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诗集萃】271期《端午•新诗专刊》

 Jennifer鲍子贤 2023-06-22 发布于广东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22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3年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

【雷诗集萃】271期

《端午·新诗专刊》


本期诗人(排名不分先后)

周贤望/常凯红/蒋为民/吴海龙/徐学杰/沈俊华/蓝冰淋/闵志

《祭奠与祈祷》

       作者:周贤望

那一年的五月五,你走了,
抱着一块石头,抱着你的信念,
走进了汨罗江的激流和上古的黄昏。
郢都陷落了,楚国沉沦了,
你的天,黑了,
曾经光辉灿烂的、上古的星空之上
再也没有诸子百家了
思想,淹没了!
时间---停滞了!

你走以后啊,
国变大了,人变小了,
独立的人格受到了强权的流放,
理想的呐喊受到了现实的嘲笑。
每一次求索,果然
都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每一次的朝代更替,都成了
循环的杀戮和换不掉的汤药,
每一次的思想解放,都免不了
走进死胡同,走进有形或无形的镣铐。
2100年的中古时代,
只是一个漫长的黑夜啊!
在这个黑暗的夜晚,天下
只能有一个腔调。

当这个天下,容不下思想的奇花异草,
当皇帝一个人的智商,统治着天下所有的大脑,
无数的生命,就失去了激情和血性,
太多的才华,就只能枯萎,就只好托付给
风花雪月---那些轻飘飘的风骚。
当“天圆地方”,成为我们的天经地义,
当“奉天承运”,取代了一切庄严的思考,
我们这个族群,就只能变得顺从、阴柔而矮小
就敌不过内在的自负和外来的强盗
我们这个曾经伟大的文明,除了古老,还是古老

现在,我来了,
把粽子包成心脏的样子,把心脏点成满天的繁星
我来祭奠你,祭奠你孤清而独醒的灵魂。
现在,我们来了
把你热爱的奇花异草,播撒在时间的原野上
让他美丽地生长,长出悲悯,长出创造
把你怀抱的那块石头,树立成民族的纪念碑,
让他凝视我们坚强的团结,赋予我们自由的思考

我来了,我们来了
我们祈祷---
祈祷我们的灵魂,都像你一样清醒
祈祷每一个人的担当,都像你一样忠诚
祈祷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祈祷爱,祈祷自由,祈祷光明
祈祷人类的未来,众生平等,永远和平
祈祷我们的新时代,成就中国梦,
成就中国人,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端午祭屈原
常凯红

天问
天何须要问!
年年在这个日子都要祭奠
屈子的爱国情怀
千年的忠魂如春潮滚滚,击打汉水
在汨罗江水里汹涌的倾诉
是欲说当年好困惑?
今天的汨罗江
因为你的抱石舍身而再次翻滚
你一步一步孤帆的远影
留给后人无限的哀思…
今天的我们
用竹叶包裹你的身子
用绳索死死缠住顽固的封建
用菖蒲和艾草驱赶混浊
楚云飞处
汨罗悠悠
离骚化作千江的水声
肩背青云的自负终将被后人代代相传…
五月五日
一个时代的结束
一个复兴的时代耀然升起!


祭屈原
    常凯红

汨罗江的水
此刻一定灌满
翻江倒海的狂怒
是屈子的爱国情怀吧
铮铮铁骨
裹着叫“粽子”的青衣
用粟米的洁白
洗刷一个民族的未来
端午
该纪念一个叫屈原的大夫
他勇敢的纵身一跳
肉体就化作了仙风道骨
我用无比瞻仰的心
去感受千年的雪崩的冰冷
千年的雪崩之后
是朝朝代代廉洁奉公的升华
蒹霞苍苍
汨罗茫茫
英雄不曾远走
民族的魂魄在年年的五月五日刻下了黄历
龙舟竞祭
倒挂菖蒲少一人

端午

作者:蒋为民(安徽)

端午

这个荡气回肠的节日

问天

忧郁而缠绵

问地

艾叶与香棕

让风雨骤起

划去一条龙舟

嘶吼

就是力量

芦苇丛中

惊飞一只白鸽

那是大夫的身影

那嘶哑的鸣叫

犹如“离骚”的惊天动地

千门万户艾叶香

男女老幼祈福忙

龙游汨水顷其泪

爱国在心日久长


端午话屈原

文/蒋为民

汨罗江

荡气迴肠

一生混浊

惊涛拍浪

士大夫

仰天长啸

唯我独清

哀怨其伤

五月五

芦蒿攸积

野鸭嘶鸣

棕叶飘香

诉衷曲

把酒临风

仙子雀跃

千古流芳

端午祭屈原
蒋为民

一条白帘飞入梦
一首《天问》惊世间
一枝艾叶门头立
一瓣苍蒲挂眼前
一蒌粽子慢慢品
一句安康话人间
一条江河长叹息
一句《离骚》扣心弦
一段史诗阅无数
一生清白永留传


屈原祭
蒋为民

汨罗江
哀怨声声
士大夫
仰天长笑
举世混浊
唯我独清
鹰击长空翅欲折
长歌当哭挽留香
芦蒿丛丛惊飞鸟
艾叶飘飘祭忠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曲《离骚》天下颂
《天问》阴阳贯古今

端午

吴海龙

沧桑之词。时令守着
艾叶依着门楣也就到了
若抵达来时路,划着龙舟吆五喝六
喊得抱团的水裂开来也难觅归途
归去。要有怀揣石头水底行走的心
还要路过一些朝代,和趴着苔衣的都城
看得见,看不见。不重要
重要是得把自己摁进石心,和石头
一起白成栀子花。要比雪白
撒遥看近无的霜,更好
如果有几两散金碎银,就不需腰缠细软
但要浴兰汤兮沐芳,长髯
长发,长衫,佩一柄长剑。剑
要呛琅琅带点风,不要惊起太多声响
得赋诗,吟离骚、天问、九歌,或
五色丝线缠绕裂帛的怀沙,更绝
要驾驷穿越合纵
连横的古战场。要懂香草
美人,比剥粽叶
喝雄黄讲究拿捏分寸。要
徙步,登舟,餐风,过瘴
带菖蒲,带露珠,带几滴萤火
和几句蝉鸣。以及
七窍玲珑心


守望端午
徐学杰

夕阳带走了艾叶上的露水
程序化的粽子难觅妈妈的味道
今天的孩子还惦念端午的鸭蛋吗
龙舟走完过场又重新悬梁
翻过日历是否只有一句安康
祖先的睿智传承了文明
世代守望才有自信的力量
作别的只是一个日子
流淌在血液里的是永不变的情怀


端午的约会
徐学杰

荆蛮楚夷
尝尽中原的白眼
离骚一出
有了叫板诸子的底气
发展楚辞只是业余爱好
扫六国一统华夏是毕生的梦
漫漫长道曲折坚险
终生求索烙进身心
沧浪之水无论清浊
皆可濯缨足

仰天一叹恨世无知音
纵身一跃向后辈发出邀请
辗转千年不变的是习俗
当初的情怀是否有人记起
幸运如我收到了端午的请柬
再见你已是等待的雕像

端午正好

文/沈俊华(安徽)

梅雨多情
知趣收回缠绵
端午有意
洁身明朗渐近而来
潮涨的江河
恰适龙舟竞渡
翠绿碧青的艾草昌蒲
散发着熏香
亮闪着光芒
驱魔避邪
送万户千家
吉祥安康
酌一杯新酿的雄黄酒
颂千古不朽的诗魂
唱响节日靓丽甜美的进行曲
回荡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
江河湖海山川大地


端午怀乡
蓝冰淋

绿色的心情
怎能包住栀子的馨香
五彩的丝线
串起回家的念想
妈妈的手茧
把家的温暖传递
艾草的神奇
驱散心中的阴霾
借屈子的故事
传讲家乡的赛事
村头张望着大树的年轮
刻着一个个美丽的神话
使烟火与梦境生生不息

端午

闵 志

汨罗江的水开始高涨

九州的江河湖泊开始高涨

条条东方龙竞相追逐

为了那优美一跃的孤影

不坠出中华的记忆

为了一颗火热的心

不被历史的寒水冷却

龙的传人驾龙为舟

以菖蒲和兰草特有的身姿

以两千年不辍的执着

重复短暂的过程成为永恒

端午

即清又浊的汨罗江记得

八百里浩渺的洞庭湖记得

低沉的风云记得

高光的太阳记得

那一腔殷红被青粽簇拥

顺流而下

传遍神州五湖四海

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管

从此

中华儿女无惧邪风恶浪

在困境中长大迎逆流前行

穿越沧海桑田跋涉漫漫岁月

抵达今日的征程

端午

我们歌我们舞

我们骄傲我们张扬

只因那伟大的身躯

沉淀于厚重的历史

化作灿烂文明的定海神针

只因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

都流淌着那一份进取与赤诚

金灿灿的太阳已经见证

我们是唯一的不可截断的传承

并且还会继续证明

我们的明天必定是锦绣前程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编辑团队: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特别申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正文(含标题)、作者简介(含图片)等。若文稿抄袭,文责自负。切忌一稿他投。若图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