC)

A.质稠厚,流动性小  B.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

C.滋养作用          D.渗注于血脉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及三焦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真题考点】津液代谢的影响因素。

津液在体内的输布主要依赖于肾气的蒸化和调控、脾气的运化、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和三焦的通利。津液的排泄主要与肾、肺、脾的生理功能有关。

1)津液代谢与下列哪组脏腑最为密切(D)

A.脾、肾、小肠、三焦  B.脾、肝、肾、三焦

C.肺、肾、三焦、小肠  D.肺、脾、肾、三焦

E.心、肾、小肠、膀胱

2)津液运行于周身,在于(B)

A.肾主闭藏   B.肝主疏泄

C两者均有关 D.两者均无关

(3)影响津液运行的因素(B)

A.肾主闭藏   B.肝主疏泄

C两者均有关 D.两者均无关

4)对水液代谢起重要作用的脏腑功能有(ABCD)

A肝气疏泄通利 B.肺气通调水道

C脾气运化转输 D.肾气蒸腾气化

()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1.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真题考点】气能生血、气能行血的机理。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的运用。

(1)气能生血,是指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

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是气化的基本形式。

(1)气对血液生成的作用是(AC)

A.气化作用  B.温煦作用 C.推动作用 D.固摄作用

(2) 气能行血,是指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能温煦精血津液,助其正常施泄、循行、输布,即所谓“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这些物质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2)气对血液和津液运行的作用是(ACD)

A温煦作用  B.气化作用  C.推动作用  D.固摄作用

(3)源于气能生血的理论,临床上治疗血虚的病变,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

(3)治疗血虚病证,配用补气药物的生理基础是(A)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 E.津血同源

(4)源于气能行血的理论,临床上在治疗血液运行失常时,常常配合补气、行气、降气、升提的药物。

(4)治疗血瘀证,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其机理是(B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 E.津血同源

(5)源于气能摄血的理论,临床中发生大出血的危重证候时,常常用大剂量补气药物以摄血。

(6)用补气法治疗出血的理论根据是(B

A.气能生血  B.气能摄血  C.气能行血  D.血能载气

2.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真题考点】气能行津的机理。气随津脱的病机。

(1)气能行津,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的运动,

气的温煦作用,能温煦精血津液,助其正常施泄、循行、输布,即所谓“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这些物质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1)气对血液和津液运行的作用是(ACD)

A.温煦作用  B.气化作用  C.推动作用  D.固摄作用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有赖于气的推动、固摄作用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是气化的基本形式。

(1)气对尿液、汗液的调控作用是(BCD)

A.       

温煦作用  B.气化作用  C.推动作用  D.固摄作用

B.       

(2).气对尿液、对汗液排泄的调控作用是(BCD)

 

A.温煦作用  B.气化作用  C.推动作用  D.固摄作用

(3)气对尿与汗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为(BD)

A.温煦功能  B.气化功能  C.防御功能  D.固摄功能

(4)气对尿液、汗液的排泄有控制调节作用的功能是(BD)

A.温煦功能  B.气化功能  C.防御功能  D.固摄功能

(3)津能载气,当大汗、大吐、大泻等津液大量丢失时,气亦随之大量外脱,称之为“气随津脱”。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痰饮》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1)“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D)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1991A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D)

A.气能生津  B.津能化气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气能行津

 

清虚热药

重点药:青蒿、地骨皮、白薇

非重点药:银柴胡、胡黄连

【真题考点】青蒿、地骨皮、胡黄连的功效。

1.青蒿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虐

应用: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暑热外感,发热口渴;疟疾寒热。

(1) 青蒿能治疗的病证是(D)

A.       

火毒疮疡 B. 暑湿泻痢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B.       

(2)既能清实热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 ABCD)

A.       

知母  B.牡丹皮  C.青蒿  D.秦艽

B.       

1995X142.下列哪项是青蒿的主治病证( ABCD)

A.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B.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C.暑邪发热,口渴尿赤  D.疟疾,寒热往来

2.地骨皮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1).地骨皮具有的功效是(C)

A.清实热  B.退虚热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2)功能凉血退蒸,清泄肺热的药物是(B)

A.       

牡丹皮  B.地骨皮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B.       

(3)地骨皮的功效是(C)

A.清实火  B.退虚热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3.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4)下列选项中,既能清湿热,又能除疳熬的药物是(B)

A.黄连  B.胡黄连  C.地骨皮  D.银柴胡E.柴胡

泻下药

()攻下药

重点药:大黄、芒硝。

非重点药:番泻叶、芦荟。

【真题考点】芒硝的性味。大黄、芦茎的功效。大黄的用药鉴别。芒硝、芦菱的用量用法。

1.大黄(来源重点)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应用: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诸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

用药鉴别: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1)大黄具有的功效是(A)

A.清热泻火,解毒止血B.活血祛痰,通络止痛

C.泻火凉血,清心除烦D.利胆退黄,清热除疳

E.泻火解毒,凉血除蒸

2)下列哪项不是大黄的功效(C)

A.清热泻火  B.解毒C.消肿散结 D.止血E.活血祛瘀

3)既有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又能清泄湿热的药物是(E)

A.栀子  B.丹皮  C.紫草  D.蒲黄E.大黄

1)大黄和虎杖都具有的功效是(D)

A.活血、通便、解毒、止咳 B.活血、通便、利湿、止血

C.活血、利湿、解毒、止痛 D.活血、解毒、通便、退黄

E.活血、止痛、止痉、解毒

4.大黄配附子、干姜可用于(B)

A.实热积滞,燥屎坚结 B.脘腹冷痛,大便秘结

C.腹大水肿,二便不通 D.津枯血少,肠燥便秘

E.虫积腹痛,大便秘结

5.用治肝热目赤兼大便秘结的药物是(ABC)

A.决明子  B.大黄  C.芦荟 D.熊胆

6.下述大黄的使用方法,哪项是正确的(ABCD)

A生大黄用于热结便秘  B.酒大黄用于瘀血诸证C大黄炭用于血热出血  D.制大黄用于化浊降脂

7.大黄后下的目的是(B)

A.       

清热解毒  B.泻热通便 C.清化热痰 D.活血祛瘀 E.凉血止血

B.       

C.       

2. 芒硝

D.      

药性:咸、苦,寒。

用法用量:10-15g,中人药计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1)芒硝的性味是(D)

A.辛、苦、凉 B甘、谈、凉  C.酸、甘、寒 D咸、苦、寒

2)下列关于药物用法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C)

A.       

芫花入汤制,3-10gB.龙胆草入汤剂,3-6g

B.       

C.       

芒硝冲服,  10~15g D.代赭石入汤剂,3-10g

D.      

3)不宜入煎剂的泻下药是(BCD)

A.芒硝 B.芦荟 C.巴豆 D.千金子

3.芦荟

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应用:热结便秘;烦躁惊痫;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人丸散服,每次1 -2g。外用适量。

1)芦荟的功效是(ABC)

A.       

杀虫  B.清肝  C.泻下  D.祛瘀

B.       

2)用治肝热目赤兼大便秘结的药物是(ABC)

A.       

决明子  B.大黄  C.芦荟  D.熊胆

B.       

3)治疗小儿疳积,宜选用的药物是(C)

A.       

郁李仁  B.芒硝  C.芦荟  D.商陆

B.       

4)不宜入煎剂的泻下药是(BCD)

A.芒硝  B.芦荟  C巴豆  D.千金子

()润下药

重点药:火麻仁。

非重点药:郁李仁。

()峻下逐水药

重点药: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和芫花。

重点药:商陆。

【真题考点】甘遂、大戟、商陆、牵牛子、芜花、巴豆的功效。甘遂、牵牛子、芫花、巴豆

、千金子的用量用法。

1.甘遂

功效:泻水遂饮,消肿散结。

凡水肿、大腹鼓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均可用之。可单用研未服,或与牵子同用,如二气汤;或与大载、芫花为末,枣汤送服,如十枣汤。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1)甘遂配牵牛子可用于(C)

A.实热积滞,燥屎坚实B. 脘腹冷痛,大便秘结

C.腹大水肿,二便不通D. 津枯血少,肠燥便秘

E.虫积腹痛,大便秘结

2)甘遂内服最为适宜的剂型(C

A.       

汤剂 B.露剂 C.丸、散剂 D.酒剂

B.       

3)泻下药中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宜入丸散的药物是(E

A.       

芒硝B.番泻叶 C.火麻仁 D.牵牛子 E.甘遂

B.       

4)研末服用较煎服效果好的药物是(ABCD)

A鸡内金 B.甘遂 C.雷丸 D鹤草芽

2.大戟

功效: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3.商陆

功效:泻下逐水,消肿散结。

2010B93.既能泻下逐水,又能消肿散结的药物是(D

A.巴豆 B.芫花 C.牵牛子 D.商陆

1)能通利二便的药物是(ABCD

A.商陆 B.冬葵子 C.大戟 D.甘遂 E.牵牛子

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1)既能泻下逐水,又能去积杀虫的药物是(C

A.巴豆B.芫花 C.牵牛子 D.商陆

 

1)下列关于药物用法用量的叙述,错误的是(D

A.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

B.芦荟入丸散,每次1~2g

C.京大戟入丸散,每次1g

D.牵牛子入丸散,每次4~6g

E.硫黄入丸散,每次1~3g

5. 芫花

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g。外用适量。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1)具有祛痰止咳功效的药物是(B

A.牵牛子 B.芫花 C.商陆 D.甘遂 E.大戟

1)下列关于药物用法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C

A.芫花入汤剂,3~10gB.龙胆草入汤剂,3~6g

C.芒硝冲服,10~15g D.代赭石入汤剂,5~10g

6.巴豆

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1)既能逐水退肿,又能祛痰利咽的药物是(B

A.牵牛子 B.巴豆 C.商陆 D.京大戟

2)用治阳虚便秘的药物是(BD

A.鹿茸 B.肉苁蓉 C.巴豆 D.硫黄

1)巴豆内服剂量是(C

A0.3g-0.6g  B 0.7-0.9g C0.1-0.3g  D0.01-0.03g

7.    千金子

用法用量: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1)不宜入煎剂的泻下药是(BCD)

A芒硝  B芦荟 C巴豆  D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疏散风寒)

重点药:独活、木瓜、威灵仙、蕲蛇

非重点药:川乌、草乌、乌梢蛇、海风藤、昆明山海棠

真题考点

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砂、海风藤的功效

独活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本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与细辛、川穹等相配,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处之少阴头痛,如独活细辛汤

1)治疗少阴头痛,宜选用的药物是(CD

A羌活  B白芷  C细辛  D独活

威灵仙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主治风湿热痹的药组(C

A黄柏、蚕砂  B木通、防己  C独活、威灵仙

白鲜皮、薏苡仁  E忍冬藤、络石藤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主治风湿热痹的药组(C

A黄柏、蚕砂  B木通、防己  C独活、威灵仙

白鲜皮、薏苡仁  E忍冬藤、络石藤

3川乌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应用:风寒湿痹,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1)治疗跌打损伤,宜选用的药物是(D

A蕲蛇 B独活 C秦艽  D川乌

4.草乌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1)川乌、草乌功效的共同点是(A

A 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B祛风湿,舒筋络,消肿止痛

B祛风湿,解表,止痛 D祛风湿,通络,止痉

5蕲蛇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麻风,疥癣

1)治疗小儿惊风,宜选用的药物是(A

A 蕲蛇 B独活 C秦艽 D川乌

2)下列哪项不是白花蛇的适应症(A

A 湿浊中阻,吐泻转筋

B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C中风偏枯,半身不遂

D 麻风顽痹,皮肤瘙痒

E破伤风症,角弓反张

6乌梢蛇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1)蕲蛇、乌梢蛇功效的共同点是(A

A 祛风,通络,止痉

B祛风,散寒,利水

C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D 散寒止痛,平肝定惊

7.木瓜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应用:风湿痹证;脚气水肿;吐泻转筋。

1)治疗湿浊中阻所致的腹痛、吐泻转筋,宜选用的药物是(A

A 木瓜配蚕砂

B羌活配独活

C威灵仙配防己

D 蕲蛇配桑寄生

8.蚕砂

功效:祛风湿,和胃化湿

应用:风湿痹证;吐泻转筋;风疹;湿疹。

1)用治风湿热痹的药组是(ABCD

A 防己、秦艽

B白鲜皮、蚕砂

C木通、薏苡仁

D 络石藤、忍冬藤

9.海风藤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

1)下列选项中,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功效的药物是(E

A 防己

B独活

C蚕砂

D 木瓜

E海风藤

(二)祛风湿热药(疏散风热)

重点药:秦艽、防己。

非重点药:雷公藤、络石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海桐皮。

【真题考点】秦艽、防己、络石藤、豨莶草、海桐皮的功效。

1.       

秦艽

2.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1)功能祛风湿、清虚热的药物是(D

2)功能祛风湿、利湿退黄的药物是(D

A 络石藤

B桑寄生

C木瓜

D 秦艽

E威灵仙

1)既能清湿热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ABCD

A 知母

B牡丹皮

C青蒿

D 秦艽

2)下列哪组是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药物(BD

A 虎骨、秦艽、杜仲

B仙茅、仙灵脾、桑寄生

C鹿茸、骨碎补、千年健

D 狗脊、五加皮、巴戟天

2.防己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3.络石藤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1)用治风湿热痹的药组是(ABCD

A 防己、秦艽

B白鲜皮、蚕砂

C木通、薏苡仁

D 络石藤、忍冬藤

4.豨莶草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1)既能祛风湿、通经络,又能降压、解毒的药物是(B

A 独活

B豨莶草

C络石藤

D 忍冬藤

E桑寄生

5.海桐皮(来源)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1)具有祛风通络,杀虫止痒功效的药物是(B

A 海风藤

B海桐皮

C络石藤

D 臭梧桐

E桑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