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献给贝多芬,琵 琶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6-22 发布于河南

献给贝多芬

人们在苦痛里哀诉,唯有你在苦痛里生长,

从一切的冲突矛盾中从不忘将充满希望的主题灿烂导出。

你的热情像天边滚来的雷响,你的声音像海底喷出的巨浪,你的心在黑暗里也看得见善良,在苦痛的洪流里永不迷失方向。

随着躯体的聋黯,你乃像一座幽闭在硬壳里的火山,在不可见的深处热流旋转。

于是来自辽远的朦胧,降临

你心中:人的宏亮的言语,刹那间千万声音合唱圣曲。

【作意】

这是一曲颂歌,写出了作为人特别是作为艺术家的贝多芬的主要特点。

【作法】

首节写贝多芬善于从痛苦中导出希望,次节写他的热情和善良。后两节写他耳聋之后仍从事艺术创造,而以第九交响乐中的合唱圣曲作结。全诗用十四行体但略有变化。


【鉴赏】

人生难免痛苦,艺术创造对于一个真诚的艺术家来说也难免痛苦。当一般人因之哀诉时,贝多芬却能“在苦痛里生长”,即能在矛盾冲突中导出“充满希望的主题”。

贝多芬的音乐充满激情,这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它来自艺术家的热情,如雷响如巨浪的热情的声音。贝多芬有一颗善良的心,因而他能透过障目的黑暗看到善良的人与事。他的音乐总是引人向上向善的。

作为音乐家,耳聋应该是最大的悲剧了。然而,他的内心里有着热流,眼前的朦胧到了心中仍能化为激动人心的音乐。第九交响乐中充满激情的圣洁的合唱,曾使无数人为之激动。结句“千万声音合唱圣曲”,既是对贝多芬的音乐的颂赞,也是对他本人的颂赞。

贝多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首诗,一支交响乐。诗人以她对艺术透彻了解,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有力地表现出了这一点。


这沙沙声响像树叶轻颤,有樵者忽拂开枝叶倾听一泓流水绕过了高山,一个迷茫的灵魂在歌吟;

一片春天艳阳的光芒,一片冬日的白雪的沉静,悲笳在九里山呜呜吹响,一代的英雄悲怆地自刎!①

呵,我仿佛在高高的岸上,看春江里升起了皎皎明月,有一个诗人对柔媚的夜朗吟出无比奇丽的诗章,歌唱那江流浩荡的奔驰,

花枝样的年华无声地飞逝!

 


【注释】

① 琵琶曲有《十面埋伏》,奏项羽被困垓下。 ②唐

代诗人张若虚作有长诗《春江花月夜》,琵琶曲也有《春江花月夜》。

【作意】

用语言和形象来描绘琵琶乐曲所创造的艺术意境。

【作法】

首节用俞伯牙故事,写高山流水之曲。次节用项羽故事,写十面埋伏之曲。前者高洁,后者肃杀。末节写春江花月夜,唱青春的美好,也叹青春的易逝。


【鉴赏】

本诗写于文革十年初期,作者身处逆境,乃寄情于艺术,写了一系列十四行诗,这是其中的一首。着重写艺术意境,仍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时代所给予的悲怆之感。

俞伯牙碎琴酬知音的故事,自被冯梦龙写成小说后,流传甚广,他所弹奏的高山、流水二曲,一直成为琴曲的典范。作者在听琵琶演奏时借用这个故事,来写“一个迷茫的灵魂在歌吟”。乐曲中的迷茫,也包括了诗人自己的迷茫。

项羽的死是一个悲剧,然而也是一个英雄的悲剧。九里山是楚汉最后决战之地,项羽战败自刎,他的死有如冬日的白雪,而他也曾辉煌地战斗过,因而他的生有如春天的艳阳。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的抒情长诗,据以谱写的琵琶曲也是优美动听的。明月从春江里升起,夜是柔媚的,诗人对景生情,朗吟成章,“歌唱那江流浩荡的奔驰,花枝样的年华无声地飞逝”。

本诗写了三支琵琶曲的意境,合起来又构成一个色彩斑烂的艺术意境,既有诗情,也有画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