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挨枪是福的大将--许光达(二)

 兰州家长 2023-06-21 发布于甘肃

搂草打兔子,高家堡意外擒获陕北警备副司令。中央机关遇险,许光达飞赴乌龙铺解围:'哪怕是敌人的炮弹落在身上,也不许后退一步!'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11月,为进行大兵团作战,中央军委命令组建晋绥野战军,许光达任第3纵队司令员。3纵队渡过黄河的第一个任务是参加榆林战斗,攻击的目标是榆林的外围据点﹣-高家堡。

高家堡位于榆林东北,是榆林外围的一个坚固据点,驻守之敌为86师256团和一个补训营。

8月6日下午,许光达召集作战会议。会上,他再次强调:这是3纵队调入陕北的第一次战斗,一定要打好。他的部署是:第一步,打下高家堡外围的几个据点,第二步进攻高家堡。3纵队所属的独3旅和独5旅在榆林另有任务,眼下许光达手里只有独2旅投入高家堡攻坚战。

许光达手中仅有的独2旅巧妙布阵,猛

文章图片1

冲猛打,不仅攻破高家堡,俘虏两千多官兵,还意外地生擒了回乡探亲的陕北警备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张子英。

1947年8月16日,许光达接到彭德怀的命令,率3纵队撤出榆林外围,火速开往乌龙铺一带,接应和掩护中央机关安全转移。这时的中央机关正处于危险之中。8月16日晨,钟松的36师已经到达镇川堡;在绥德会师的敌军主力,留董钊的第1军军部及其第1师守备绥德、米脂;刘戡的第29军军部率五个整编旅,由绥德直奔葭县。

形势空前的严峻起来:刘戡和钟松,南北相距只不过百里路,东向封锁了黄河渡口,西向控制了咸榆公路,党中央机关被挤在蔑县、米脂、榆林三县交界的狭小地区,背后是沙漠,西侧是榆林河、无定河,东面是黄河,南面和北面也有敌大军压来,处于四面被围的困境当中。而且,敌人进展神速,包围圈越缩越小。就在这一天的晚上,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同志等,冒着大雨进至葭县乌龙铺以东的曹家庄。周副主席亲自打电话给彭总,告之中央机关不过黄河,仍继续留在陕北,但处境困难,希望彭总派一名得力的将领,火速带兵前来,保卫中央机关向安全地带转移。彭总马上电告中央:他已派许光达率3纵队前来接应和掩护中央机关转移。

许光达率3纵队冒着大雨,拼命向乌龙埔前进。

行军途中,许光达把各旅的负责人召集到指挥部,边走边交代任务。大家的心情万分焦急,为中央的安危担心。大家看出,许光达的心情十分沉重,这是进入解放战争以来,他们所看到的司令员最紧张的一次。

许光达怎么会不紧张呢?中央的安危,此时正系于3纵身上。他命令要同总部、野司保持不间断的联系,密切注意敌人的动向。

8月17日,3纵队到达指定地域乌龙铺。许光达向旅长们交代:'哪怕是敌人的炮弹落在身上,也不许后退一步!'

19日,3纵赶到乌龙铺和沙家店之间的当川寺,与刘戡亲自率领的两个半旅接上了火,3纵将士勇猛冲锋,曾一度打到刘戡的军部,俘虏其警卫连的士兵十多人。与此同时,兄弟部队在沙家店地区也歼灭了大量敌人。

中央机关顿时化险为夷。

清涧攻坚战,许光达生擒黄埔老同学:'你要是不服,我放你回去,你找胡宗南再要一个师来,咱们再较量?'老同学连说'不敢'

1947年10月,西北野战军转入内线反攻,许光达指挥3纵与兄弟纵队协同作战,投入了攻打延川、延长、清涧的战役。

清涧,位于延安、绥德间的九里山以南,扼咸榆路之要冲,四面环山,清涧河环城由西向南流去;东北部依托九里山支脉,城西笔架山与城东制高点隔河相望,构成了城东、西之屏障。守敌为国民党军整编76师,师长不是别人,正是许光达的黄埔同窗﹣﹣廖昂。76师是胡宗南的一张'王牌'中将师长昂廖被他们誉为'常胜将军'。他凭着清涧城坚隘险,自恃'固若金汤',扬言要使清润成为我军前进路上的'坟墓'。

10月4日,许光达率领独2旅、独5旅营以上干部侦察地形,制定了3纵队的攻城方案。

10月6日,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下达了攻城命令,1纵、3纵同时进击。一时间,清涧四周,炮火连天,各种火器一齐向敌人的阵地攻击,爆豆般的枪声打碎了晚秋的空寂。炮火激起的硝烟升腾着,和阴沉沉的乌云搅到一块,更显出战斗气氛的凝重。秋雨断断续续,把指战员们浇得透湿,但他们坚持冒雨战斗。

10月9日,3纵队打扫外围的任务基本完成。

外围战斗的胜利,使困守清涧的76师犹如惊弓之鸟,军心动荡。许光达审时度势,决定连续作战,乘胜攻城。他召开作战会议,决定以善于攻城的独2旅担任主攻,独5旅在东北角助攻。

军事部署就绪,许光达进一步思忖:这个廖昂,是国民党的少壮派,在黄埔时就是国民党的右派分子,很有韬略,是蒋介石手下的一员勇将。这样的人,不大容易投降,但是,我军兵临城下,他是瓮中之鳖,危中旦夕,在我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他不能不有所考虑,这就存在着促其投降的可能性,至少,可以瓦解他的斗志,涣散他的军心。于是,许光达修书一封,递交廖昂。

廖昂收到许光达的信,心里一阵惊怪。他太熟悉许光达了,这是个外柔内刚的共产党人,在黄埔学员中就是出类拔萃之辈,非同小可。现在,他已经成为共产党军队的高级将领。廖昂承认许光达信上分析的形势是事实,可他又抱着侥幸心理,盼望胡宗南派的援军快到来。

怎么办?廖昂乱了方寸,死守吗?看来很难守住;投降吗?他又不甘心,廖昂内心矛盾得很。一时果然引起其部下的恐惧,他们私下议论纷纷,权衡着利弊,谋划着破城之日的下场。

机要秘书进来递给廖昂一份电报,他接过一看,是胡宗南拍来的,告之刘戡所率援军将至,令其死守。廖昂精神为之一振,眼里又闪出了凶光。

10月10日21点,彭总下令,我军发起了全线总攻。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许光达来到了17团。闵团长迎过来:'司令员,你怎么又来了?这里太危险!'话音刚落,一发炮弹在他们身旁爆炸,溅起的烟尘落他们一身。闵团长赶紧把许光达拉进团指挥所。

许光达拍打着身上的灰尘:'闵团长,你不用拽我,我这个人命大,轻易死不了'

清涧攻坚战打得很艰苦,直到第二天拂晓,3纵队独2旅的36团才以连续的爆破炸开了城东门,攻入城内,与敌人展开了巷战。接着,兄弟纵队与3纵队的独5旅之15团互相配合,又炸开了城北门。从东门和北门涌进城里的部队,像两股咆哮的洪流,锐不可挡,两面夹击,横扫千军。

清涧被攻克,许光达带领指挥部入城,战士们押着一队俘虏迎面走过来。

许光达勒马站在一名俘虏面前:'你抬起头来!'

那名俘虏抬起头,正是廖昂。

廖昂被带到指挥所,他站在许光达的面前一言不发,沮丧中仍不乏傲气。

许光达指着身旁的一个凳子:'坐!'廖昂迟疑了一下,坐下来。

许光达掏出烟,自己点燃一支,也递给廖昂一支,平静地问:'我的信你看到没有?'

'看到了。'

'那你为什么还死守?'

'我没料到你们这么快。'

沉默。许光达和廖昂相对吸烟。稍许,许光达又问:'我们多年不见了?'

'是的。'廖昂不服气地说:'这次胡长官用兵不当,他拿我师守清涧,简直是同我开玩笑。'

文章图片2

许光达笑着问:'还有什么原因?''如果援军早到,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廖昂并不服输。'看来,你还不服气?你的胡长官并不错,但是,他不知道我们在运动中集了主力。刘戡被我阻击在20里之外,眼巴巴地看着清涧陷落,就是过不来。'

廖昂叹口气:'是呀,我军有派系之争,互相倾轧,刘戡是见死不救。'

许光达点点头:'这句话还有点道理,这正是你们军队的本质所决定的。你们的那一套我们都熟悉,但是我们会的你们却不会。你要是不服,我放你回去,你找胡宗南再要一个师来,咱们再较量?'

'不敢!不敢!'廖昂嗫嚅地说。

当上首任装甲兵司令后,许光达不止一次对同事们说:'我们要树立终生为装甲兵建设服务的思想,把我们的聪明才智献给装甲兵事业!'

1949年6月,许光达被任命为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下辖2军、4军、6军。1949年7月,他率部参加扶郡战役,指挥2兵团于12日占扶风西南罗局镇和扶风车站,截断敌人退路。部队在罗局镇与敌展开激烈争夺,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突围,并将敌人三个军及18兵团部压缩在午井以西、高王寺以南、罗局镇以东之渭河河滩。下午3时发起总攻,经五小时激战,敌除一部泅水南渡外全部被歼。

12日午夜与18兵团会师,许光达又奉命乘胜西进,4军克宝鸡,2军占风翔,第2兵团也按野司计划,围歼了敌53师一部,14日占益门镇,扶郡战役胜利结束。

1949年8月12日,第一野战军发动了兰州战役。彭德怀司令员决定集中19兵团、1兵团、2兵团8个军全歼马步芳匪军。许光达率部参加兰州战役,担任主攻。此役全歼了马步芳部。接着,按野司指示,许光达指挥2兵团3个军沿兰新公路西进。9日21日,与北越祁连山的1兵团于张掖会师。在西北盘踞了80余年的马家封建世袭统治彻底被摧毁。

1950年5月,许光达奉军委命令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6月,中央军委任命他为装甲兵司令员。当时,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都有一个坦克大队,华北也有一点坦克

文章图片3

部队,但人数都不多。坦克都是从国民党部队缴获来的,要从这样薄弱的基础上把装甲兵发展起来,困难真不少。许光达把这几支坦克部队的领导陆续找来,作了长谈,考虑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他决定先抓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按统一编制整编部队:二是抓干部培养。军委批准,把原有坦克部队整编为三个战车师,并陆续新组建三个坦克团。9月1日,成立了兵种领导机关。接着,他赶到天津,亲自主持组建了解放军第一所培养装甲兵干部的坦克学校。此后,又组建了三个编练基地和四所坦克修理工,开始了装甲兵这一现代化兵种的建设工作。他不止一次对同事们说:'我们要树立终生为装甲兵建设服务的思想,把我们的聪明才智献给装甲兵事业!'1951年1月,许光达组织坦克部队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同年4月,为了解和研究装甲部队的作战使用及战场技术保障工作,许光达赴朝鲜战场,进行实地考察。11月,在他主持下制定了装甲兵部队三年建军规划。60年代,为了提高装甲兵部队的战斗素质,他用很大精力抓好部队训练,甚至亲自驾驶坦克示范,为全面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做了极大的努力。

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光达遭到诬陷和迫害,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在非法审讯和百般折磨中,许光达身染重病,于1969年6月3日含冤去世,享年61岁。

(全文完,谢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