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龙地名故事:罗圈村的由来

 新用户91998270 2023-06-21 发布于河南

罗圈村位于五龙镇西南,距五龙镇政府所在地金岗山约2公里,西临淇河,南对泗沟,东南部柳沟河自东向西穿村而过,与村北的马连山(又名卧观音)构成半山半水的自然环境,村辖2个自然村,罗圈村和下庄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近500户、2100余口人。

关于罗圈村名的由来,古往今来,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和探究。

但就村里的老年人张海全、张海林等共同追忆,可以得到一致的认同:村名并不是现在的“罗圈”二字,而是椤棬,这是因为罗圈村西临淇河,南通泗沟,地势低,水位浅,旧社会水灾又频繁,只要-发洪水,罗圈就是重灾,莫说过去,就是现在,淇河只要发洪水,罗圈西半村就都会家里进水,房屋建筑很不安全。

椤棬”是村里有知识文人所起,因为椤棬寓意为珍贵木材制成的盂,在盂里生活,即使洪水频发也会安然无恙;椤棬寄托了长辈对后人的祝福和期盼。

现在的村名用字,是逐步演变而来的,椤棬的“椤”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简写成了罗;而“棬”则是五龙镇拆乡建镇以后由于输录不便而用的谐音字,故成了现在的罗圈!

据罗圈大姓张氏族谱记载:罗圈张氏始祖张真洪武年间自山西壶关迁至罗圈时,由于战乱、灾荒,村庄炊烟己断,张氏在此定居后历经艰苦,成家立业,娶妻生儿,繁衍生息,逐渐家丁兴旺,虽有改村名为张家庄之念,但由椤棬的美好寓意,而终于没有更改。尔今,罗圈村是保留为数不多的千年古村落,并被国家收录于《现代规范汉语词典》,村庄的格局,600年前就已经设计出了纵横有致的棋盘街规模,为20世纪初建设小康村奠定了基础。

编席子是罗圈人的传统产业,罗圈临河,盛产芦苇,过去的罗圈人一-度以编芦苇致富。罗圈人卖席子还有一段赊给西蒋牛王爷的美好传说。

清朝时期,罗圈张氏一次在临淇大集卖席子时见一白胡子老头掂一条二纹子席子爱不释手,随问其要不要,白胡子老头随曰:要却没带钱。张氏长者随将席子赊给了头,头告知为西蒋牛氏,晒蒋仅此一家,住村东头。

事隔数日,张氏到西蒋收账,方知西蒋并无牛姓之人,此时,一年轻后生开玩笑说,有啊,咱村牛王爷庙里的牛王爷不是姓牛吗,众人大笑,随讨账人到牛王爷庙观看,见牛王爷塑像就是白胡子老头,赊的二纹子席子就搭在牛王庙上,可见牛王爷庙漏雨,而在供桌- -角放着-块银元,正是席子价钱,众人大惊,牛王爷显灵,牛王爷庙随被西蒋人大修!

(作者:徐海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