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0封二战华人家书封尘日内瓦 揭秘一段鲜为人知的红十字通信史

 勉之610 2023-06-21 发布于四川

图片
ICRC总部档案管理者丹尼尔先生(右)和玛瑞娜女士在查找二战时期华人家书。

图片
ICRC总部档案保存的二战时期华人家书。

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日内瓦总部档案馆,保留着5000多封二战时期的华人家书,这是一份穿越了历史空间,穿越了战火硝烟的人道关怀。

鲜为人知的红十字通信历史

几年前,因为拍摄二战红十字人道纪录片《25个字》,我应邀到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做实地采访和档案研究。在国际委员会总部,我参观了红十字与红新月博物馆,发现在那个设在地下室的颇具神秘感的资料库里,面存放着一百多年来与国际红十字运动相关的史料和档案。

我此行的目的,是研究二战期间红十字通信的历史。战争爆发后,各交战国之间正常邮路被迫中断,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人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所提供的红十字通信来实现。因为战时条件限制,《日内瓦公约》规定,这种通信被限制在英文(或法文、德文等)25个单词之内,中文为25个字,必须填写在特制表格中。

由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间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因而,中国大陆普通民众家庭与外界的通邮阻断更早。

三个红十字代表的使命

经过国际委员会不懈努力,终于迫使日本军方同意自1943年开始,可以在上海、重庆和香港开通红十字邮路,允许在重庆、上海和香港三地派驻红十字代表。国际委员会在三地分别派遣了一个瑞士人作为红十字使者,负责通信、探望战俘和其他相关人道救援工作。这三个代表分别是驻上海的依格尔·爱德华德先生(Egle Edouard)、驻重庆的塞恩·厄内斯特先生(Senn Ernest)和驻香港的钦德尔·鲁道夫先生(Zindel Rudolf)。

国际委员会总部档案馆的历史学者丹尼尔(Daniel Palmieri)先生从档案中找出了这三个红十字代表的照片和他们的档案。

丹尼尔先生出示了一份二战时期全世界红十字通信的一份统计表格,其中包括中国部分的全部资料。我看到了大约十几个文件夹,里面都是当时世界各地中国人的家书,有5000多封信。

两封香港人的家书原件

丹尼尔先生找出两封中文信件让我辨认。这是两封用毛笔写的繁体中文家书,信纸已变成淡黄色,写信人是香港居民,其中一封信写给挪威的亲人。

我问丹尼尔先生,既然国际委员会因为保存能力的局限,已经销毁了大量不重要的资料,为何还保留了这么多中国人的战时家书?他回答:“我们对需要永久保存的资料有一个筛选标准,这些家书值得保存,由于能力所限,我们没有达成他们的心愿。”

丹尼尔先生的话让我非常感动。这些信并不符合红十字通信的格式要求,但当时国际委员会总部还是配备各个语种的翻译志愿者,将这些来信的主要信息用法语摘录下来,制成小卡片,转交给国际委员会驻世界各地的代表,委托他们传递这些信件。

丹尼尔先生说:“我们要求发信方使用25个字的红十字会专用信纸,所以,这些毛笔写的信,严格上讲不符合我们的转信格式要求,但我们也有责任将这些殷切的期望传递出去。”

艰辛而繁重的伟大传递

随着战事的进展,通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信件越来越多,国际委员会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所有的红十字信件必须经过日内瓦总部中转,这无疑延长了信件传递的时间,信件还会受到各敌对国家政府的严格检查,每一封信的送达至少要在半年以上,甚至会长达一年半。

二战期间,尽管国际委员会总部动用了火车、轮船、汽车等一切可能的交通工具传递这些信件和包裹,但是这项工作依然非常艰辛而繁重,大量信件从世界各地被送到日内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部。战争期间,大约有4000名雇员为国际委员会工作,中央寻人局被分成31个服务部门。冲突时期,中央寻人局共转交了5500万封信件(包括不同交战国平民信件2400万封),并分发了大量红十字包裹。

为每一封家书保留尊严

触摸着这些红十字信件,上面仿佛依然留着写信人的目光和思念。他们也许不知道,这一字一句的家书,可能没有传递到战火中远方亲人的手中,但在日内瓦,在红十字运动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心中,一直为他们保留着一份尊严。

二战结束后,国际委员会结束了25个字通信的历史使命。但是,国际委员会的工作并没有停止,因为还有大量寻找亲人的来信没有找到收信人,国际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不得不继续整理和摘录这些信件,这些工作一直持续了11年之久。红十字通信使成千上万的人在残酷的战争中得到精神慰藉,那些战火中奔波在漫漫邮路上的无名信使的身影,永远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芒。

(刘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