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宝宝脱掉纸尿裤更顺利,别做这3类父母,看看你在不在其中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6-21 发布于北京

正在看专栏的家长您好,这是我的专栏《合5岁前孩子的家庭如厕训练法》的第2节,上一节内容:

啥时候脱纸尿裤,家长说了不算,宝宝说了也不算,关键看这项指标

我们了解到孩子什么时候接受如厕训练好,要根据孩子的发育水平来决定(更具体的“信号”在之后的内容会专门再论述)。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训练如厕可能会存在的那些问题。

下面这个场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妈妈正在厨房忙着做晚饭,2岁的阿峰在客厅里独自玩耍。有一刻一切静悄悄的。突然阿峰叫了起来,"妈妈,我要拉臭臭。"妈妈慌手慌脚的关掉煤气,赶紧从厨房跑了出来,抱着阿锋坐到马桶上。谁知裤子刚脱下,一团粑粑就从阿峰屁屁掉了出来。

此时,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表现:

  • a类父母:严厉性

"你又拉身上了。"

"让你每次提前一点说,你怎么就是不长记性。"

"你怎么这么傻呀?又拉自己裤子上了。"

啪啪啪,小屁屁上响起一串清脆的掌声,伴随着小锋"哇哇哇"的大哭。

  • b类父母:宽松型

“你爱拉身上就拉吧,拉完了自己去洗。”

这类父母表现为态度比较随意,无所谓,不会去关注孩子的如厕问题,不会寻找孩子的规律。经常忽略了孩子如厕问题,可能导致孩子玩忘记了不记得上厕所导致憋不出,或者太久没拉而便秘,一旦出现如厕问题以为孩子大了就好了。

  • c类父母:"嫌弃型"

"你看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

"脏死了 !"、"臭死了!"这样带有羞耻感的词汇,以及嫌弃的表情,会让对宝宝如厕产生不良情绪。因为在宝宝的意识里,这可是他的"杰作"呢!

曾经我也是a类型和b类型中的一员,但作为学习型妈妈,我一直想探索更合适的方法,在看了一系列心理学家、儿童学家、医学研究等各种著作后,我调整了心态,在做法上也做了一些改变,很快就让孩子爱上了坐便器,并且喜欢在幼儿园大小便。之后长假孩子因为环境改变出现如厕倒退,依照看过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历时4个月我又让孩子走出了这个阶段。这些经验我都会在之后的章节里讲到。

为什么我们不提倡这3类父母呢?

学会如厕是孩子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学会这件事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个体不一样,顺利地一两个月就能学会,不顺利的可能需要长达6个月或者一年都有可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心态,不仅毫无帮助,还会起到负面作用,会让宝宝产生逆反心理,延长学会独立如厕的进程。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人格分为5个阶段,其中1~3岁对应的就是肛欲期。这一阶段的行为特点是以体验排泄和玩粪便为乐。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把大便视为"肮脏"、"不卫生",但孩子并没有这种心态,他们会天然的喜欢自己的创造物。

我时常听到一些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喜欢玩弄大小便。我一闺蜜的儿子在一岁半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玩自己的小便。常常在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把小便拉在地上,然后用胖胖的小手玩得不亦乐乎。

大人只能苦笑,但是孩子却觉得这是一种乐趣。

对于孩子来说,"大小便"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排出大便相当于"作出贡献"。通过排便,他可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积极服从,而憋着便意则是表达自己的不肯屈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