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想要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18岁前,这4个黄金阶梯千万不要走错

 舍得付出 2023-06-21 发布于湖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愿你我,都能珍惜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


 

撰文 联盟主创团

樊登老师曾说:“如果你觉得育儿辛苦,那可能是你没找对方法。”

很多父母会觉得这句话扎心。

事实上,凡事有重点,育儿也一样,把握大方向就能事半功倍!

育儿,尤其推荐,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提出:

18岁之前,孩子成长的4个黄金台阶。

图片


1

0-3岁

情感抚养,为孩子奠定安全感

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叫情感抚养。

是指0-3岁的孩子,一定要通过足够的爱和关注,给与孩子感情依恋。

李玫瑾教授指出,婴幼儿是通过气味、声音、样貌,与人建立一对一依恋的。
大家不要小看这份依恋,婴幼儿在这个阶段得到满足,他才能拥有安全感,开始信任外面的世界。

很多孩子胆大、不怕生、总敢探索新事物,除了先天性格,很大可能就是,他在家里得到了养育者的精心照料,生理和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所以他敢安全地去“闯荡”。

亲子专家建议,这个阶段的孩子,尽量由妈妈来养育。
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养育人,在孩子青春期之前最好不要随意更换。

因为,这个养育者是孩子的“情感基石”,在孩子行成稳定情绪之前,他是孩子与世界之间的所有链接,尤其孩子进入叛逆青春期时,他会是孩子最好的“情绪寄托者”。

我的同事美婷,出完月子,就把女儿留在了外婆家。

她计划,趁年轻时多奋斗,等站稳脚跟,再把女儿接回身边。

女儿7岁时,美婷把她接来上学。

女儿被外婆教育得很好,听话懂事,但很快,美婷高兴不起来,她发现,女儿非常胆小,住在家里像“客人”似的,畏畏缩缩,做任何事之前都习惯性先观察父母的脸色。

更难过的是,不管美婷怎么说爱,她的回应都淡淡的。

美婷感叹:“这种感觉太难受了,她对我一点都不亲密,我一度以为她是个性冷漠,可每次她和外婆打电话,就叽叽喳喳,特别亲热,我真的好羡慕。”

美婷的女儿,其实就是典型的,在0-3岁阶段,未能和父母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所以,3岁之前,父母一定要通过爱和关注,维护好孩子的依恋关系,构建好孩子的安全感,为他链接起对世界的信任。

图片


2

3-6岁

性格抚养,为孩子树立好性格

孩子成长的第二个阶段,是性格培养。

性格决定命运,拥有好性格的孩子更具备和世界交手的能力。

曾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12岁的男孩,非要妈妈给他买一个三千元的飞机模型。

妈妈拒绝后,男孩竟然直接和爸爸妈妈动起手来。

青春期的男孩,力气足够大,直接把爸爸压在沙发上撕扯,妈妈怎么喊叫都拉不开,无奈之下只能报警,等警察上门,父母还没来得及说话,孩子反倒哭得大声:“他们打我。”

从养育心理学分析,这个孩子就是在3-6岁阶段,缺乏性格教育。

缺乏性格教育的孩子,往往无法接受父母对他说“不”,于是,3岁撒泼打滚,6岁无理取闹,12岁就打架、离家出走等无法预估的方式,来逼迫父母对自己说“是”。

李玫瑾教授明确表示,孩子3-6岁时,一定要注意以下5点性格培养:

1

拒绝任性


孩子无理取闹时,父母一定不能妥协,一定要在孩子6岁前,养成说“不”的习惯。

2

学会感恩


在日常小事中,培养孩子分享、照顾、感谢他人的好习惯。

3

学会控制和忍耐


可以通过延时吃零食/买玩具的方式,刻意练习孩子的控制力和忍耐力。

4

拒绝压抑情感


通过情绪绘本,教会孩子认识、合理发泄、管理情绪。

5

拥有抗挫能力


尽可能多地为孩子创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负责”的机会,让孩子在日常中感受学习、失败、再学习、成功掌握的抗压抗挫能力。

李玫瑾教授明确指出,孩子的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是一种后天行成的社会行为方式,关乎着孩子成人后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图片


3

6-12岁

能力培养,为孩子塑造好习惯

第三个阶段,是能力培养。

李玫瑾教授指出,6-12岁是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习惯一旦养成就会非常稳定,对孩子产生非常持久的影响力。

重庆高考理科状元谢欣颖,是一路小学、中学状元上来的。

说到学习秘诀,她的班主任表示:“她的阅读能力特别强。”

这个能力,其实就是从小通过好的阅读习惯培养的。

谢欣颖的父母特别爱阅读,所以也很爱给女儿读各种书籍。

一开始,孩子看不懂书,就专门看绘本里的图片,慢慢的,她会“看图说话”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再到后来,她默默认识了很多字,而且培养了快速阅读,迅速梳理逻辑的能力。

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幼升小的阶段。

尤其需要父母引导帮助,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和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其实是一种行为定势。

当孩子365天,每天晚饭后,都雷打不动进行1小时的亲子阅读时,日积月累,他自然而然就把阅读当成日常习惯。

当这类重复行为达到一定记忆模式时,就自然而然养成了一辈子都不会改变的习惯。

除了好习惯的培养,父母也需要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筛选能力。

每个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点不同,有些孩子思维能力突出,有些孩子绘画有天赋,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就质疑自家孩子不努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天赋能力,针对性帮助孩子找到他适合的成长方向,尤为重要。

图片


4

12-18岁

尊重教育,为孩子引导好未来

第四个成长阶段,其实是父母子女开始学会分离的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开始关注自我,逐渐脱离父母,几乎是不服从父母管教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进行尊重教育。放下父母的“权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孩子的主动权。

李玫瑾教授的建议是:

12岁之后父母的语言是垃圾,一定要少说少管,多听多引导,把“话”用到刀刃上。

《百家谈》创始人王占郡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他青春期的女儿特别“拽”,别说讲道理,就是天都不愿意和父母聊,更不愿意让父母指导作业,王占郡就想了一个办法“请求”女儿:

“我申请应聘当你的作业指导怎么样?你来面试,工资给1元钱就行。”

觉得被尊重的女儿,觉得父亲的态度很真诚,便答应了。

由此,王占郡在和谐的关系中,开启了给女儿辅导作业的旅程。

其实,李玫瑾教授明确表示,孩子的4个成长阶段,前面2个阶段是最重要的。

如果基础打得好,后面2个阶段也会衔接得很顺利。

但如果前面的阶段被忽略,越到青春期,父母会越发觉得被动和辛苦。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我们一定要珍惜。

图片


5

珍惜孩子的成长黄金期

 龙应台曾说: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话虽然伤感,确实事实。

从3岁时的粘人,到6岁时的依赖,再到12岁以后的渐行渐远,花开有期,绽放有时,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是下一个阶段的基石。
成长不可逆,童年难再回,这4个黄金台阶,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牢记心中。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