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当如何看待《二十四孝图》?

 乘着隐形的翅膀 2023-06-20 发布于广东

  来源标题:应当如何看待《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二十四孝”也热了起来, 《二十四孝图》出现在大江南北很多乡镇的街头墙上,甚至巨幅动画造型宣传画还在山西太原高架桥桥墩上亮相,关于“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的研讨活动也屡见报端。尽管热闹,对于“二十四孝”的争议也一直不断,有人说它是封建糟粕,应该抛弃,有人说其中虽有愚孝,但孝的精神值得挖掘弘扬。“二十四孝”到底有没有价值,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十四孝图》究竟是不是儒教的内容?我想当然是。佛教、道教、墨家等绝不会像儒家这么强调孝。孝是先秦儒家所倡导的基本德行。 《孝经》在汉代甚至被认为是可以和《春秋》比肩的重要经典(汉人常说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 。但是,我觉得有必要区分儒家的学理形态、政治形态、教化形态。譬如,孝的观念, 《论语》到《孝经》中对孝作为一种价值的论述,即是一种学理形态。汉代以来一直到魏晋,官方所倡导的“以孝治天下” ,即是孝道的政治形态。孝道作为儒家教化的重要内容向民间渗透,最后就形成了《二十四孝图》 ,它显然是儒家的教化形态。

儒家的学理形态和政治形态、教化形态多少会有些差异。很多时候,学理形态已经改变,政治形态尚未变,教化形态更滞后。另外一些时候,儒家的政治形态和教化形态的变迁未能由学理形态给出相应的支撑。这种情形在孝道问题上也存在。譬如说,汉代的“名教”以孝为核心,而魏晋时就遭到玄学的猛烈攻击。所以汉魏以降很少再提“以孝治天下” ,此后儒学学理发展中孝道的地位已大不如前。但是,民间教化中孝道却被高度重视。 《二十四孝图》就是民间教化中把孝道极端化的一个结果。换言之, 《二十四孝图》是儒家的教化形态与学理形态相脱节的产物,是没有学理支撑的教化。我们不能说它不是儒家的东西,但我们不能说它是儒学,它是“儒”而非“学” ——没有儒家的学理支撑。

展开剩余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