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粽子,夏至与端午最具标识性的时令美食

 郢都故事 2023-06-21 发布于北京

粽子,夏至与端午

最具标识性的时令美食

文/图  张卫平


    “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我们从唐朝荆州刺史姚合的诗句里看到,古时江陵地区有着端午食粽的习俗。

   今天是夏至,明天是端午。《荆楚岁时记》中说,“夏至节日,食粽”。而晋代《风土记》中则说,“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可见,每年端午必吃的粽子,也是夏至时节的美食。
    粽子,早于龙舟竞渡。《楚国风俗志》里说,粽子是楚人发明的。

    春秋时期,楚人有以“棕子”投享獬豸神兽的习俗。獬豸,是楚人崇拜的一种独角神羊。据说,楚国的国姓“芈”,就源于祟拜“神羊”。

    据《荆楚岁时记》和《风俗通》等记载,獬豸居于水中,与蛟龙共处。楚人为防止“蛟龙窃食”,就用具有辟邪功能的楝树叶包裹,再缠上“五彩丝线”后投入江中。所以,楚人又称粽子为“楝实”。
    对此,梁朝《续齐谐记》中说的非常清楚,楚人“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采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后来,随着楚人将端午节改造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粽子进一步流传开来,成为夏至与端午最具标识性的时令美食。
    如今,清水粽子,已成为荆州最受欢迎的名小吃。所谓“清水”,是指没有任何馅子,单纯用芦苇叶包裹糯米的粽子,呈三角锥形、或四角形,煮熟后蘸白糖食用,有着比较浓郁的芦苇叶和糯米的清香,甜嫩而不腻。

    据《楚味荆州》一书介绍,荆州清水粽子的做法如下:
  1.将糯米淘洗干净,沥干水分,芦苇叶洗净煮熟,根据芦叶大小每三片叶一扎,十字交叉,一层层地码放整齐。
  2.取粽叶三片置左手掌中撑开,下面两片叶重叠约宽8厘米,上面一片叶压在两皮叶交缝处,左右相折卷成三角圆锥形,每个放入糯米50克左右,按压结实,将余叶向上封口,左手虎口夹紧,顺势从右向左,卷包成菱角粽子,系上芦草。
  3.锅置旺火上,将粽子约煮1小时,见水渐干时,再加清水,续焖煮1小时。食时解绳去叶,盛盘撒白糖、淋饴糖即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