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地名不止40年?

 长乐宫主人 2023-06-21 发布于广东

2022-06-09 21:21:23 来源: 土生土长深圳人 广东


在不少人眼中,深圳是一个只有几十年的城市,而“深圳”一词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个“新名词”。似乎在撤市建县前,世上并无“深圳”这一地名的存在。实际上,“深圳”地名早在1688年,便出现在了《新安县志》上。


康熙《新安县志》记载的“深圳墟”

从深圳墟到深圳市,“深圳”作为地名完成了N级跳,属于地名“扩大化”。与之相反的,深圳也有不少地名是被“缩小化”的,比如“新安”。此外,深圳也有一些地名是先“扩大”再“缩小”或先“缩小”再“扩大”的。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变化”了的地名。

从“深圳墟”到“深圳市”

“深圳”地名是经历了从“墟”到“镇”再到“市”的变化的。

关于“深圳”地名出现的年份,不少资料都写成永乐八年(1510),这实际上不对的。目前所发现的最早记录“深圳”地名的典籍,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新安县志》,在第三卷《地理志·墟市》中记载有深圳墟。至于永乐八年,则是深圳张氏从大鹏叠福迁居隔塘的年份。


向西《张氏族谱》上记载,永乐八年张氏迁居隔塘

深圳墟即现在东门商业圈所在,成墟于明末清初。明中叶,当时的罗湖一带相继出现了赤墈村、罗湖村、隔塘村、湖贝村、向西村、黄贝岭村等村,几个村的族人在村落之间建起了集市,名为“深圳墟”。深圳墟旁有深深的“滘水”流过,故而得名。晚明始,深圳墟一直是方圆数十里著名的商业墟市。当时,清政府亦在附近设有深圳墟汛等军事机构。


《新安县水陆塘汛舆图·深圳墟汛》

1911年10月15日,广九铁路华段通车,给当时已经比较发达的深圳墟带来了发展机会。当时在深圳墟设有车站,使之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圳墟也渐渐成为一个重镇。1929年3月9日,谭达伦就任宝安县长,很快他便做好将县城前往深圳的准备工作,但因迁县城花费巨大,且宝安商会、县城民众反对而搁置。1931年,深圳镇建镇。


广九铁路深圳墟站

因深圳镇商贸发达、人口兴旺、连接广九铁路而交通便利,1953年,宝安县政府遂由南头迁至深圳镇,深圳镇逐渐成为了宝安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撤销宝安县,设深圳市。1979年底,撤深圳镇,分设人民路与和平路2个街道办事处,深圳镇的名字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深圳自此成为这座新兴城市的名字。


国务院关于广东省设置深圳、珠海市的批复

虽然深圳镇的名字于1979年便消失,但直到21世纪初,许多本地人都习惯将去市区(尤其是罗湖老城区)叫作“出深圳”。

从“宝安县”到“宝安区”

从“新安县”到“新安街道”

东晋咸和六年(331),随着岭南人口的增多,原南海郡一分为二,在其东南部建立东官郡,同时设宝安县,为东官驻地,宝安县驻南头。此时宝安县辖今东莞、深圳大部、香港、澳门、中山和珠海大部分,地跨珠江口两岸。


东晋宝安县大致辖区图

宝安名字的由来,最广泛的说法是源于县境内的宝山。根据《广州府志》记载:“宝山,在城北八十里,宝安县以此为名。”《新安县志》亦有记载:“邑地枕山面海,周围二百余里,奇形胜迹不一而足,而山辉泽美,珍宝之气聚焉,故旧郡名以宝安。”

唐至德二年(757),安史之乱让唐朝当时的统治者唐肃宗非常憎恨安禄山之“安”字,故下令全国带“安”字的地名进行更改,于是宝安县改名东莞县,县治也迁到了到涌(今东莞莞城)。不过,直到民国初期,东莞县的许多人还是习惯称呼自己为宝安人。


《庐江郡何氏家记》记载,有相士问何真之父是哪里人,何父答曰宝邑(即宝安)人。

万历元年(1573),东莞县南部分出新县,以旧县城南头为新县的县城。新县县名“新安”,按照《新安县志》所载,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不过,有学者认为,应该是先有新安之名,而“革故鼎新,转危为安”是后人赋予的县名含义,新安之意应为“新宝安县”的意思,以区别旧的宝安县。


1866年新安县全图等高线版本

1914年1月30日,中华民国政府公报发布了《内务总长朱启钤呈大总统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批示文》,对全国重复的一百二十六处县名进行重新改名。新安县因与河南省新安县重名,改回东晋时的旧名宝安县。直到1985年,新安地名重新回到宝安县地界。


广东省宝安县图(1941)

1979年,宝安县建制撤销,设深圳市。198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宝安县建制,辖深圳经济特区外各镇,归深圳市管辖。新的县城选择在了西乡甲岸村一带,称之为宝城。1985年,宝安县撤销西乡区公所及其所辖十个乡和一个乡级镇的建制,设置新安镇建制,作为宝安县政府驻地。


1985新安镇地图

一开始,宝安县并没有选择新安作为县城镇的镇名,而是以“宝安县城”的缩写“宝城”作为镇名,并上报省政府。不过,当时广东省保亭县(今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城叫“保城镇”,两镇同音,省政府不予采用,故宝安县选择旧县名新安,作为县城镇之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新安作为深圳的一个老“名字”得以保留下来,继续使用。


保亭县保城镇

1992年8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宝安县建制,将其划为深圳市的两个区”,次年元旦,宝安区、龙岗区正式挂牌成立,宝安县完成历史使命。1994年,撤新安镇,成立新安街道及西乡镇。


新安街道地图

相对而言,“宝安”和“新安”地名都是“缩小化”了的。

从“福永司”到“福永街道”

“福永”作为地名是经历过先“缩小”再“扩大”的经历的。现在我们所说的“福永”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福永村,另一个则是福永街道。

福永作为地名,现可考是“福永巡检司”。福永巡检司,简称福永司,是明代、清代设立于新安县的一个下级派出军事机构,有巡检、司吏各一名。福永司始初设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由元代屯门、固戍角两个巡检司的官署、兵营合并而成的固戍寨演变而来。


《广东通省水道图》上的福永司

巡检司始于五代,盛于两宋。元因宋金遗制,所设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明王朝则赋予了巡检司行政权力,从此时起,巡检司作为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构,驻扎乡间,接触民众,具有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职能。

清朝时期,福永司管辖了现松岗、沙井、福永、公明、石岩一带的村庄。根据嘉庆《新安县志》的记载,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福永巡检司共辖185条乡村,其中,本籍村落154条,客籍村落31条。


福永司所管辖的大致范围

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福永巡检司依然存在。民国时期,随着基层机构的调整,福永巡检司也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福永之名仍有福永村(乡)、福永墟在使用。

福永村始建于南宋,一开始有陈姓和梁姓族人在此居住,后又有庄氏族人迁居此处。三姓族人所居住之地,分别被称为陈屋、梁屋及庄屋,后被合称为“三姓堂”或“三星堂”。康熙《新安县志》记载有“福永村”,此时,福永村已取代三星堂之名。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立福永乡。


康熙《新安县志》记载有福永村

民国年间,地方乡镇多有调整,福永作为乡一级的地名也时存时废。根据《宝安县志》记载,民国12-21年(1924-1932),福永又以三星堂作为乡名;1933年,三星堂与怀德、桥头合并,称“德星桥”,直至新中国成立。


德星桥乡

1951年,国务院撤大乡划小乡,福永乡“恢复建制”。1955年8月,原宝安县第一区改名福永区,福永开始作为区、镇一级的行政单位,1958年3月,撤区并乡,设有福永乡(镇级)。在这之后,福永又经历了福永区、福永公社、福永乡、福永镇等建制(当中有一段时间并入沙井公社)。2004年7月,福永镇改为福永街道。2016年,福永街道析出福海街道。


1985年福永区地图

整体而言,福永地名经历了由大变小再变大的历程。作为地名最辉煌的时刻,当属福永巡检司时,其辖区可包括现宝安区(除新安、西乡、航城)及光明区大部分。

“上步”的浮沉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上步区,下步庙”的说法,上步区是现在福田行政区的前身,全称为上步管理区。


上步区和下步庙

上步区之名源于辖区内的上步村。上步,又写作上埗。上步村始建于元朝时期,为南头郑氏礼祖房八世祖郑惠和由东鑑涌下(今南头涌下)迁居至此,开基立村而成。上埗之名与深圳河有关。“埗”同“埠”(多用于地名),意思为停船的码头,靠近水的地方,亦作“步”。以前深圳河有上步和下步,都是该河的“埠头”。


民国日军地图上的上步村

1979年3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同年4月成立罗湖区,辖福田、附城两个公社。1983年6月,深圳特区内设置罗湖、上步、南头、沙头角4个办事处,作为市政府派出的县级办事机构,其中上步区办事处管辖红岭路以西至车公庙以东区域。1985年3月,上步区办事处改称为“深圳市人民政府上步管理区”。


1985年上步区地图

上步区作为一个县级单位的地名,是“上步”的“巅峰”。199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深圳市设立福田区、罗湖区和南山区(县级建制),福田行政区辖区与上步区辖区一致。“上步”从此又只存在于“村级”地名,回到了原点。

从“沙井村”到“沙井街道”

某篇介绍清平古墟的文章提到:(清平古墟)因地处沙井又被称为沙井古墟。这完全就是张冠李戴,沙井古墟和清平古墟为两个墟,一个位于沙井村,一个位于新桥。而且,新中国成立以前,沙井的概念和现在的有较大区别。现在我们提到的沙井,主要是过去的沙井镇(包含现在的沙井、新桥两街道)。


某文章关于清平墟历史的错误介绍

大沙井的概念形成于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年,宝安县撤区并乡,全县分为14个大乡,其中就包括沙井乡,下辖沙井、涌边、民主及壆蓢四个小乡。1959年,全县编为13个人民公社,沙井公社是其中之一。随着1976年福永公社从沙井公社析出,现在人们熟悉的沙井辖区基本形成。之后,沙井又经历了乡、区、镇等建制,2004年,沙井镇改为沙井街道。2016年12月26日,新桥街道从沙井街道分出。


1985年沙井地图,这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大沙井范围

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沙井”地名覆盖的范围并不广,主要为义德堂陈氏族人居住之地,民国时期为沙井乡。而雍睦堂陈氏(包括辛养、壆岗、衙边、后亭等村)居住之地则为雍睦乡,新桥曾氏居住之地则为新桥乡,另外还有塘涌蓢乡(1946年并入沙井乡)。


1941年地图上的沙井乡、雍睦乡、新桥乡、塘冲(涌)蓢乡

因此,在大沙井概念出现前,人们只会说清平古墟位于新桥,而不会说位于沙井,更不会称呼其为“沙井墟”,更何况沙井一带原本就有沙井墟。

除了上述等地名,福田、龙华、龙岗、大鹏、坪山、南山、罗湖、盐田等区(新区)之名,松岗、西乡、公明、沙头、观澜、梅林等街道之名,都是源自辖区内的村名或墟市名,属于地名“扩大”化的范畴。

加入交流群

让我们一起来谈谈深圳历史

2022-05-18

2022-05-18

2022-05-04


参考资料:

《新安县志》、《宝安县志》

《深圳地名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