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尝暗恋,重返青春|优酷《偷偷藏不住》初评

 娱乐硬糖 2023-06-21 发布于北京


优酷《偷偷藏不住》的一夜爆火让硬糖君再次确认:青春期就拥有“甜甜的恋爱”的果然是少数人,青涩的暗恋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是的,朋友,我们并不孤独!

无论是播放量还是社交网站的讨论度,《偷偷藏不住》都是今年乃至近几年的现偶断崖式热度顶流。

开播之前,《偷偷藏不住》的预约数超490万,是优酷现偶题材预约量有史以来的TOP1,“Z世代名著”诚不我欺;6月20日在优酷独家上线后,登顶猫眼实时热度、灯塔舆情热度等全网多榜单,一时间,边看《偷偷藏不住》边讨论暗恋话题成为新的社交货币,优酷用王牌内容率先引爆了这个暑期档。


相较于暗恋这件事的高发程度,以前主讲暗恋的国产剧实在是太少了,快节奏、勤撒糖才是主流。然而暗恋却又是最能引发普遍共鸣的。《偷偷藏不住》敏锐地洞察了年轻人的心理,重新解读“暗恋”,并给出了“成长是一种浪漫”这样颇具创意的新解。事实上,早在《偷偷藏不住》原著成为现象级IP之前,总制片人张君波就看中了故事的共鸣性拿下版权。这种先人一步的预判,的确让人叹服。

用极致、细腻的暗恋故事在最有青春味道的暑期档带人重返青春,《偷偷藏不住》的开门红并不令人意外。这其中蕴藏的社会心理以及青年的情感价值观,则是另一门暗藏玄机的学问。


“暗恋”如何影视化?

过去的剧拍暗恋大多浮皮潦草,有时甚至用“回忆杀”等镜头一笔带过,反正作为一个背景信息告诉你“女主暗恋过男主”就完事了。可是,但凡有经验的观众都知道,暗恋的细节太多信息量太大,根本不是几分钟能讲清楚的。

比如说动心和喜欢,它就要分瞬间的心动和长期的着迷。瞬间肯定是始于颜值,是某个投篮的动作很帅,还是讲题的侧脸“杀人”,甚至是夕阳下的剪影,这些都是不同的。长期多半忠于人品,是乐于助人的大暖男还是高冷傲气的小狼狗,或者是中二的理想主义光环,也不能一概而论。


正如前文的分析,《偷偷藏不住》是用影视化手法表达暗恋的一次极致呈现。它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个体到群体,将暗恋的共鸣点不断辐散放大,与观众建立了深度的情绪和情感连接。

导演李青蓉为了拍出故事的纯粹和心动感,做了大量全新尝试。比如在内容比例上着重暗恋的部分,适当删减在一起后的,以保证细腻写实。硬糖君觉得这个取舍是大胆且成功的,暗恋一定要“暗”的时候才最有味。等真的俩人腻在一起,那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小康生活”,在童话里就该结尾了。

而在营造浪漫青涩氛围感的同时,《偷偷藏不住》也兼顾了正向的价值引领。暗恋是设定一个目标,让自己努力变得更优秀。因此,暗恋也可以说是成长的一种浪漫化表达,两个人各自进步,然后在巅峰相遇。


对于桑稚来说,段嘉许就是青春时代的一个方向,一种前进动力。她在作文里写:“他是我心中最温暖的人,总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我关怀给我力量。我想快点长大,成为更好的人,成为像他一样可以带给别人温暖的人。”

而桑稚也看到了段嘉许身上脆弱的地方,想将对方从灰色旋涡里拉出来,也让段嘉许感受到了关爱。在细节上,李导也理顺了爱情的逻辑,“这里面的感情是,希望我变得好,我也希望你变得好,我们两个都变得很好的那种感情。”

从视觉体验看,《偷偷藏不住》的镜头语言和服化道也起到了不小助力。段嘉许出场时带着光,桑稚的视角是仰视,这是人物心理落差的一种外化。极致的暗恋一定会有自带滤镜的神圣感和疏离感。天台告白的名场面,下雪戏的隐喻,重要道具狐狸娃娃、白色小熊等的选择都体现了主创团队的用心。

“我有一个朋友”

有心事却打死也不讲,问就是“我有一个朋友”。没事就眼神放空加脸红,偶尔见了某个人就格外拘谨。当你的朋友有了以上现象时,我们需要对她说:“糟糕,你在暗恋!”

那些青春剧里轰轰烈烈的爱情,太多人表示自己“无福经历”。可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暗恋的经历,那种盛大的孤独与徒劳的热情,本身就是青春的一部分。

《偷偷藏不住》就在用一种很新的方式呈现暗恋,硬糖君愿意称之为全景式甚至是“沉浸式”的。此前群众一直有所怀疑的马伯骞版桑延,也意外得到青睐。最搞笑的评论是“这是妹妹桑稚的视角,在她眼里哥哥本来就丑,像个傻狗,所以马伯骞还是贴脸的。”马伯骞对不起,可是这个说法真的很油麦!


暗恋的人到底有什么症状,看桑稚就get了。会在心里自动给对方加buling-buling的滤镜,会在夜里回味白天和他的每个细节,会把心事写在纸条上折成“谁也不知道藏了什么秘密”的五角星。而纸条上对方的名字,必须小心翼翼地用拼音代替,生怕被人发现后拷问。

看了《偷偷藏不住》,不少网友也开始神总结少年时代的“暗恋综合征”,每一条都让人脸红心跳又拍腿狂笑。在作业本上偷摸写对方名字又担心被发现的社死程度,简直比做贼还可怕。可是,学生时代还真没啥更质朴的表达方式了。要不,写在橡皮上?“东窗事发”还可以赶紧用手指给搓掉,硬糖君有个朋友就这么做过。

暗恋是一场马不停蹄的“精神内耗”,反复在“他喜欢我”“他不喜欢我”之间横跳,但这种微妙的感觉恰恰是青春最动人的回忆。在桑稚身上,多少人看到了曾经暗恋中的自己。


正如桑稚视若珍宝的那封段嘉许帮她写的作文:她逐字阅读不肯放过一个标点,读到那句“再次见到小桑稚,我也很开心”时,是一种拆盲盒式的喜悦。《偷偷藏不住》总能在平淡中找到正中红心的情绪,让观众不自觉地跟着桑稚内心起伏跌宕。

暑期档就应该看些酸酸甜甜的剧,《偷偷藏不住》的爆火也再次让此前的“暗恋文学”出圈。一个桑稚,引出的是千千万万个桑稚。人们在她的小鹿乱撞里,也重拾了尘封的青春滋味。

细尝暗恋,重返青春

知乎上曾有问题“暗恋一般能坚持多久。”有个回答让人印象深刻:“如果得不到,就是一辈子的事。”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也青春时代难以言说的莫名情愫。

从《偷偷藏不住》的高讨论度看,“暗恋”仍然是一道无解的命题,它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逝。也许过了很多年以后,我们才明白那不是单纯的“见色起意”,而是成长的一种自我修习。


“桑稚的少女心事,段嘉许的温柔治愈,让我已经凝固多年的青春悸动,竟然在追剧的时候活络起来”“还挺上头,冤种兄妹我好爱”“怀念那些酸涩的夏天,我也期待着开学能够见到他”。

甭管是往事暗沉还是正青春,《偷偷藏不住》都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多维度的青春体验。在这个宇宙里,有三分钟不吵架不舒服的兄妹,有关心自己“虐待”哥哥的美貌母亲(据李导采访,找曾黎演赵露思妈妈是为了弥补上一部戏母女关系的缺憾),有优秀到发光的暗恋对象,有刻板但是亲切的班主任,还有无话不说的好闺蜜。

从懵懂青春开始,到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目标明确的社会人结束,这实际上是主角的“成长闭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不管是双向奔赴还是单相思,其实都是某个阶段我们对理想自我的一种投射。它既让我们看到自身的渺小和不足,也敦促我们快马加鞭成为更好的自己。

《偷偷藏不住》当然有很多戳人的小情绪,但它功莫大焉的地方,在于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暗恋并切换到更宏观的视角。这是过去同类题材都没有涉足过的表达主题。始于暗恋,最终解构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和成长。


不难看出,优酷暑期档打出的不仅是“年轻牌”,更是“成长牌”。除了《偷偷藏不住》,同样改编自竹已小说的《当我飞奔向你》也在优酷热播。它们与即将上线的《鸣龙少年》等新剧一同书写青春风貌,全方位地诠释着成长的意义,成为这个夏天最抢眼的存在。

也许多年之后,我们还会想起当初的少年,想起无疾而终的暗恋。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的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一段青春之路。无可奈何的错过与突如其来的成长,正是青春题材与青春本身持久的魅力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