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清自我,走向成长。

 乐水清山 2023-06-21 发布于浙江

看了一本有关回忆的书籍,也让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过去的时光,这本书籍是学生对于老师的回忆,而我是自己对自己的回忆。一个是客观的角度,一个就是我主观地审视自己。

回忆并非老年的专利,而且回忆本身也不是沉湎于过去。来自心理学角度的认知,回忆是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从过去中寻求慰藉和安全感。芳华易逝,过往如烟,唯有埋在内心最深处的记忆,还翻腾着脉搏。

回忆在青年时代发生,可以说是有了一些人生阅历后,对于自己的重新认知,重新拿着放大镜好好地诊断一下过去的自己,把脉一下自己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思想层面。因此,回忆是对思想的更替,是对自我的重塑,是和过往的告别,更是成长。

成长是什么?成长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不是排斥改变,而是去接受它,去拥抱它,能被改变的,说明它原本就不属于你,只是暂存于你的内心而已,不能被改变的,才能沉淀出真正的自己。成长是自我否定后的崭新自我,是认知的升华和更迭。

成长是什么?成长是有勇气面对过去的自己,成长是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不再是对有知的坚持,和对无知的羞愧。成长是承认自己认知的局限,成长是再来一次的坦然和有序。

成长必然伴随失败的烦扰,成长也必然伴随着迷失自我的风险。反言之,唯有失败的痛苦才是成长最好的方式,假想有的时候很难替代想象,面对失败的态度决定了成长的速度。成长就是不断地在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案,格局不够,高度不够,就会陷入囚徒困境,无法超脱问题本身。用学习弥补能力,用学习提升视野和格局,不仅要有思想的高度,也要有职业的高度,不断地实践,反复的审视问题本身,最后做出取舍。

不能够迷失自我的成长算不上成长,成长本身就是对于过往的对抗,自我迷失只是你还没有建立真正的自我。很多涉世未深的人,非常小心地呵护着自我,怕丢失了自己,这是很可怕的。尚无我,何以成我。只是他们把个性和社会上的主流标准(也可能反过来)作为自己标新立异的遮羞布,作为自己真实的一部分,当做自己的谈资,给社会以老成的样子,以弥补社会经验的不足,维护着那仅有的一丝自信。这很正常,很多时候,人生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没有什么的时候,越需要替代品来填充。走过后,你会发现,年轻时的无知,是多么的可贵。正因为你的无知,你才会留意每一丝细节,重视每一份努力,记录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心理起伏以及思考,无孕育着力量,承载着一切,这是进步的起点,可怕的是这份初心,随着岁月的增长,经验的累积,渐渐地被傲慢和偏见取代了,成长不但停滞了,人性中的真也走了出来,甚至很多人把人性中的恶也当成了真实的一部分。

自信是什么?自信不是因为你知道的多少和知识的渊博,而是你知道自己的无知,有着对自己清晰的认知,自信是对待任何事物的好奇心和那份坦然,自信是一种魅力,是倾听,是尊重,是开放,是包容,是无······

人性本来的样子就是容易被已经固化了的喜好习惯引发出喜怒哀乐,要么是开心,要么是愤怒。认识人性的本身就是承认人性中恶的存在,用理性克制人性中的恶,弘扬人性的美好,更重要的是不要让人性中的恶阻碍了你成长的脚步和追求卓越的步伐。

敢于认清自己是勇气,当你真正的认清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脆弱,这时,你不但不会害怕忧伤,反而会更加谦卑坦然,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李嘉诚把自己的人生浓缩成八个字: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在这个建立自我的年纪,学会认清自我,在行动中不断地推进自我进化。

最后用一句圣经上的话结尾: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那些不可以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判断二者的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