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多冷门就有多惊艳—端午节这首诗超越了杜甫、苏轼、文天祥同作

 兰博2000 2023-06-21 发布于湖南


中国传统节日或因历法、或因祭祀、或因纪念,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而盛行流传。

自古传统节日少不了文人的吊古怀今,诗文助兴,几个大节日的诗词之多更是漫若繁星,更有流传千古,不可逾越之佳作。

如:

除夕,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七夕,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都是流传千年的绝唱。

那么,传统重要节日中的端午节,诗文代表作又是何人何篇?

文章图片1

附图1 暮秋汨罗江

某日端午节,年逾花甲的唐代诗人殷尧藩,写下了这篇《七律·端午》。

七律·端午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殷尧藩是唐代诗人,早年贫困失意,中进士后,为长乐县令,多有政绩。与韦应物为好友,其诗受白居易多称赞。

殷尧藩好山水,尝曰:“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

这首《七律·端午》是殷尧藩的代表作,也是其唯一入选《全唐诗》的诗篇。

端午节应季诗文众多,其中也不乏名家名作,如杜甫的《端午日赐衣》,苏轼的《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浣溪沙·端午》多首,陆游的《乙卯重五诗》,文天祥的《端午即事》,贾岛的《寄朱锡珪》,汤显祖的《午日处州禁竞渡》……

但是,众多端午节诗文逐一品读下来,还是殷尧藩的《七律·端午》独占鳌头。

这首诗写于作者花甲时期,那个时候已是晚唐,宦官与藩镇冲突日益酝酿,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看透一切,选择隐居。

年轻时候对功名的渴望,对佳节的喜爱,现在看来已经是过眼云烟。

这种危机环生的大环境下,年迈睿智的作者透过端午节的表面浮华,看到的是背后的空虚、无奈和危机。所以,作者最后发出不管圣贤还是愚民,时光易逝,流芳者几人的感慨。

不禁让人联想到王勃“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的名句,让全诗一下子上升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看似稍显消极,其实却是对人生对宇宙的深思。

文章图片2

附图2 峰峦如聚的汨罗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