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全胜 | 顺德祠堂

 大河文学 2023-06-20 发布于河南

谚曰:顺德祠堂南海庙。

——题记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顺德祠堂大部分是前者祭祖专用的建筑物,即家族的宗庙,也称为宗祠。

祠堂在中国乡村比比皆是,而顺德祠堂保存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远近闻名,成为顺德本土一张亮丽的历史文化名片,素有“顺德祠堂南海庙”美称。中原移民垦辟而成的顺德大地,聚族而居,为收族敬宗,大力兴建祠堂,顺德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据《顺德县志》(1996年)记载,顺德“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为数逾万”,“直至抗日战争前夕,全县大小礼堂祠堂尚存数千间”。

2011年公布的《佛山市顺德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收录有祠堂256座,占名录总数的55%,而且保存质量整体上也比其他类型的传统建筑要好。

天龙涌梁氏惠公祠,建造于明嘉靖年间,是一座面阔五开间的祠堂。现存一路二进,首进头门阔五间深二间。是一座珍贵的岭南殿堂式古建筑实物标本。三角硬山墙,龙船脊,瓦面举折明显,瓦当、滴水齐全。梁架分别用了驼峰斗拱式、瓜柱式和筒柱式等式样。房梁、房顶、檐口精致的灰雕、砖雕、石雕、木雕和陶塑,完美体现南粤明清时期祠堂建筑的典型艺术特点。气势之恢宏,用料之考究,雕塑之完美,极尽人力物力财力之奢华。惠公祠是梁氏惠公一脉宗亲纪念先人和祭拜祖先的场所,也是家族惩恶扬善、调解纠纷、议事庆典、教书支学的地方,更是是维系族人感情传承祖训家风的载体。

今天,梁氏惠公后裔族谱,历时两年修撰,大功告成,族人汇聚一堂——不少华侨华裔不远万里而来,举行接谱仪式。但见长条横幅贯通宗祠9根铁力木精雕八棱廊柱,大门耳门小门都贴满红对联,祠堂内高烛燃烧,四周道路遍插彩旗。大厅广场整齐架设横七竖八的大棚,席开一百单八围,领导嘉宾贵客,各就各位,电视台报社记者长枪短炮,镁光灯如雷电闪烁。现如今提倡环保,禁放烟花炮竹,电子鞭炮震聋炸耳,红绿耀眼。日期定在“五一”假期,南中国阳光炽热,人人热汗横流。惠公祠临河而建,近年来河涌污染,垃圾淤塞,杂草腐尸,鸭棚屎臭,随着一阵熏风吹来,掺和着菜肴饭香,混杂着狐臭汗味,五味杂陈。

轮到老村长户老九叔公登台致辞。他拿着稿纸,上台站定之后,又把稿纸团成一团塞进裤袋,然后,故意用手下力敲了敲话筒,噗——噗——噗——,几声响过之后,低下头,静默下来,再慢慢抬起头,拿右手食指从嘴角划过,嘴里发出:嘘——,低沉长鸣,众人全都静默,偌大的食场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只见他的右手食指慢慢画了一道弧,直指面前恶臭河涌。又顿了顿,皱着眉头,发话了:

“领导们,乡村干部们,特别是惠公后裔们,你们闻一闻,风吹来什么味儿?你们看一看,河涌两岸什么景象?趁着接谱喜事大家齐聚公祠机会,老夫久有凌云志,之前就跟有关人员商议过,原计划不在今天这等场合讲这件事,确实忍无可忍!因此,趁此良辰吉日,我宣布从今天起,整治门前这条河涌!请村干部,谱馆理事会成员,和沿河乱搭乱建者——宴会后个别通知,以及远道而来的海外宗亲各地组团团长副团长,饭后移步到惠公祠二楼会议室开会!”

最后,他憋足气息,高八度喊一声:

“我宣布,惠公后裔接谱庆功宴开席!”

附诗一首:

顺德祠堂

在工业化中后期的顺德

市声拍窗 车水马龙

一派繁华与满城欲望

其实 只要你深入村庄核心地带

这里静水流深 风水独好

啊 顺德祠堂

富丽堂皇 古典厚重

一部风味独特的乡村历史

移民漂泊 身世浮萍

带不走的故土风物河川风水

以及江山社稷 包括家业和祖坟

经历流浪 碰撞  重新汇聚之后

祠堂应运而生

疯长成敬宗睦族休养生息的观念文化

并神圣地代代相传薪火相续

祠堂的根系扎进姓氏流变之中

祖德流芳 瓜瓞绵绵

人杰地灵 风生水起

源远流长的族谱

便是族人的纪传体史书

维系着氏族的高贵与血统的纯正

祠堂不单单是敬神之所在

有时也是乡村俱乐部

或是散居在各地族人的聚义厅

许多理想和愿景 在这里集合

被谋划成活生生的现实奇迹

祠堂文化凝聚人心

演绎乡村创业与发展故事


 作者简介

刘全胜,籍贯湖南郴州,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已发表或获奖作品逾500篇。长诗《涅槃·新生》于2021年10月荣获第三届“容桂总商会杯”草明工业文学奖(国家级)一等奖。诗集《情意绵绵》获得2021年度顺德区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并交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于2023年3月又荣获“顺德区2022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年度诗歌最佳作品”。《世相——刘全胜小小说100篇》再次获得2022年度顺德区文艺精品扶持项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