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稚柳 草书《临张旭古诗》

 家有学子 2023-06-21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

谢稚柳临写的《古诗四帖》。在整体章法和意韵上,他在尽最大可能地忠实于原帖,将张旭的风采表达得非常到位。难能可贵的是,所有这些都是在流畅用笔的情况下完成的,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谢稚柳的深厚功力。

《草书古诗四首》 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其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狂草的笔画与其他书体不同,它的起、行、收不是以一个笔画为单位的,而是以一个书写节奏为单位。《古诗四帖》作为狂草作品,连绵书写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连绵书写产生的结果是,一条线可能写一个字,也可能写几个字。在这种情况下,构成文字的所有笔画都被融会到这条连绵的线里,而没有了自我,横、竖、撇、捺都没有了完整的起、行、收动作。因此,研究《古诗四帖》这样的狂草作品的笔画,不能像楷书、行书那样把横、竖、撇、捺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地分开去研究,而必须围绕这条贯穿整个字,甚至几个字的“大笔画”去研究。

“大笔画”和“小笔画”之间有什么区别?起、行、收的过程是一定要有的。那么,它在书写过程中遇到既要改变方向完成其他表述,又要连贯书写的情况该怎么办?为此,我们还必须去研究它的转换部位,这就增加了转和折的内容。下面我们就从起、行、收、转、折五个方面分别讲述。

01.“起”,即起笔

《古诗四帖》中的起笔从大的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起笔,这样的起笔不受前面字和笔画的影响,自由选定下笔方向、角度和形态。另一种是顺势起笔,顺着前字收笔的笔势顺势下笔。

①独立起笔。在《古诗四帖》中,独立起笔一般都是一行开始一个字的第一笔起笔,或一行之中一个节奏结束,另一个节奏重新开始时的起笔。独立起笔一般用笔较重,动作清晰庄重,丰富而完整。独立起笔中还有藏、露之分。

②顺势起笔。顺势起笔是指行进中笔断意连的起笔。其笔势直接连接着前一字或前一笔的收笔。顺势起笔一般用笔较轻,强调衔接得自然完整。但书写中这是更加体现作者功力的地方,顺势而来、顺势而入,虽轻盈、自然,却不能失去笔意,这是难度很高的。顺势起笔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简单的顺势,没有明显的再起笔动作;另一种是较为复杂的顺势,虽顺势而来,入纸后又进行了明显的再起笔动作。

此外,《古诗四帖》中的起笔还有反、正变化及简、筑变化等。斜角向内的起笔叫正向起笔;斜角向外的起笔叫反向起笔;简单的起笔是指起笔后直接前行的起笔,这样的起笔笔意爽利而笔法清晰;筑锋起笔是指起笔后书写上有反复式挫笔动作,使起笔变得老辣而凝重。

▲谢稚柳临《张旭古诗四帖》局部一

▲谢稚柳临《张旭古诗四帖》局部二

02.“行”即处于起笔和收笔之间,再除去转折部位的行笔阶段。

行笔阶段是构成文字的主体,如在行笔阶段不讲究,就会更加清晰地表露出笔法单一的缺陷。《古诗四帖》中行笔过程的笔画有宽窄、薄厚、流涩、向背、曲直等诸多变化。

我们知道,《古诗四帖》是继承了纯正的魏晋古法的。古法用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更加接近自然法则。所有行笔当中的变化皆从书写中笔锋的科学使运中来,皆从字法、笔意的原始对应中来。

▲谢稚柳临《张旭古诗四帖》局部三

比如“北阙临丹水”中的“丹”字,不懂得古法的科学使运,绝难写出其盘曲线条的精彩变化。“上元酒”中的“酒”字,“三点水”后向上牵引的线为什么中段变粗?那是表达了横画的起笔。再比如“同来访蔡家”中的“同来”二字,“同”字右上角为什么弯曲?是楷书抱角笔法的延长。“来”字竖画起笔后为什么弯曲?那是起笔动作在行笔中完成。不懂得这些,任何行笔中的变化都是刻意和没有道理的。

①宽窄变化:笔画宽窄在古法中是使转的结果,而不是提按的结果。

②厚薄变化:中锋、侧锋是形成薄厚的最根本原因。

③流涩变化:速度、笔势和笔法都能产生流涩变化,快速易流,慢速能涩;顺势易流,逆势能涩;铺锋易流,绞锋能涩。

④向背变化:向背乃阴阳,有向背才有平衡。

⑤曲直变化:曲直变化要自然而有根据,应符合字法和笔意的要求。

▲谢稚柳临《张旭古诗四帖》局部四

03.“收”,即收笔。

在行草书的书写中,很多人都容易忽略收笔的完整性。收笔写不好属于“功败垂成”。《古诗四帖》虽属粗狂的狂草,但其收笔却十分细腻,有露锋收笔和藏锋收笔两种。

①露锋收笔:《古诗四帖》中的露锋收笔十分讲究,做到了露而不“漏”。出锋处均进行了调整处理,使之回环含蓄,很好地避免了直接、流滑和失控,做到了露锋而不漏气。

②藏锋收笔:藏锋收笔多有顿挫和回还动作,且都能做到兼顾点画形态。顿是下压,挫是压笔错动,回还是原路回收。这是通用的收笔方法,目的是使笔画更加完整而厚重。然而,懂得收笔是一种境界,能够把收笔做得富于形态、富于神采,则需要更高的表现能力。有了收笔,整个字才会完整。收笔活了,整个字才会通灵。

▲谢稚柳临《张旭古诗四帖》局部五

▲谢稚柳临《张旭古诗四帖》局部六

04.“转”,即转笔。

书写中因文字造型变化要改变行进方向,在草书中可采用两种办法处理:一是转笔,二是折笔。转笔也称圆转,是草书中最常见的方向调整手段。转笔顾名思义是把笔转过去,这是问题的关键。既然是圆转,那么转的弯就要有圆的感觉。转笔时只有调整笔锋把笔转过去,笔画的弹力才会充分地体现出来;笔画的弹力出来了,转弯才会有圆的感觉。

此外,圆转是丰富的。在《古诗四帖》中,有通圆的圆转,有带方的圆转,还有很多圆转是连续的,转成合围的,圆圈的。这些情况更加复杂,造型也更为丰富。这时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圆都不能是正圆形,而多为椭圆或带方的多边圆。

▲谢稚柳临《张旭古诗四帖》局部七

▲谢稚柳临《张旭古诗四帖》局部八

05.“折”,即折笔。

折笔也称方折,写出来是方角。《古诗四帖》中的折笔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不改变执笔方式,直接改变行笔方向的折法;另一种是行笔至折笔位置,调整执笔方式、调整笔锋,再改变行笔方向的折法。折笔的运用在狂草作品中非常重要,它是调整书写节奏的重要手段。

怎样才能看出江河在流淌?因为我们发现了水流因树、石等阻隔而出现的漩涡。流淌是狂草的特点,但没有折笔作为阻隔,就会一味地流淌,书写就没有了节奏。这样一来,就会出现画面单调、欣赏乏味的现象。

▲谢稚柳临《张旭古诗四帖》局部九

/ 唐-张旭 书古诗四帖 /

狂草,墨迹本,高二十九点五厘米,宽一百九十五点二厘米,五色笺,共四十行,凡一百八十八字。此帖传为张旭所书南朝诗四首,前两首为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中的二首,后两首为谢灵运《王子晋赞》及《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此卷草书通篇书法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滑之笔。此墨迹已成为张旭所传世的孤本。该帖曾经宋宣和内府、明华夏、项元汴、清宋荦、清内府等收藏,原件藏辽宁省博物馆。

从《张旭古诗四帖》通篇来看:古意蓬勃、篆意迭出、字势纵横、激荡挥洒,有着长江、黄河的浩荡之势,有着壶口瀑布般的奔涌,有着气吞万里如虎的威慑,有着囊括万殊的包容。〔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真可谓〔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唐司空图《诗品》〕;章法大开大合,聚散有度,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寓〔公孙大娘〕的通神剑意,合〔担夫争道〕之自然和谐,难怪唐人有〔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书断》〕的说法。其点画弹性十足,提按有度,奇幻百出,〔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书林藻鉴》〕,也如《诗品》所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总之,该帖有着行神如空、吞吐大荒的浪漫自由精神,有着荡气回肠、藐视天地、笑傲王侯的气魄,是盛唐最辉煌一面的真实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