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1930年福建泉州千年桐城“物华天宝,水蕴文华”

 泊木沐 2023-06-21 发布于辽宁

泉州,又名“鲤城”,又名“温灵”,“刺桐城”,地处福建东南方海岸,而泉州有着极为古老的历史,自唐朝到元代,"刺桐港"都是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也是“海丝路”的发祥地,素有“东洋最大港”的美誉。这是一系列30年代泉州的旧相片,让我们穿越时间,穿越90多年,重温90多年以前的泉州,一睹当时泉州的风采。

泉州三十年代的洛阳桥。洛阳桥坐落在洛阳江河道中,又称“万安桥”,被誉为海内第一桥。泉州人李宠,于宋庆(1041-1048)时,于洛阳江下筑了数座浮桥,并以其上覆了木片,但这座桥梁经常因风雨而损毁。宋仁宗“天佑”五年,泉州知府“蔡襄”为洛阳大桥的修筑,“天安”为嘉佑四年,“天安”为洛阳桥,历时6年,“天安”为“天安”。

泉州泉西堂,泉西堂创建于1895年,为泉州第一个教会,泉西堂为一幢具有福建风格的、具有福建风格的、具有“歌德风格”的建筑物。

一九三零年泉州,坐落在泉州城东大门处的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上。这些拱门现在都没有了。泉州的牌坊在晚清是全盛的时代,根据清朝道光年间《晋江县志》的统计,在晋江泉州旧城区,前后一共发现了399座牌坊,包括99座宋坊,172座明坊,128座清代牌坊。古城泉州在一百多年以前就有大量的牌坊,造型优美,数量众多,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九三零年,在泉州东西方高塔下,一群学生和老师在此留念。泉州的东西方塔是镇国塔和仁寿塔,坐落在泉州的开元庙里。开元寺建于唐代,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一座有着非常长时间的寺庙。在开元寺正中央有一座双塔,一座是“镇国塔”,一座是西边的“仁寿塔”。“仁寿”则是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建造的。东西塔在经历了风吹雨打和地震的震动后,依然矗立在那里。

一九三零年,泉州泉州一间私立学校,师生在校门前的照片。“私立学堂”指的是在远古时代,在家庭、宗族和农村中开设的一种早期的民间学堂。清朝的学堂十分兴盛,分布在城市和乡村。在农村,有钱人家都会请老师来给孩子们上课,这就是所谓的学堂,也就是学堂。

一张30年代泉州的照片,是一对年轻貌美的贵妇人的照片。

一组来自泉州的艺术家在泉州拍摄的照片。

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观看,也请大家给我点个赞,我会继续写下去。如果大家也喜欢老照片的话,请多支持我呦。这篇文章的图片全部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