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幅图对比讲清何谓人性

 风声之家 2023-06-21 发布于江苏
有人在问:为什么社会的底层,都喜欢人踩人?我当时用两幅图来回答。
这种场景大家一点也不陌生,金鱼太多了,鱼池又不大,此时如果不奋力而起,踩着别人的身体,为自己争得饵食的机会,意味着连生存都会成问题。
因为抢不到食料身材自然小,竞争更没有优势,久而久之,永远也没有机会。故这些鱼见到每一次机会都拼死相争,每一次机会对他们来说都是生死存亡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鱼为了抢食可以短暂离开水面这种拼状。
看水下的钱大家可以推测出这肯定是许愿池里的鱼,这些鱼十分忧闲,因为不断有香客投喂,不似上图争抢,因为抢了和不抢的结果是一样的,故遇到投喂,它们自然不争不抢,悠然自得,反有谦让之风,形成鲜明的对比。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那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呢?我写过文章论述:人性是善是恶?儒释道三家观点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描绘文景之治时的盛景:人人自爱,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
同样是《史记平准书》后面: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
难道人性一下子就变恶了?作奸犯科?
同样是西汉人,相信有好多人在文景之治这种自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为什么反会作奸犯科?
上面两张图自然给出答案。
圣贤看透这个本质,故老子才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看图一,争念一起,天下皆为敌人。夫唯不争,故无尤。
不争、无私、无身等皆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
孔子则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一个人每天在生死存亡之间挣扎,很难从他身上发现善心、仁心这些人类真善美的东西。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从这个人身上发现这些美德,这个人一个是真君子、大圣人,真佛佗。图一的鱼恶池中鱼而亲喂食者。

孔子赞美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自得其乐的基础是:温饱是没有问题的,无非就是生活条件不好。
同理庄子逍遥的前提是他不会饿死,当他生存出现危机时,他也会跑出去借钱,有时还借不到。
一个人温饱解决了,还像“图一”一样,那就有些执迷和痴顽了,这就需要人去指点迷津了。
为什么生存不成问题,还要如“图一”一般?
理由很简单,肚子是饱了,但欲望没有饱,始终处在饥饿状态,自然还会踩人。踩人给出的理由一定不是欲望,而是为了什么什么很正气的观点。这也是欲望难以克制的根本原因,连发现都发现不了,如何进入图二状态?
鱼从图一的鱼踩鱼,到图二的吃饱就悠闲自得了,他们不需要看《道德经》《金刚经》《论语》等之类的就能做到。
自称是地球上最具备灵性的人类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正因为人的欲望的扩大才使得圣人出山,贤人面世,善恶己出,导人向善,有了善恶、正邪之分,正如天地本一体,奈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诸事也,善恶、正邪者二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