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月有九毒日,牢记三事不能做”,说的是哪三事?老传统该了解

 三农小毛 2023-06-20 发布于北京

又将迎来今年的端午节了,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按农历来的,比如春节是正月初一,而端午节是五月初五,中秋节是八月十五等。

今年由于有一个闰二月,农历一整年就有13个月,所以今年的端午节就要比往年晚一些。如今已经是农历五月份了,听老人们说“五月有九毒日,牢记三事不能做”,说的是哪三件事不能做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何五月叫“毒月”?“九毒日”又是指啥?

在古代民间,把农历的五月份称之为恶月,或者是毒月。不过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古人所说的毒月,可不是指这个月份有毒,因为它所说的“毒”不是指有毒的意思,而是指炎热的意思。汉代《论衡》中解释说: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太阳火气,常为毒螫。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有把农历五月份称之为恶月、毒月,并且在当时就已经有相关的习俗了。

而之所以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恶月,那是因为到了这个节气的时候,气温就开始非常热了,因为到了农历五月份夏季也已经到了。

这个时候气温高,降雨也多,空气是非常湿热的。同时在这个期间蚊虫、毒蛇等动物也出来了,而持续的湿热天气人也容易生病,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很容易在这个期间发生瘟疫等传染病,从而会给人和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

因此古人就把五月称之为“毒月”了,认为这样的月份不好。而且在五月份的时候,不光是毒月,还有毒日,并且毒日不只是一个,足足有九个,其中五月初五就是九毒日之首,余下的还有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和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正因为五月初五这天是毒月、又是毒日,还是九毒日之首,所以就更为忌讳了,在以前这一天是有很多讲究和忌讳的。其中在民间就有这“九毒日三不做”的老传统,那到底是哪三不做呢?

“五月有九毒日,牢记三事不能做”,具体是指什么?

在端午节的时候,以前在古代的时候盛行“躲端午”的习俗,就是有些人群要避免做一些事情,这样就能平安度过后面的日子。而“五月有九毒日,牢记三事不能做”说的也是在端午节的几点讲究:

①九毒日不能嫁娶,女人要回娘家“躲端午”。

古人认为“九毒日”都是纯阳的日子,也就是只有男人的日子。因此在古代民间就有五月份不能嫁娶,特别是在“九毒日”期间。这个目前有些地方,依然还保留着这个习俗,认为五月份不宜嫁娶。

另外就算是已经结婚的女人,在九毒日之首的端午节,也要回娘家,这个称之为“躲端午”,就是要夫妻分开居住。

②五月也不能动土建房子,搬家等。

这也是过去民间的一种说法,在很多地方甚至还有着“五月不起屋,起屋主发秃”的说法,即在农历五月份是不宜动土建房子的,特别是在端午节,或者是九毒日期间,这样建房子的话,屋主就会秃顶。

当然了这个是夸张的说法,建房子怎么会秃顶呢?古人这样警醒的说法,就是希望后人不要在五月份建房子,或者是搬家。

③忌下河洗澡、游泳等。

俗话说: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这也是古人对后人的一种警醒。这里的端午节的水,既是指雨水,也是指河水、湖水等,换言之就是提醒我们不要下塘下河洗澡、游泳等,这都是非常危险的。

民间的说法是五月是恶月,特别是端午节这天“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老辈人的说法是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

但实际上是因为端午节的时候以后很热了,并且这个期间降雨也很多,私自下塘下河洗澡是非常危险的,就算水性好也容易发生意外。像以前有些地方还有端午节忌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躲井毒,也是怕发生意外。

其实在端午节不光是这三件事不能做,而且还有避五毒的习俗。就是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出没之时,农谚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古人的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尤其是在野外要提防毒蛇、毒虫出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