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张发奎故居

 黑龙江波涛 2023-06-21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 叶曙明

张发奎(1896-1980),字向华,原名发葵,又名逸斌,广东始兴县人。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次年升入武昌陆军中学。1915年,毕业回粤,在建国粤军中任职,曾任孙中山侍卫。1925年,建国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张发奎任独立旅旅长,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时期,第四军以英勇善战,有“铁军”之誉。

张发奎有个外号叫“张土匪”,但他自己更喜欢叫“大王”。这个外号是有来历的。1922年,陈炯明的粤军与孙中山反面,在广州发动兵变。当时张发奎正随北伐军在江西,随即旋马返旆,穿越起伏的峻岭,交错的深谷,浓密的丛林,向信丰、大庾兼程疾进。但中途梁鸿楷的粤军第一师,突然脱离序列,星夜退向连平,绕道投奔惠州。

第一师是陈炯明一手培养的精锐之师,虽然没有卷入兵变,但要他们和粤军开战,感情上无法接受。索性一走了之,取中立态度。胡汉民建议北伐军衔尾而行,因为粤军主力,集结于韶关,北伐军绕道梅县,是避坚之计;如果叛军打第一师,就是逼第一师做开路先锋;如果不打第一师,我军可以一路跟着他们回惠州。

这显然是书生的妙想天开。许崇智表示,总统在兵舰上受难,我们应走最近的路线去赴援。一说到孙中山受难,大家都不再争议了,全军向韶关挺进,企图从以逸待劳的粤军防线中,夺路而过。

但事与愿违,他们在粤北山区陷入了苦战,两军在血迹斑斑的山头上,不分昼夜地互相攻击。大雨使山路变成泥泞粘糊的滑道。一连十几天,战斗的喧嚣,不绝于耳,北伐军的士兵根本无暇睡觉,愈来愈感到疲惫困顿。他们且战且退。这支七零八落的队伍,退入了福建境内。

在翁源鏖战了十几天的张发奎营,因联络中断,陷在粤北,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粤军呼吁他归降。他在复信中说:“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言犹在耳,岂能忘心,恕难从命。”他率领部下退入老家始兴的深山老林内。一名连长问他,我们困守山里,有何作为?张发奎仰天长啸说:“宁愿当土匪!”从此他多了个“张土匪”。他签名时,经常只签一个“奎”字,看上去像“大王”二字,所以大家又叫他大王。这就是他的外号的来源。

右边是张发奎,中间是绰号余大头的余汉谋,左边是薛岳

“七·七”事变后,张发奎力主对日抗战,日军进攻上海时,他任第八集团军兼右翼军总司令,在浦东击抗击日军数十次进攻,亲自指挥炮兵轰击日军司令部和日军旗舰“出云号”,给敌以重大威胁,被誉为神炮。1938年,张发奎任第二兵团总司令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武汉保卫战。1939年春,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两广军事,指挥第一次粤北会战。

1945年8月12日,指挥总攻广州;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张发奎任广州、香港、海南受降官。9月16日在广州中山纪念堂接受日军第廿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投降。田中进入会场时,张发奎稳坐不动,只是令对方坐下。而在此之前,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投降时,竟起立与对方握手。舆论咸认为张发奎之举,更能体现战胜国的尊严与威慑力。其后,张发奎更将血债累累的战犯田中久一交付军法审讯,在广州枪决,对惩罚战犯起了示范作用。

上图是田中久一在签降书

右图是受降仪式上稳坐不动的张发奎

1949年1月,张发奎任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后改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6月底,张发奎辞职,定居香港,担任客家人组织“崇正总会”会长。1980年,张发奎病逝香港养和医院。

张发奎19岁从军,至84岁辞世,一生戎马,从粤军士兵熬起,因战功升至二级上将,在八年抗战中,从淞沪到百色,从华东到西南,曾指挥五十万大军,身历百战。因为军事才华与忠勇个性,张发奎深得蒋介石欣赏,多次委以重任,但他为人耿直,当认为蒋的所为对国家、民族不利时,敢于直言批评甚至加入反蒋行列,因此数度被解职及禠夺军权,但又数度复出。

张发奎在广州的故居位于朝天路崔府街孝友东街2号,是一幢两层的砖木混凝土结构楼房,坐北朝南,面阔5.12米,深9米,第二层前面有阳台,建筑占地面积约为46平方米。楼顶有天台,现加建了第三层。外观与内部结构基本保持原貌。

孝友东街

故居有两个门牌,2号门牌归张氏家族后人居住,4号门牌曾作为向华纪念馆馆址及志锐中学校友会会址(现均不存)。志锐中学是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已故师长许志锐名字命名,招收第四军及第四战区所属各部子弟、抗日战争中的难童为主。由张发奎任名誉董事长,第四军军长欧震任董事长,原第四军将领、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任副董事长,并由原第四军将领吴奇伟等人任董事,张天爵任校长。

1990年代,张发奎故居由张夫人刘景容女士捐给国家。2002年9月,广州市政府公布其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