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精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
2023-06-21 | 阅:  转:  |  分享 
  
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1.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的计算分为整数、小数、分数三
个阶段完成。随着数概念的建立,数的计算逐步展开。分数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数的计算的最高阶段。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是这最高阶段开始。 2
.学习这部分知识,作用在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的联系;是后继学习分数计算的基础。 
3.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同时要将分数加、减计算纳入整数、小数加减计算的系统,让学生从整
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二)确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常要用三课时完成
。下面仅以第一课时为例,谈谈教学目标确定的出发点及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1.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同分母
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而掌握法则的关键是要明白算理。为此,可从理与法的关系方面确定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2)计
算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形成技能。由于本课时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因此技能目标应确定在“会”的水平上。 (3)从教材内容分析,无论从
例题的情节还是法则的运用,始终都是结合实际问题学习的。为此,能力目标可确定为,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概念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从知识系统分析,由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同属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为此,渗透事物间相互联
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应作为思想教育的内容。 2.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
理,掌握计算法则。 (2)能够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
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的算理是本课时的重点。这是因为,理
解算理是掌握算法的前提。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还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做。另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形式与整数加、减
法相比,变化甚大。只有清楚计算的道理,才有利于学生抽象概括计算法则。二 (一)新知识教学前的准备 这阶段的准备工作要做到三个“说出
”: 1.说出加、减法的意义。 2.能熟练说出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及分数单位的个数。这么做的意图,是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集中到对分数单
位、分数单位个数的认识。为理解算理铺平道路。 3.正确说出整数、小数加、减法法则的算理。这是通过对旧知的复习,为知识的迁移、进而理
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准备。 (二)新知识的教学过程 4.出示例题,展现数量关系。 出示例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边理解题意、边
画出直观图形,以直观图形展现数量关系。 这样做的意图在于: (1)渗透只有单位1相同的前提下,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2)观察图
形,易得到结论,即而提出问题——经过怎样的计算才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呢?明确主攻方向。 2.探讨算理,概括法则。 同?  母不变? 在
讨论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还应以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加以补充、巩固。当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感性材料积累的比较充分时,再抽象一般规律
,概括出法则。 3.运用法则。 这部分要实现的目标是 (1)巩固、运用法则,形成初步技能。 (2)强化对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的整理方法。 (三)新知识教学后的练习。 1.巩固性练习。以笔算为主,熟悉法则
。 2.技能训练。以口算为主,形成初步技能。 3.正误判断。以学生反馈中的问题为主,澄清认识。 4.提高性练习。以学生讨论为主,深
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一)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正确运用谈话法。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创设参与概括计
算法则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2.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以直观图形再现数量关系,既有利于问题的提出,又可以作为验证
结论的依据。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根据加减的互逆关系,采用一题多变的方法。把一个例题,加与减的两个方面全部呈现给学生,起
到省时、突出重点的效果。 (二)教学本课时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适时比较整数、小数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及时将新知纳入
知识网络,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正确算法的道理。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分数运算的启始课,在什么情况下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是本课的基本情节,是学习的前提,为此教师要心中有数,相机行事。
献花(0)
+1
(本文系11路人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