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城书法

 荣纳堂 2023-06-20 发布于天津

转自 卢秀辉

原标题: 他父亲认为,天下局势未定,中国必将鼎革。为安全及前途计,他将七子五女,全部送到欧美留学。而他创办了中国画学研究会。


《书法家诗传·四八三·金城》

诗文/卢秀辉

为金城拱北歌

华夏时多事,西夷父命涂。

纷繁磊落观,埋却管锥虚。

归客仕途路,安然不易居。

用心画学中,力倡雅风予。

古法精研久,新知博采初。

由来千态者,欲语独无余。

佳气郁葱草,堪愁笔下除。

国魂修定始,岂敢断肠书。

他父亲认为,天下局势未定,中国必将鼎革。为安全及前途计,他将七子五女,全部送到欧美留学。而他创办了中国画学研究会。

金城(1878~1926),字巩北,一字拱北,原名绍城,号北楼、又号藕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

金城的祖父,早年在上海做丝竹生意,是会讲“洋泾浜”英语的事事通人物。到金城的父亲金焘时,继承了家族经商事业,又得以大兴。金焘其人,因为久与洋人打交道,故十分喜爱西洋文化和科学。

光绪二十四年,维新变法失败后,金城的父亲金焘认为,天下局势未定,会有反复,中国必将鼎革。为安全及前途计,他将七子五女,全部送到欧美留学。

1902年,金城赴英国留学,此时的欧洲艺术界正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喊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现实主义的曙光照进了艺术圈。艺术家们开始创作赞美自然,歌颂劳动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描绘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的作品。艺术放下了架子,开始和人民拥抱。在欧洲,印象派也是甚嚣尘上,他们从现实主义中走来,艺术上更为激进。而金城在英国的三年期间,正值现实主义光辉最为灿烂的时刻。

金城发现了西方的美术已和中国不同,中国还在精神领域纠结,还在技法里面徜徉,而西方已经喊出把艺术还给人民。对于刚过弱冠之年的金城,尤感新鲜,甚至连感官都受到了刺激。这对热爱丹青的金城,强烈地受到了西方艺术的感染,他更醉心于到欧洲各大美术馆、博物馆观摩,让他开阔了视野,知道了与中国不同的绘画。从此,西方美术、博物馆学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他时常朝里张望。

1905年,金城回国,被朝廷派到江苏省上海道,出任上海中西会审公堂会审官(苏淞太道会审公廨襄谳员)。当时,西方列强规定,租界内领事拥有租界事务最终裁决权。英国巡捕凭空制造出了一起'黎黄氏拐卖人口案'。黎黄氏的丈夫是四川省宜宾县县丞,不料丈夫英年早逝。他们原籍为广东人,遗孀带领6个子女,从四川乘船来到上海,准备换船回广州。英国巡捕格林斯上船检查,见黎黄氏一家全是老弱妇幼,企图敲诈未遂。就诬指黎黄氏拐卖人口,当场拘捕了黎黄氏一家,被押送中西会审公堂。上海道台派关炯之、金城主审,英国领事馆派出了副领事德西门担任陪审,堂长为法国人。德西门要求宣判黎黄氏贩卖人口罪,被金、关两人以证据不足,给予否决。

金城一面派人往宜宾县调取证人证据;一面,写了《黎黄氏被英国巡捕无理逮捕》一文,内述英国巡捕、领事企图敲诈黎黄氏的事实,送上海各大报社发表。经中西双方会同调查,黎黄氏确非贩卖人口。金城要求英国领事释放黎黄氏,德西门指使巡捕殴辱金城,大闹会审公堂。引起了广大旁听者强烈公愤,上海全市罢市抗议,广大市民在英国领事馆前聚集示威,各国也施压英国,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只得将黎黄氏无罪开释。上海各大报刊都载文:《金绍城力挫英国领事》。事后,英国领事迫使清政府免去了金城中西会审公堂审官之职。

金城书法

金城被调回北京,在大理院任推事,在监造法庭工程处任会办等,又被修订法律馆聘请。清末中央机构当时有一个新设机构叫“修订法律馆”,该馆负责一般法律的起草与编撰。1910年,法部准备对监狱改良,学西式监狱做法。适逢美洲万国会举行,任命金城为美洲万国会代表,同时赴欧洲考察监狱。这一趟,金城考察了欧美18个国家以及亚洲的新加坡。他专为考察监狱,还留心对欧洲美术馆、博物馆、文化古迹和教堂皇宫等西方艺术场馆也进行了考察,他一路走一路作日记记录。1911年5月回国后,金城出版了《十八国游历日记》,还附《十五国审判监狱调查记》和《藕庐诗草》。

建立民国后,金城任众议院议员、国务秘书。1913年,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古物陈列所及中华博物院。他参与了筹备古物陈列所的工作。故宫内库及承德行宫第一次打开了大门,将所藏金石、书画于北京故宫武英殿陈列展览,使中国普通阶层的人也有机会一窥皇家所藏。展览期间,金城每天都携笔到场,刻苦钻研,临摹古代佳作珍品。金城初学戴熙的精细笔法,后接近陆廉夫画风。他的山水、花鸟、人物都有古意。1916年,金城应聘为英国麦加利银行在京的总经理。

1920年5月,在时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资助下,金城创办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北京许多有绘画基础的青年聚集在画学研究会,由金城讲授古代绘画,他竭力提倡保存国粹,临摹画稿,一笔不苟。提出了“提倡风雅,保存国粹;精研古法,博采新知”。金城由中学及洋学,又由洋学回归中学,他的眼光以及对知识的汲取点与常人不一样。他家境富裕,兄弟姊妹十二个,全部在欧美留洋。他自己又为官员,利用公费在欧美对美术、博物馆学进行过系统的考察和研究。他不像一般留洋人员,为生活所囿,没有闲适之情考察美术。所以,金城的眼光自与人不同。

西学东渐,西方绘画也大规模进入到中国,并被国人所接受。出于挽救传统绘画和探索西画等各种目的,中国画坛出现了一股留洋风潮。而美术也成为争论的热点,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在西方文明冲击下,与中国文化发生了大碰撞,结果,新时期就若干中国文化问题的讨论,滥觞成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主张白话文运动,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陈独秀与吕澂在《新青年》以通信的方式,均用《美术革命》为题目,拉开了一场对中国画的彻底之否决的空前的大讨论,是此大讨论,是上个世纪中国美术史、文化史有关中国画前途的第一次大讨论,其影响之大,一直至今。金城则站在守护中国画的立场,论述了中国画的优越性,否认中西绘画有高下之分,主张在中国画内部寻找革新的方法。

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后,举办了四次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第一次展览会于1920年11月在画学研究会成立的地方北京东城南池子举行,后移往天津河北公园商业会议所继续举行。1922年5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二次展览。1924年4月25日,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办了第三次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可谓是盛况空前。1926年6月中旬,第四次中日联展于东京府美术馆开幕,7月17又转展到大阪。金城及其子金潜庵、周肇祥等六人携画作五百余幅参展。参加的人员都是两国顶级画家,齐白石出名就是在第二届画展上。据《申报》介绍,参与人有:“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金君巩伯,画师陈君师曾,所出精品最多,并选带近今名人吴昌硕、顾鹤逸、俞语霜、王一亭等南北画家之画,约四百余件。”可见当时齐白石影响甚微。

1926 年9月6日,在参加第四次中日绘画联合展览归来后,金城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年仅四十九岁。金城由一位政府官员变成了课徒教画的画师,变成了一位兢兢业业的画会组织者和艺术活动家。此人一生,不易耳。1927年,他的儿子金潜庵和画学研究会部分会员为纪念他,发起成立了湖社画会。编辑出版半月刊《湖社》,后改为月刊,刊登社员及名人作品,介绍古代名画,宣传维护传统画法。湖社影响很大,成员几乎遍及全国,盛极一时。

金城最喜摹古,一生力学孜孜不倦,摹古精心之作有二三百件之多。他的临古作品,力融南北,尤以宋元为宗。他也写生,有《金北楼先生百鸟谱》写生集。

金城家学渊源,又广有钱财,对古器物字画收藏甚富。有《藕庐诗草》、《北楼论画》、《画学讲义》。四十六岁以后,金城进入了他的创作艺术的高峰时期,作品数量大增,而且已有己法。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影响了他的大成。以他的年龄,在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极强的号召力,当时画坛惟金城马首是瞻。金城还兼工篆刻。

金城书法,当时影响很大。他的行书,上溯二王,从赵孟頫出,深得前人意;他的抚古,从二李始,又远追上古,于朴质中见淡泊。但是,老实说,与他的影响不符。他的书法虽有造诣,不免有东施效颦之嫌。金城是个奇怪的人,见识很多,前后在国外待了五年左右,而且是有钱的五年。他醉心艺术,却不受西方过激艺术思潮影响,一心向古。从他的书法也可看出,他不善创造,学古亦步亦趋,不越雷池一步。学古集古,亦为艺术创造之手段,从金城身上,可见其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