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险管理思维

 求是1025 2023-06-22 发布于山东

风险管理思维是指发现、认知和管理风险的高级认知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认知、测量、评估和应对策略。目的是将可避免的风险、成本及损失极小化。理想的风险管理思维指事先已排定好优先次序,优先处理引发最大损失及发生概率最高的事件,其次再处理风险相对较低的事件。现实中因为风险与发生概率通常不一致,所以难以决定处理顺序。故须衡量两者比重,做出最合适的决定。

风险管理思维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估等。风险管理思维的认知对象是风险,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组织产生影响、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风险测量也称风险估测,是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即在对过去损失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风险的发生概率和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组织的风险,并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的防范计划和措施。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时主要考虑四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风险管理效果评估是指对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的效益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和修正,分析风险管理的实际收益。

风险管理思维是风险管理范畴里的一种思维和认知过程。风险管理又称危机管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受到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了约20年。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美国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才形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法国从美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同时,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近20年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由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的“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1986年10月,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风险管理已经由环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2009年11月,国际ISO组织颁布了由全球专家共同参与制定的《风险管理指南》(ISO 31000),标志着风险管理思维与标准逐步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较一致认同。

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2003年后,以社会风险与危机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主体内容的风险管理研究在中国逐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发展,也取得了诸多成果。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最大化降低组织风险进而使组织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风险管理思维引导下的风险管理可以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和社会安定,减少组织和社会对风险的恐惧与忧虑。避免社会各经济单位和家庭单元的波动,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改进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